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十三):高层次的人,把自己看的很轻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文本以“道德”为纲宗,文意深奥,包涵广博,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

一、第十三章原文(通行本)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二、译文

得宠与受辱都好像受到惊吓一般,重视灾祸如同担心自己的身体一样。

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呢?得宠是卑下的,得宠时惊喜,失宠时惊恐,这就叫做宠辱若惊。

什么叫做贵大患若身呢?我只所以有灾祸,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没有了这个身体,我又有什么灾祸呢?

因此,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在意天下的人,才可以将天下交付给他;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天下的人,才能够将天下托付给她。

三、拓展思考

一个人重视灾祸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如果没有这个身体,还会有什么灾祸呢?

咋一看不符合逻辑,一个人若没有身体怎么能活在这个世上?其实,老子这里“无身”不是指“没有身体”,而是指“忘我”的意思,忘却自己身体的存在。

庄子《逍遥游》有这样一句话:“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己、无功、无名与老子所讲的“无身”是同一个概念。

至人、神人、圣人,已达到“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一体。

在这种境界里,也就无所谓荣与辱、美与丑、贵与贱、多与少、肥与瘦了。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洪应明《菜根谭》中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很好地诠释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总之,高层次的人,往往把自己看的很轻,甚至忘掉自己身体的存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十三章
原文朗读《老子道德经》【13
《道德经》第十三章 天下如己
【道德经——十三章、四十四章】老子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学习笔记
【国学典籍】《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