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座预约 | 考古汉代王侯墓,揭秘马王堆帛书形态和魏晋新书风
“湘博讲坛”第38期暨“汉代王侯墓考古”系列讲座第五讲预约
时 间:2019年11月16日上午(9:30-11:30) 
题 目:象岗腹心神秘的南越王墓 
内容简介:
1983年6月,在广州市的象岗山上,发现一座极为神秘石室壁画古墓。该墓“凿山为藏”,从象岗顶劈开石山20米,凿出一个平面“凸”字形的竖穴,再从前端东、西侧开横洞成耳室,南面开辟斜坡墓道。墓室以红砂岩石仿照前堂后寝的形制砌成地宫,墓室分前后两部分共7室。前部三室为前室和东、西耳室,后部四室为主棺室、东西侧室及后藏室。该墓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品类繁多,出土金银器、铜器、铁器、陶器、玉器、琉璃器、漆木器、竹器等遗物1000余件(套)。墓中出土“文帝行玺”龙钮金印、赵眜玉印、玉角杯和丝缕玉衣等珍贵文物,证明墓主是第二代南越王。南越王墓的发现,为探究秦汉期间岭南地区的开发及南越国历史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重点文物:
丝缕玉衣:共用玉片2291块,以丝缕缝系、麻布粘贴编缀而成。是目前考古所见唯一的形制完备的丝缕玉衣。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出土于墓主胸部,印面长、宽3.1厘米,通高1.8厘米,重148.5克,含金量为98%,印面阴刻篆书“文帝行玺”四字。此印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

主讲人: 黄淼章

地 点:湖南省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一楼)
专家简介:黄淼章,研究员,广州市政府参事、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中山大学考古专业毕业,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曾任广州市考古队队长、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广东省政府文史馆史学院院长、广东文化学会副会长。撰写十多本学术专著,主编文史图书一批。其中《南越国史》荣获广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奖,专著《广州西村窑》《南海神庙》《陈家祠》等分别获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他多次应邀为省市导游讲课,为中大、暨大、华师大、和香港中文大学等讲授“广州古代文化”课;在“岭南大讲坛”“羊城学堂”“名人名家讲堂”、广州亚组委志愿者部等为各界人士开办“文物考古、文化与旅游”等讲座,还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凤凰电视台、广东省市电视台和报刊的采访。
“湘博讲坛”第39期
时 间:2019年11月17日下午(14:30-16:30)
题 目:论马王堆帛书的书法形态
内容简介:
马王堆帛书是秦汉之际隶书墨迹书于缣帛的大宗实物,其内容数量之众多,书体种类之丰富,是研习秦汉之际隶书的书体演变,研创秦汉简帛书法绕不开的珍贵资料。 
马王堆帛书的书写形态大致可以分为篆隶、古隶、汉隶三种,每一种书体内又因书手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书体风格。
本次讲座主要从这三种书体中分别选取《足臂十一脉灸经》、《战国纵横家书》和《五星占》作为代表,从笔法、构形、章法、风格等方面具体描述和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书体形态特征,同时从隶书形体演变的角度对这三种不同书体进行了适度的对比分析,力图阐明马王堆帛书的主要书写形态,并对与之相关的隶书成熟期问题展开讨论。
主讲人:陈松长
地  点:湖南省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一楼)
专家简介:

陈松长,湖南省博物馆原副馆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原副院长,现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导、湖南大学岳麓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西泠印社社员、湖南大学简帛文献研究中心和湖南大学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兼职教授。兼任中国汉画学会、中国秦汉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湖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简帛研究》、《简帛》、《简牍学研究》、《出土文献》学术杂志编委。已出版《马王堆汉墓文物》(合著)、《马王堆帛书艺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马王堆简帛文字编》、《湖南古代玺印》、《简帛研究文稿》、《秦汉官制考论》(合著)、《岳麓书院藏秦简的整理与研究》和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伍)》、《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叁)文字编》等学术著作20余种,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湘博讲坛”第40期暨“汉代王侯墓考古”系列讲座第六讲预约
时 间:2019年1123日上午(9:30-11:30
题 目:西汉长沙王的地下世界
内容简介:
西汉王朝在公元前202-前157年封建了吴氏长沙王国、公元前155-公元37年封建了刘氏长沙王国,经分析当分别有5位(吴氏)、7位(刘氏)长沙王葬于长沙。湖南省、长沙市的考古专业机构历经多年工作,已基本弄清了陵区的范围,掌握了部分长沙王的陵园的结构与布局以及陵园内遗迹如陵园垣墙、陵墓、从葬坑、陪(祔)葬墓、祭祀类建筑等情况,将对后期的保护工作和国内诸侯王陵墓制度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重点文物:
长沙望城坡古坟垸西汉长沙王后“渔阳”墓木瑟:

主讲人:何旭红
地点:湖南省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一楼)
专家简介:

何旭红,研究馆员,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湖南省考古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曾参与了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望城坡渔阳墓的考古发掘工作,主持了风篷岭汉墓、风盘岭汉墓发掘,现为汉代长沙陵墓群考古项目负责人。撰写或主编了《汉代长沙国考古发现与研究》、《西汉长沙王陵出土漆器辑录》等书籍,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湘博讲坛”第41期
时 间:2019年11月23日下午(14:30-16:30)
题 目:魏晋新书风与南朝书法的北传
内容简介:
讲座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魏晋新书风:楷、行、草书的兴起,此一书风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南北分裂形成的书风差异。第二部分探究南朝书法北传的实情。
南朝书法的北传,是南北朝时期书法史的一个大问题,也是当时南北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部分。
南朝书法的北传,从书风而言,就是江南王派书法的北渐。艺随人传,这一过程的起点,过去一直认为在6世纪50年代梁朝王褒入关。事实上,“王褒入关”乃是北方出现的第二次效法南朝书法的高潮。此前南朝书法的北传,早在5世纪初随着南士投北就隐隐开启,而后又有南士被俘迁居北方。随着南北政权的遣使交流,特别是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向南朝文化看齐,书法也接轨南朝,得到任用的投北南士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南北分裂以来北朝第一次效法南朝书法的高潮。 
主讲人:刘涛
地 点:湖南省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一楼)
专家简介:

刘涛,别署阿涛、晴川阿涛,1953年生于汉口。1982年初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988年5月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教研室任教,2013年退休。

长期从事中国书法史、书法技法的教学和研究。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著有《书法谈丛》(中华书局,1997年)、《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书法鉴赏》(台湾文津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极简中国书法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字里书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古今同观》(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魏晋书风》(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
预约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书法欣赏
湖南考古挖掘一汉墓, 出土28本失传古籍, 专家: 改写中国史
千年辛追娭毑都被超越了,长沙的骄傲还剩什么?
1972年,长沙发现千年汉墓,出土28本古籍,专家:历史将被改写
马王堆汉墓1974
祖国风光(3899)长沙马王堆汉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