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衡》第十八卷│感类篇第五五(5)

【原文之五】

难之曰:“伊尹相汤伐夏,为民兴利除害,致天下太平;汤死,复相大甲,大甲佚豫,放之桐宫,摄政三年,乃退复位。周公曰:‘伊尹格于皇天。’天所宜彰也。伊尹死时,天何以不为雷雨?”应曰:“以《百雨篇》曰:‘伊尹死,大雾三日。’”大雾三日乱气矣,非天怒之变也。东海张霸造《百雨篇》,其言虽未可信,且假以问:“天为雷雨以悟成王,成王未开金匮雷止乎?已开金匮雷雨乃止也?”应曰:“未开金匮雷止也。开匮得书,见公之功,觉悟泣过,决以天子礼葬公,出郊观变,天止雨反风,禾尽起。”由此言之,成王未觉悟,雷雨止矣。难曰:“伊尹雾三日,天何不三日雷雨,须成王觉悟乃止乎?太戊之时,桑穀生朝,七日大拱,太戊思政,桑穀消亡。宋景公时,荧守心,出三善言,荧惑徙舍。使太戊不思政,景公无三善言,桑穀不消,荧惑不徙。何则?灾变所以谴告也,所谴告未觉,灾变不除,天之至意也。今天怒为雷雨以责成王,成王未觉,雨雷之息,何其早也?”

【拙解】

质疑说:“伊尹辅佐商汤讨伐夏桀,为民兴利除害,以致天下太平;商汤死,又辅佐大甲,大甲游乐无度,伊尹将其放逐桐地离宫,摄政三年,方才退下恢复了太甲的君位。周公说:‘伊尹受到皇天嘉许。’上天表彰他是应当的。伊尹死时,天为何不降雷雨?”回答说:“依《百两篇》中说:‘伊尹死时,天降大雾三日。’”大雾三日是阴阳之气混乱,并非上天发怒而出现的变化。东海郡张霸伪造出《百两篇》,其中所言虽不可信,仅且借其说提出疑问:“天降雷雨以使成王觉悟,是成王尚未开启金匮雷便停止了呢?还是已经打开金匮雷雨方才停止呢?”回答说:“尚未开启金匮时雷已停止。打开金匮得到册书,看到周公之功绩,因此觉悟而哭泣悔过,决定以天子之礼安葬周公,出城至郊外观察灾变,上天止雨并刮起逆向风,倒伏的庄稼尽皆立起。”由此而言,成王尚未觉悟,雷雨已止。质疑说:“伊尹时有大雾三日,上天为何不降三日雷雨,须待成王觉悟后方才停止呢?太戊之时,桑树穀树生长于朝堂,七日便长大到两手合围之粗,太戊考虑施行圣王之政,桑树穀树随即消失。宋景公时,荧惑星行近心宿,宋景公说出三句善言,荧惑星便迁离心宿位置。假使太戊不考虑施行圣王之政,宋景公未说那三句善言,桑树穀树便不会消失,荧惑星不会迁离。为何?灾变是上天用以谴告人的,被谴告者没有觉悟,灾变不会消除,此为上天之深意。如今天发怒降雷雨以责怪周成王,周成王尚未觉悟,雨雷便已停息,为何会如此早呢?”

【小议】

聪明的帝王,是很懂御臣之道的,常会恩威并至,使臣下拜服并尽心事君。严惩臣下之过可树无上君威,善用并能安抚贤能之臣可令众臣感受皇恩。伊尹,商汤奠定基业之重臣,商朝治国之能臣,曾辅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王,辅政历时五十余载。伊尹尽心辅君,其所辅五代商朝君主对其不疑,他们之间的君臣之义,堪为历代君臣的表率。与那些所谓的圣王相比,伊尹的德、贤、能当是更胜一筹,更堪为圣。然而成王与摄政七年的周公之间却是存有芥蒂的,毕竟成王与周公同为姬姓,而成王又是周公侄辈,所以成王在以何礼葬周公之事上犹疑不决。周公旦,文王姬昌第四子,武王姬发同母弟。武王死时,其子成王尚且年幼,由周公姬旦辅政,当国竟达七年。周公乃武王之弟,于是朝中渐传“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流言。周公有平叛安国之功,更“制礼作乐”,为周朝天下建立了太多的功勋。成王最终以天子礼祀之,也是给了他极高的尊重。至于史上传书中所记载的大雾、雷雨之变,以及桑穀生于朝、荧惑守心诸事,或许只是偶发其事,却被有心之人借题发挥,为赞誉贤圣而杜撰出来的“上天之功”。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治通鉴》124:仪式感很重要哇
卷十六 君奭第十八
巜千字文》解读八,六位圣贤人物
时间是个“神”
感类篇第五五
论衡全译 51 ~ 6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