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家论道》系列之·周高德道长《道德经》简读(31-33)
发布时间: 2019-05-15 |来源: 中国网道家文化 |作者: 周高德 |责任编辑: 君君

第三十一章

本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夫兵者……用兵则贵右):老子指出“兵”(兵器)为凶器,“用兵”(用兵器打仗)则如同丧事;第二部分(兵者……天下矣):老子指出:即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用兵”打仗,也要以淡然处之的心态为最好;即使战胜了敌人,也不要炫耀胜利而得意忘形。认为庆贺战争的胜利,就是“乐杀人”。第三部分(其余内容):老子借用礼法设立的原则,来论证“用兵”应当“以丧礼处之”。

本章与上章旨意相同,即旨在反对战争。

夫兵者1,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2。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3涖4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校释]

1夫兵者:从帛书本,河上公本与王弼本作“夫佳兵者”。

2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从河上公、王弼等本。按:帛书甲、乙本均作“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

3悲哀:从河上公本;王弼本作“哀悲”。按:帛书(乙本缺)甲本作“悲依(哀)”。“悲哀”,伤心(心里非常痛苦)。

4涖:河上公、王弼等本作“泣”,帛书甲、乙本均作“立”,楚简本作“位”。根据其字形、字音综合分析,可知“泣”原为“涖”(lì)。“涖”同“莅”。按:“莅”可写作“蒞”或“涖”,即“蒞”、“涖”同“莅”。罗运贤于1928年印行的《老子余义》中,就认为本章“泣”字“当为'蒞’之讹”。

[今译]

兵器,是一种不吉祥的器具。众人或许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去打仗)。君子平常坐时,是以左方为贵;如果用兵打仗时,就以右方为贵。

兵器是一种不祥的器具,不应当是君子所使用的器具,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而使用它。即使因迫不得已而使用它,也要以淡然处之的心态为最好;即使因迫不得已而使用它,并战胜了敌人,然而也不要炫耀胜利、得意忘形。如果炫耀胜利而得意忘形,那就是乐于杀人。乐于杀人的人,那就不可能在天下实现其正当的愿望了。

吉庆的事情(譬如婚礼、寿礼等)崇尚左方之阳位,凶丧的事情(譬如丧事、兵事等)崇尚右方之阴位。(因此,)出征时偏将军位于左边,上将军位于右边,这就是说(用兵打仗的礼仪)是按照丧礼来处理对待它的。用兵打仗必然杀人众多,因此要以悲痛哀伤的心情上战场;即使战斗胜利了,也要用丧礼来处理对待它。

[札记]

夫唯兵者不祥器,迫不得已而用之。

即使取胜亦不美,但愿人间无战事。

第三十二章

本章反映了老子自然无为的政治思想。老子在本章中语重心长地劝诫侯王——遵循自然无为之“道”以治理天下,像天降甘露那样而使天下百姓普受恩惠;并做到“知止”。如果侯王能够这样,那么“万物将自宾”——天下百姓将会自然而然地归顺。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地弗敢臣1。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2。知止,所以不殆3。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校释]

1天地弗敢臣:本书从楚简本。王弼本作“天下莫能臣也”,河上公本作“天下不敢臣”,帛书(甲本缺)乙本作“天下弗敢臣”。

2夫亦将知止:本书从王弼本。河上公本作“天亦将知之”。按:帛书(甲本缺)乙本作“夫亦将知止”。

3知止所以不殆:“所以”,本书从河上公本。王弼本作“可以”。按:帛书(甲本缺)乙本作“所以”,楚简本亦作“所以”。

[今译]

“道”永远不与万物争名,并质朴无华。它虽“小”——“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但连天地也不敢使它称臣。

侯王如果能够遵守或效法“道”的“无名”(不求名)与“朴”(朴质),天下万物都将自然而然地服从或归顺。

天地相互配合以降落甘露,人们没有谁命令它,而(甘露)能够自然而然地均匀分布。

(人们所看到的万事万物起初都是没有名称的,)自从人们开始制定(即命名)后才有了各种名称。各种名称既然有了,人们也要知道行事有所限止。知道行事有所限止,因此就可以避免危险。

“侯王若能守之(道),万物将自宾”——打个比喻,这就好像“道”之在天下一样(因其泽被万物而万物莫不尊之);就好像川谷之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入江海。

[札记]

天地相合降甘霖,民莫命之而自均。

若能遵守其中道,天下万物将自宾。

第三十三章

本章老子谈个人精神品德修养,旨在教人自知、自胜、知足、力行、不失其所,达到“死而不亡”的崇高精神境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1者有志。

不失其所2者久;

死而不亡3者寿。

[校释]

1强行:指勉力从事。

2不失其所:指人的“本性”(或“天性”)不离失其所在,意指人不迷失本性。“所”,是个特殊代词。所在,存在的地方,这里指人的心灵深处。实际上指人的纯朴本性(或言所保持的“道”性)。

3死而不亡:指人肉身虽死而道性永存。

[今译]

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是一个聪明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一个高明的人,是一个明智的人。

战胜别人、胜过别人的人,是一个有力量的人;

战胜自己弱点、超越自我的人,是一个内心坚强的人。

(对平淡生活)感到满足的人,是一个精神上富有(而幸福)的人;

遇到难事而下定决心、努力去做的人,是一个有志气的人。

保持自己的纯朴本性使其不迷失的人,可以平安长久;

肉体死亡而精神不朽的人,才算是真正的长寿。

[札记]

自胜者强自知明,知足强行不失心。

待到功果圆满日,死而不亡上天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频】北京白云观白云讲堂周高德道长《道德经》简读七(第二十八章——第三十二章)
道德经多版本合校 第三十一章 用兵贵右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第三十三章 不失其所
二十一世纪重译道德经
还原版《道德经》第三十章: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老子》第四十三章解读
《道德经》问答第2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