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家论道》系列之•周高德道长《道德经》简读(49-51)
发布时间: 2019-06-11 |来源: 中国网道家文化 |作者: 周高德 |责任编辑: 君君

第四十九章

本章老子通过描述理想的“圣人”,旨在教人要待人慈善、处世诚信。

圣人无常心○1,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2,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校释]

○1圣人无常心:从河上公本。按:帛书(甲本缺)乙本为“恒无心”。王弼本与河上公本相同。“恒无心”,可理解为:永远保持没有个人私心。这与“无常心”——没有主观固执之心——其义相通。

○2歙歙焉:“歙歙”,从王弼本,河上公本作“怵怵”。按:帛书甲本作“”,乙本作“”。“焉”,河上公本及王弼本均无,据帛书本而补。“歙”,这里读作“xī”,意为收敛。

[今译]

圣人永远保持无主观固执之心,把百姓的心意当作自己的心意。

(待人态度)友善的人,我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待人态度)不友善的人,我也(同样)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这样就可以使得人与人之间相互友善,从而具有与人友善的品德。

诚实守信的人,我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他;不诚实守信的人,我也(同样)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他。这样就可以使得人与人之间相互诚信,从而具有与人诚信的品德。

圣人在治理天下的时候,特别注意收敛自己的主观意愿,而与天下人混同其心。人们都喜欢用其耳目去明辨是非,圣人却都像小孩那样混沌而无分别之心。

[札记]

弃舍己见取众心,善之信之不负人。

圣人歙歙心浑朴,无有分别若童真。

第五十章

本章老子论述了世人对待生命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及由此产生的结局:一是“生生之厚”——过分贪图生活享受,其后果是“之于死地”(走向死亡);一是“善摄生”——善于摄养生命,其结果是“无死地”。通过论之,旨在教人做到清静寡欲、顺应自然。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1;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2,动之死地,亦十有三○3。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4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校释]

○1十有三:指人体中的九窍四关。“九窍”,指人的两目、两耳、两鼻孔、口腔、前阴、后阴;“四关”,指人的四肢。

○2人之生:帛书甲、乙本皆作“而民生生”。

○3亦十有三:从王弼本。河上公本作“十有三”。

○4陆行:帛书甲、乙本均作“陵行”。高明《帛书老子校注》:“‘陵,大阜也。’按兕虎猛兽,当处山陵,不处大陆,此当从帛书作‘陵行’。”

[今译]

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在人的一生中,)伴随人生存一类的(即人体的部件),(最突出的)是人体中的九窍四关;伴随人死亡一类的,(最突出的)是人体中的九窍四关;人为了使生命长久生存而妄动因此导致走向死路的,(最突出的)也是人体中的九窍四关。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们为了使生命长久的生存而奉养丰厚、享受过分。

原来,曾经听说过善于(或擅长)摄养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猛虎,进入军阵中也不会遭受兵器。犀牛在人的身上没有地方使用其角,用力地刺;猛虎在人的身上没有地方施展其爪,用力地抓;兵器在人的身上没有地方使人容受其刃,用力地杀。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善于摄养生命的人没有进入死亡的境地。

实际上是说:善于(或擅长)摄养生命的人,在尘世间不会遇到和遭受声、色、名、利等各种危害人心性的因素。尘世间的声、色、名、利等各种危害人心性的因素,无法伤害他。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善于摄养生命的人没有陷入危害人心性的声、色、名、利等因素之中。

[札记]

出生入死乃规律,生生之厚反害己。

人欲长生法自然,善摄生者无死地。

第五十一章

本章老子通过论述“道”之用和“道”之“德”,旨在教人尊“道”贵“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1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2。长之育之,成之熟之○3,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校释]

○1命:从河上公本。按:帛书本作“爵”。

○2道生之、德畜之:从河上公本。按:帛书本作“道生之、畜之”。

○3成之熟之:从河上公本。按:帛书本作“亭之毒之”,王弼本亦然。

[今译]

“道”化生万物,“德”——“道”之性——蕴含于万物之中。(道任凭)万物自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道任凭)万物在生存的自然环境中自己(自然而然地)成长。

因此,万物没有谁不敬重道而崇尚德的。

“道”之所以被敬重,“德”之所以被崇尚,是因为没有干涉万物而永远地顺其自然。

“道”化生万物,“德”——“道”之性——蕴含于万物之中。“道”使万物得以成长发育;使万物得以结果成熟;并像父母给孩子覆盖被子一样使万物得到关爱与呵护。

“道”化生了万物而不占有,使万物得以生存、生长而不自恃其能并不图报,为万物的长辈并任凭万物自然成长而不主宰,这就是最深远的德。

[札记]

万物尊道并贵德,道生德畜常自然。

不有不恃不主宰,大道玄德难以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4-道德真经集解卷之三
《道德经》:有生地,也有死地,众生何去何从?老子与佛选择不同
《道德经》(帛书版)经文译文
《道德经》解
古诗解码《道德经》-乌鸦子版(46-54章)
帛书修复版:《道德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