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天不是读书天》:不羁的青春宣言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3-24 10:53

  编者按:“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在与疫情抗争的日子里,暖春不期而至。天气回暖,万物复苏,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此,“光明观影团”栏目推出“春之光”电影专题,特邀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青年教授、策展人黄钟军推荐四部与春天有关的电影,让我们一起徜徉在春光里,等待胜利的到来。

  晓风和畅,春和景明,春天总是给人以希望和美好。在世界各国的电影创作中,有一批描写春日美好的影片,给观众带来阳光蓬勃的气势。在此推荐四部分别来自中法美日四个国家的影片,为大家讲述四个关于春天的故事:国产影片《开往春天的地铁》(2002)以地铁比喻人生,地铁里是芸芸众生,地铁的终点就是春天,我们要努力寻找希望的春天;法国电影《春天的故事》(1990)是著名导演侯麦四季系列的第一篇章,影片将日常生活串联起来,指向关于“先验”和“内省”的问题,前者是必然的,后者却是偶然,就像春天般短暂而美好;美国电影《春天不是读书天》(1986)是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具有代表性的青春片,故事只有一天,讲述主角翘课并如何享受他的假期,真实地拍出了青春的不羁和热血;日本影片《四月物语》(1998)则展示了另一种青春的姿态,讲述了一个有关暗恋的故事,它明媚、干净,如同日本四月街头的樱花纷纷飘落,绚烂而美丽。

  作者:彭楚钦

  《春天不是读书天》(1986)是约翰·修斯导演的美国青春片,修斯被誉为“好莱坞的塞林格”,他拒绝给“青春”下定义,而是用镜头呈现出少年时光的不同形态。影片讲述了高中生菲利斯和朋友们为期一天的逃学经历,对升学、恋爱、家庭等与青少年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进行了深度讨论。光阴飞逝,时隔30余年,这部影片仍然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春天不是读书天》海报

  贴近现实的人物塑造

  在影片的人物塑造上,《春天不是读书天》摒弃了侧面烘托,而是采用全程跟随人物的方式,由观众自行品评人物性格。主人公菲利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为了给自己争取一天的假期,他骗过了父母和老师,并且将好友凯伦、思朗邀约出来,三人共同度过了难忘的一天。他能歌善舞,在狂欢节的游行车上即兴表演;他调皮逗趣,用电子琴和假人制作物理装置混过父母的检查;他真诚善良,理解朋友的苦衷并帮助凯伦走出了家庭阴影。菲利斯将所有事情应付得游刃有余,足够洒脱又不会让人觉得离经叛道。

  “人生苦短,如果不经常停下来看看,你会错过很多事。”这是菲利斯的经典独白,巧妙地勾勒出一个伶俐的少年形象;同时,在帅气、机智、善良的外表下,导演也没有避讳顽皮、冲动等瑕疵的塑造。优点与缺点的兼顾,共同塑造出贴近现实的少年形象。部分青春片塑造的人物总是极其完美、毫无缺点,过度发掘了电影角色的艺术性,忽略了人物本身的现实性,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空中楼阁,缺乏实际内涵和现实意义。相比于脱离生活的完美人物,《春天不是读书天》中角色塑造方式更加恰当,优缺点兼具的设定亲切讨喜,贴近现实的人物更能引发代入感,勾起观众对青春的美好追忆。

《春天不是读书天》剧照

  被精心打磨的“时光”

  电影由于保存与处理时光的特性,被艺术地称为“雕刻时光”,《春天不是读书天》对这一特性体现得更为细腻。影片围绕菲利斯一天的逃学经历展开,用100分钟的时长,全面记录了发生在短短一天中的悲欢离合。导演凭借以小见大的手法,将短暂的一天漫长化,通过菲利斯三人的冒险经历细腻地表现了80年代青少年的心理与思想变化。

  一个无话不谈的好友,一场纯净美好的恋爱,一次充实有趣的冒险经历,这些青春时代的梦想在影片中被一一还原,而这不过用了短短一天。影片开始的契机非常偶然,少年们厌倦了学校生活,决定叫上伙伴来一场逃课之旅。菲利斯没有去歌舞厅和酒吧,也没有去挑战社会的底线,而是度过了真正充实的一天。3人驾驶汽车肆意驰骋在芝加哥的街道上,登上摩天大楼的顶层,高空下的一切景色尽收眼底,主角3人处于构图中心的位置,显现出青春的自信和理想。与此同时,镜头猛地转向学校,上体育课的少年们绕着跑道漫无目地奔跑,老师们念叨着:“你们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两相对比,展现出导演对教育制度的反思:当青年们被套上沉重的利益枷锁,青春的亮色也就此剥落。

  事实上,菲利斯与同学们的选择孰优孰劣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循规蹈矩地服从学校的安排是一种选择,冲出束缚,用自我的方式度过一天同样也是一种选择。在修斯的镜头中,逃学并不代表无所事事,触碰社会道德的底线,相反,它只是一种逃避规则的符号,象征着比墨守陈规更加新奇的事物。修斯并不认为反叛是绝对的反义词,而是着力描写青春的勇敢无畏,正是这种勇气,为平淡的生活点缀上难忘的快乐。

《春天不是读书天》剧照

  明媚向上的青春主题

  “迷茫”往往伴随青春而生,《春天不是读书天》中也不例外。尽管菲利斯是个乐天派,但他心中明白三人很快要各奔东西。友情、爱情和职业的不确定性令人无奈和伤感,但导演并未让其成为主流,修斯和菲利斯一样坚信“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至于未来的事情,自然而然地交给未来安排。这与极力渲染青春的朦胧和伤感,将过多的目光放在中学时代的爱情上的青春片相比,表达出更加明媚向上的青春主题。人生中最好的年华,本就是朝气和活力的代名词,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苦恼,但多年后回看,都已是过眼云烟。用成人世界的眼光,看待少年时代的事件和情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失真,而将成人世界的规则强加给尚处于不确定中的少年,无疑是对那个纯真年代的误读。

  迷茫和伤痛,早已成为青春片不再新鲜的主题,无边的灰暗吞噬了本该属于青春的绚烂色彩。在情感基调的把握上,《春天不是读书天》非常具有代表性,导演愿意真诚地感受青少年的心声,并坚持以青少年的方式说话办事,约翰·修斯对青春的回忆,不是笨拙地横冲直撞,而是用真实的爱打动每一位观众。(彭楚钦)

[ 责编:刘冰雅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子健:在青春片中演绎不同的成长轨迹
“致青春”之前10部不同风格青春片
夏天就该看这样的青春片,大胆奔放不做作,连空调费都省了
《七月与安生》与《少年的你》
黄海操刀!《风犬少年的天空》的海报设计,是青春的模样
《少年的你》:华语残酷青春片的试验电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