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解汉字 第十九课 也矣乎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也”、“矣”、“乎”三个语气字。

也字的本义有很多说法,因为历史久远哪个说法更确切已经难以考究。也在后来的应用中本义完全消失,常作语气词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在语句中表示停顿在句末表示疑问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舒缓语气

形声。小篆字形,上面是“以”字,下面是“矢”。从矢,以声。“以”也可以理解为象矢飞逝的声音,是完成的语气。本义语气词:表示完成肯定感叹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呼叫”的本意消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表示。
“乎”的本义:吐气。
在实际使用中“乎”多作语气词:表疑问、反诘、感叹、呼告、祈使、推测、商榷等。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地点、原因、对象等
也、矣、乎,是古文里常见的三个比较纯粹的语气词。
语气词在不少语言中都有,但是汉语语气词使用的广泛度和复杂度是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普遍使用语气词是汉语的特色之一。不管是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也不管是书面语言还是日常口语都大量使用语气词。
我们观察保留许多古汉语特点的粤语发现:粤语句末语气词之普遍让人吃惊。
即使不懂粤语,只要仔细听别人说也会发现粤语有很多句末语气词——甚至,如果没有句末语气词,别人会误以为你还没有说完,引起误会。

可是,因为语音的变迁巨大。
随着历史发展,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很难在现代汉语口语里找到。
王力在《汉语史稿》里说:上古的语气词全部都没有在口语里流传下来,
“也、矣、焉、耳、乎、哉、与、耶”之类,连痕迹都没有了。
代替它们的是来自各方面的新语气词。

尽管,古代口语里的语气在现代口语里无迹可寻。但古汉语使用语气词的情况却通过大量的典籍保留了下来。
古人在落笔行文时候尽量精简练达。
可是,在语气词的使用上却一点也不吝啬。
古文中存在大量的“之乎者也”等语气词。
比如一万六千多字的《论语》里就有533处“也”,181处“矣”,158处“乎”。
这从一个侧面证明古人的话语和现代人一样广泛使用了语气词。
即使在惜字如金的文章里也没有将语气词“精简”掉,反而大量使用。

这是因为,汉语异常注重语言的韵律与节奏。
语言的意义由文字和音韵同共同组成。
离开了音韵,语言的意义就减损大半。
于是,古人在文章中大量使用“也、矣、乎”等语气词,
协助读者在朗读文章时调整气息,凝造文章精妙的音韵。
所以,虽然古文乍看字少意深,音单义广,句法简奥,文无定势,难以体味。
但只要跟随字句慢慢熟读,把文章的气息顺畅地读出来,体验文章的“气”。
字句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就会将文章的意义呈现到读者眼前。
这就是通常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正是“也、矣、乎”这些语气词的价值所在:
通过灵活使用语气词,书面语言兼备了口语的语气、声调、韵律。
使得文章不是“沉默”的书面文字,而是作者思想生动传神的立体呈现。
所以,从古到今,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
汉语具有丰富内涵的同时,更有畅顺的气息。
兼备思想之美与音韵之妙。
在语言形式上充分体现了国人有无相生,虚实相成的智慧。

这种智慧打造出中华民族雍容华贵的气质:
不是铁板一块,冷冰冰,硬邦邦时刻拼命的偏激;
不是随遇而安,毫无最求的懒散;
而是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凡事留有余地的大气。

我们知道,要把事情做好,拼命的努力,往往都不是最佳方案。
有智慧地创造空隙,留出空白,更易于获得理想的结果。
这就好比我们说话写文章要加入大量没有实质意义的虚词。
把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去掉,剩下的字句即使字字珠玑蕴意无穷,
读者也很难看懂,听众也无从理解。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已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

但是,当我们在意某一件事情的时候,
紧张的心理会影响我们的思想,做出相反的措施。
例如:在教育上,希望孩子获得更好发展的家长和老师往往会忘了给孩子留白,
用学习把孩子生活填满。
希望通过充分的学习让孩子获得更多提高。
于是,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开始就被塞满了各种的兴趣班,培训班。
知识方面的,才艺方面的,体育方面的、、、、、、
小学、初中、高中,上学和各种补课就成了生活的主题。
基本上,孩子不在上课,就在作业。
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每天做作业到深夜十一二点就已经是孩子生活的常态。
在这个状态下,不要说给孩子空余时间,让生活有“留白”,
就是合理的睡眠时间也无法保障。
长时间处于如此状态必然会造成孩子身心疲惫、厌倦学习。
即便能在学习上获得一定的进展,也会过多消耗孩子“元气”:
以劳累、困难等负面状态学习知识,
让孩子对“学习”本身产生厌恶、抵触的思想。
这就好比文章佶屈聱牙即使内容丰富精彩也很难吸引人。

我们的教育十几年前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提出了“素质教育”“减轻负担”等等方针。
希望通过减少课时、作业等等措施降低学生的负担。
但是,学校减轻的负担远远抵不上家长为孩子加的码。
学校减少一节课时,家长就为孩子增加两节补课;
学校减轻一题作业,家长就为孩子增加两题、、、、、、
因为家长们实在太希望孩子更优秀一点,
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取得多一点点优势了。
却忘记了最基本的道理:学习的目标是让思想成长。
这就好比吃饭的目标是让身体成长。
想孩子身体长得好,健康强壮。
饮食要科学合理。过多过少都会出现问题。
家长们绝对不会为了孩子身体长得更好而让孩子从早上一直吃饭吃到晚上。
一点空隙都没有。
这样养孩子,不但孩子的身体不会长得好。
还会养坏了孩子的肠胃。

身体的成长很直观,大家都容易理解。而到了思想的成长,却迷糊了
让孩子每天毫无空隙,不间断地学习。
这样,不会累坏了孩子大脑的“消化系统”么?
思想的成长跟身体的成长一样,“吃”了之后需要时间消化、吸收、消耗。
如果学习了知识,不给时间消化、吸收、运用,马上又学下一部分。
那和吃了早餐,还没有消化吸收就马上吃午饭,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这些道理都非常显浅。
家长们犯错误不是因为不懂道理,
而是心里太紧张了,一紧张,就乱了方寸,丢了智慧。
所以,我们应该回归理性。
让理性的智慧战胜感性的紧张:
给生活留有空隙,让生活舒畅,
然后再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就好像我们说话、写文章,普遍使用语气词。
给话语留出空隙,使阅读和朗诵同样顺畅,
这样才能让别人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今天,我们学习“也、矣、乎”三个语气词,
从汉语广泛使用语气词的特点探寻中华文化中“有无相生,虚实相成”的智慧。
希望大家从新认识这个我们天然的智慧。
将这个智慧运用到生活各方面,特备是教育和学习上。
排除盲目、紧张的心理,有智慧地安排孩子的学习成长。
让孩子学习得更好,成长得更好,发展得更长远。

这一节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颠覆 | 古人根本不说“之乎者也”
汉语音韵之美:吟诗作对启蒙书目,戳图收藏!
会动的汉字,天呐,这是谁的创意,太有才了,谁看谁服
破解“之乎者也”千古之谜
英语口语:语气词小课堂开课啦!正确使用语气词,从此聊天不尴尬
向大师学智慧 ——我读赵元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