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吓人了,这种常吃的鱼竟是致癌物!赶紧告诉家里人...


近日,席席老师看到一则新闻:


一个家庭中,妻子、小姑子和丈夫相继患上食道癌。

蹊跷的是,三人中有两人并没有血缘关系,罪魁祸首却是连吃了五年的咸鱼。

原来,退休后的丈夫几乎每周到附近鱼塘钓鱼,带回来的鱼吃不完,两口子就想到了腌咸鱼。

100多斤咸鱼,两口子不到两个月就吃完,还常常送给小姑子吃。

直到妻子总感觉吃东西时,有食物停滞、噎塞的感觉,做胃镜一检查,竟患上了食道癌,马上做了手术。

几个月后,小姑子感到同样的不适,去医院一检查,也是食道癌,而且到了晚期。

心疑的丈夫进行了检查,结果也是食道癌。

看到“癌”,席席老师不由得想起前些日子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2020年癌症数据,我国新发癌症患者457万人,占全球的23.7%。


好多人认为,癌症这么高发的严重疾病,肯定是由奇特的病种引起的。

其实不然。

正所谓病从口入,超过50%的癌症与饮食有关。我们最爱的食物里,恰恰藏着各种致癌物质。

身边常见的致癌物,很多人接触过

去年11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更新了致癌物名单,清单中包含了1023种致癌物,其中1类致癌物121种、2A类致癌物89种、2B类致癌物315种、3类致癌物498种。


今天,席席老师跟大家聊一聊生活中常见的几种一类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

这是迄今发现的致癌性最强的天然污染物,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

摄入1毫克黄曲霉毒素即可致癌,成人一次性摄入20毫克可直接导致死亡。

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能改变DNA的组成成分,让DNA碱基中的鸟嘌呤(G)转化为胸腺嘧啶(T),从而诱发肝癌。


泡久的木耳、发霉的花生、发苦的坚果、劣质的花生油、变质的大米等,都有黄曲霉毒素的身影。

酒精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官方声明称,全世界每年有80万人因喝酒致癌,41%口腔癌、21%食管癌与饮酒有关。

事实上,酒精本身不是致癌物,罪魁祸首是它的代谢产物乙醛。乙醛可以直接与DNA结合,导致DNA突变,使染色体变异。

乙醛还会诱发炎症和细胞复制,使正常的细胞突变成癌细胞,增加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头颈癌等癌症风险。

香烟

烟草燃烧后,可以产生上千种有害物质,其中已知的致癌物质70多种。

烟草中的一氧化碳和尼古丁对心血管威胁极大,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长期吸烟,不仅会增加体内的有毒物质,还会影响红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影响智力,甚至造成不孕不育。

席席老师曾看过一份关于中国吸烟男性生育健康调查报告,其中患有不孕不育的夫妇中,54.86%的男性吸烟,32.34%的吸烟男性精液异常。

槟榔


槟榔的致癌作用,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物理破坏,槟榔纤维粗糙,长期食用会损伤口腔黏膜和牙齿;

二是化学破坏,槟榔中含有的生物碱,对正常细胞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同时导致炎症。

如此双管齐下,口腔持续性、反复性损伤,最终导致口腔癌。

中式咸鱼

咸鱼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名叫“N-亚硝基化合物”的物质,长期食用或一次大量食用很容易诱发鼻咽癌、食道癌、肝癌、胃癌等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成年后每天食用咸鱼的人,和没有或很少吃咸鱼的人相比,发生鼻咽癌的危险增加1.8—7.5倍。

苯并芘

苯并芘常见于烤制食品、油炸食品、烤焦食品、厨房油烟和汽车尾气。


通过吸入、食入等进入人体的苯并芘,只有一小部分随着粪便排出,大部分经肝、肺细胞的氧化酶激活而转化为数十种代谢产物,继而对基因造成损伤。如果基因损伤不能及时修复,细胞就可能发生癌变。

当炒菜的油温超过270℃时,就会产生苯并芘。

烧烤也能产生苯并芘,尤其是烧烤肥肉、鸡皮、羊排等油脂较高的食物,特别要注意烤焦的部分,更是苯并芘的聚集地,含量高达普通食物的10—20倍。

三个坏习惯,都在给癌症制造机会

1.长期吸烟喝酒

刚才,席席老师说了香烟和酒精的危害。很多人可能觉得有点危言耸听,认为少抽点烟没关系,小酌怡情、大酌才伤身。


其实有些坏习惯,哪怕只是做一次,相当于给癌症一次诞生的机会。

就像一些老烟民,习惯了晨起一支烟、饭后来一支、喝酒再点支。殊不知,不仅比平时吸入更多的有害物质,还会阻碍食物的消化吸收。

毕竟即使少量吸烟、饮酒,血液中也会残留致癌物,更别说是长期如此了。

2.厨房久不清洁

很多人选择在家自己做饭吃,觉得干净、卫生。其实,在飘香的厨房、翻炒的锅灶里也藏着致癌隐患。


来自家庭医生在线的资料显示:

油烟中含有苯并芘、丙烯醛、杂环胺类化合物等200多种有害物质,还存在PM2.5的颗粒物形态,会增加慢性咽炎、鼻炎、气管炎、肺炎等发病风险。

长期不清洗的油壶,酸败的残油和新倒入的油混在一起,会产生环氧丙醛等致癌物。如果油壶离灶台比较近,高温下更容易生成环氧丙醛。

菜板、木筷、竹筷、木锅铲等厨具,容易藏污纳垢,残留在缝隙里的食物残渣还可能会发霉,产生黄曲霉毒素。

3.不良饮食习惯

我们常吃的腌熏食品,多含有亚硝酸盐,可在体内转化为致癌物质亚硝胺。即使是吃自家做的咸菜,最好也要避开亚硝酸盐产生的高峰期,19天后食用较为安全。


很多人喜欢趁热吃,然而65℃以上的高温饮食足以对食管粘膜造成灼伤,易引发炎症,促使大量活性氮生成,合成亚硝胺,诱发细胞癌变。

还有人吃东西狼吞虎咽,食物咀嚼不细,特别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对食道和贲门等消化道产生较强的机械刺激,久而久之,引起消化道损伤甚至癌变。

不必谈“癌”色变,三个保命秘籍,提前预防

癌症,向来是令人恐慌的词。即便在科学手段发达的今天,很多人仍然谈“癌”色变,感到束手无策,觉得只有受罪、等死的份。

其实,癌症可防、可治、可控,趁现在还来得及,不妨跟着席席老师学几个小秘籍。

1.健康生活

饮食上还是以清淡为主,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新鲜食材,多吃洋葱、坚果、谷类、等蔬菜和时令水果,尽量少吃速冻、烧烤、再加工等食品。


烹饪方式上,最好采用蒸、煮、炖、煨、炒的方式,少油、少盐、低温烹饪。

厨具选择上,建议买台吸力强的抽油烟机,用玻璃壶或陶瓷器皿盛放烹饪油,菜板定期用碱水或清洁剂清洗后暴晒,使用不锈钢和合金材质的筷子,或半年更换一次木筷竹筷,每周消毒一次以上。

当然,也别忘了多运动,千万别暴饮暴食或过度减肥。

2.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虽不能消除癌症的风险,但可获得医生的劝告或及早防治,减少癌症发病的机会或减轻其严重程度。

席席老师给出几点小建议:

青年期防乳癌。年轻女性要养成自查习惯,35岁以上女性可以定期进行乳腺钼靶X线片。

中年期防胃癌。及时发现胃部疾病,可以选择幽门螺旋杆菌抗体、C13检查、糖类抗原(CA72-4)、胃超声造影、胃功能四项、胶囊内镜等筛查项目。

中老年阶段防肺癌。建议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且伴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肺部检查,最好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

3.保持乐观

《抗癌日记》中有位56岁的乳腺癌患者,已成功抗癌16年。

除了手术、化疗外,她坚持与医生良好沟通,严格遵照医嘱定期复查,规律生活,合理膳食,维持适量运动。

关键是阿姨的心态好,就像她自己说的“别一天到晚老去琢磨这个病,我是从来不琢磨,跟谁在一块,只要我不提,谁都看不出来自己是一个病人。”

与其自己折磨自己,不如专注当下,放下身体上的疾病,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当然,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前面说的那些致癌物,并不是说吃一点点或者接触一点点就会得癌,只是希望了解这些致癌的高危因素,尽可能避免。

面对癌症,预防大于治疗,心态大于一切。

从饮食起居开始,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锻炼……

健康生活,癌症自然远离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卫组织致癌清单:除了中式咸鱼,4种食物也要少吃,管住嘴巴
最新|中国人常吃的这种食物竟然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类致癌物
1/3以上的癌症都能预防!遵守这8条,让你一辈子不得癌!
太有用了:给致癌食物分分级
“土坑酸菜”余威仍在——那些潜伏在你身边的诱癌因素,你了解多少?
癌症是吃出来?世卫组织:这5种食物不是谣言,别再端上餐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