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代灸法名医名著
历代灸法名医名著

  
  曹翕:三国魏人,曹操之子,擅长灸法,著有《曹氏灸经》,《曹氏灸经》是继先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之后的又一灸法专著,总结了先秦至三国期间灸疗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填补了先秦至三国期间灸法学专著的空白,同时也为两晋、南北朝时期灸法学的兴盛起了良好的先导作用,它较《足臂十一脉灸经》等书所载灸法孔穴多,而且对灸穴的名称、定位、施灸壮数等都有完整的叙述,并具体记载了灸法禁忌与禁灸的原因。曹氏灸法所提倡的一个新特点是:施灸壮数要按疾病的种类与轻重程度而定,不能限定一个固定的数量,多的壮数达五十至百壮以上,少的仅有几壮。

  



  鲍姑:著名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之妻,其灸学成就高于其夫葛洪,葛洪名著《肘后备急方》(书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带在身边的应急书,或理解为应当常备的实用工具书),其中大部分有关灸疗学的论著后人疑是来自鲍姑,其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明确的注明了各种灸的使用方法,并第一次提出了“百姓用灸”的学术观点,书中明确指出只要弄清灸的分寸,不懂得针灸的人也可以使用。鲍姑作为葛洪的夫人,虽未曾著书立说,但也对灸法的贡献巨大,她发明了灸疗史上的第一个施灸工具“瓦甑”,为后代一切艾灸工具的奠基人,后人为了纪念鲍姑的医学成就,在州的越秀山下的三元宫内修了一座鲍姑祠,以示纪念。

  


  孙思逊:唐代大医学家,被后世尊为“药王”,京兆华原人(今陕西耀县人),其所著《千金要方》中有大量的灸疗内容,明确提出了“灸”和“药”的结合疗法,首创了“隔蒜灸”、“隔盐灸”、“豆豉灸”等方法,其“针、灸、药”三位一体的治疗手段被后人大力推崇,其曾有“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固是良医”的精辟说法。其另外一个重要贡献就是针灸学界最早的参考穴位图《明堂图》,第一次一目了然的绘制了人体的各个重要针灸孔穴位置与重要经络走向。

  


  窦材:
宋代名医,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著成《扁鹊心书》3卷,。窦氏主张扶阳以灼艾第一,常从肾脾着手,注重灸法,并创造睡圣散以减轻艾灸时的痛苦。他非常强调阳气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阳气的盛衰是人体生长衰老的根本,阳气的有无是人体生死存亡的关键。书中关于灸法治病的节选:“余治一伤寒,亦昏睡谵语,六脉弦大,余曰:脉大而昏睡,定非实热,乃脉随气奔也。强为治之,用烈火灸关元穴。初灸病人觉痛,至七十壮,遂昏睡不疼,灸至三鼓,病人开眼思饮食,令服姜附汤,至三日后,方得元气来复,大汗而解”。

  


  吴亦鼎
:吴亦鼎,字砚丞,清代针灸家,歙县(今属安徽)人。于咸丰元年(1851年),汇集历代各家灸法,著成《神灸经纶》四卷,全书内容丰富,系统完备,尤重理法,对灸法理论有所发挥,吴氏认为艾灸特性是“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具有“善入脏腑”,“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的功效,因此把灸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治疗中,在书中全面透切地阐述了针与灸的内在联系,由灸而知针,由灸而知道,全面总结了前人灸疗经验,内容丰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十大名中医,你知道几位?
《备急千金要方》 > 卷三十 针灸下(凡八类) 孔穴主对法第八
为什么老中医寿命比较长(上)
引用 转载:五千年灸疗 历代名人名著对灸的墨香溢彩
《普济方·针灸》针灸须药
针灸资生经  (针灸须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