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摇板难拉

对京剧稍有研究的戏迷票友,都知道“摇板”唱腔难唱、难伴奏,尤其是京胡。为什么呢?首先,从节奏来看,用四一拍伴奏托垫自由拍唱腔,并非合体。其次,从旋律来看,唱腔与伴奏时分时合,特别是起始句头,各行其是。但这恰恰是京剧声腔的天籁之作,也正是历代琴师的智慧结晶。诸如《空城计》中“恨马谡失街亭令人可恨”一段唱腔,杨宝森先生唱来,潇洒飘逸,气定神闲;杨宝忠先生托腔严丝合缝,游刃有余。将一个在危机中镇定自若的诸葛亮刻画得淋漓极致,这也成为观众爱听、票友爱唱的一段传世之作。可是,这段唱腔看似随意、自由,但对演唱者和演奏者来说,殊为不易。且不谈其中由摇板转行弦、转散板这样的节骨眼,单单把每句唱腔唱好、把演员的每个字托好,却需要演唱者和伴奏者极为认真和仔细,方能达到舞台上举重若轻的效果。想必每一位舞台实践者在演出此剧时都会有同感吧。那么,摇板固然难拉,它到底如何拉呢?尤其是初学者似乎没有办法练习,毕竟没准谱嘛!第一要做到“三熟”,即戏熟、琴熟、人熟,掌握唱腔,熟练左右手、推拉弓胡琴技巧,了解演员习惯。第二要有点意识窍门。把一个唱句分为三部分,拉句头时胡琴双弓换单弓,拉弓使劲,推弓稍缓,控制节奏;拉句中时,左手找“字”,右手不变,旋律不一致亦无妨;拉句尾时,不必追求同步落音,绝不能提前“转”,滞后“转”可以起到有效延伸唱腔声线的效果,由单弓换双弓,一般习惯在单数单位上变化。著名琴师费玉明老师曾说,拉上板唱腔如同气派的“宫墙”,磨砖对缝;拉散板摇板则是乡间的“石墙”,要把散碎的石头砌得平整而又错落有致。拉好摇板是一位琴师的学识与修养!九十年代初,张建国在北京人民剧场演出《珠帘寨》,中央三台现场直播,由费老师操琴。这戏的摇板很多,而且颇为灵活,速度也快。老一辈名琴师沈玉才先生那天也在场观看,过了两天专门让人捎话费老师“老三,摇板拉得够意思,不错!”。可见,摇板在演奏家心中的位置。注:沈玉才先生拉摇板在同辈琴师中亦有盛名。费玉明老师是名琴师费文治之三子。沈与老费先生曾在中国京剧院共事,分任一、二团乐队队长,颇有情谊。


刘训毅 周嗣恒 孙志宏 付晶晶《红鬃烈马》

王艳:演出归来话感想

九十岁的谭元寿与八十岁的王鹤文又见面了

赵华:洗却铅华空灵处 阅尽沧桑为求真

“张火丁现象”溯源及启迪

京剧锣鼓:冲头

啥也不说了 超级的震撼 谭元寿60岁时演出《打金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琴坛大家费文治
京胡记谱有奥妙
纪念京胡大师费文治先生
京胡要记:京胡伴奏中的几个问题
京胡演奏家吕玉勇曲牌精选(一)
浅谈京胡流派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