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春: 监管的越俎代庖
2008年初,美国一家叫EVERGREEN的太阳能上市公司宣布增发再融资,从消息发布到融资资金到户,前后三周不到就都搞定了,期间也无停牌,市场正常交易,尽管彼时已经是太阳能发烧热度渐退的时候,但是这笔价值不菲的再融资项目还是很有效率的完成了,整个过程,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只是做好程序监督,其他市场行为,概不触碰,尽管这家企业在不到两年后彻底破产摘牌,显然最新的增发参与者基本血本无归,但那是市场的选择,投资人要为自己的投资决定买单,监管者没有为其把关,代替市场选择的义务


回到中国A股,新晋的管理层正在大刀阔斧的加强监管,干劲非常,比如近期对重组,对借壳的一系列政策调整,一副很有作为的气势,但我却觉得,这似乎有点走偏了。


中国有中国的特殊性,这个必须看到,但是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基本共性是没有例外的,加强监管是为了贯彻三公原则,防止鸡鸣狗盗的投机与设计,这一点无论是哪个监管机构,都会不约而同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实现的手段上,美国诉诸于法律,中国目前似乎更倾向于证监会一把抓,这是有问题的,不仅影响效率,还很可能陷入很大的被动,权利如果不限定在它应该划定的界限内,越位操作对市场的发展不利,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此设计,岂不是又在打造寻租的空间吗?


比如上周对暴风集团重组的否定,虽然我个人也不看好暴风收购稻草熊,也为方案被否点过赞,但事后想想,这合适吗?谁能判定这个收购价格合适不合适,有没有未来?企业家的商业眼光是否需要证券管理委员会的一干大脑先行过滤?这个合理吗?2014年FACEBOOKY以190亿美元收购WHAT’S APP那是旋风式的,两个人谈拢后立即就进入到实际的操作层面上去了,报给公众后,很多人也大喊看不懂,吃不消,随后股价也有了一段时间的下行,但事后的发展证明小札英武啊!如果美国SEC也要对此来个长长的审核,问询,去函回函再决断,前后弄上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那对FACEBOOK这个每月都在快速增长的互联网企业,岂不是大大的拖了后腿?要知道WHAT’S APP与FB整合之后,立即就产生了1+1远远大于2的效应,对此结果,是企业家更有感还是隔行如隔山的监管者更准确呢?


当然,中国资本市场确实有它的特殊性,组成这个市场的主体,主要是传统产业为主,国企、央企、地方重点企业占据相当大的权重,这 是一个根本的土壤性质,建市至今,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淘汰,整体上大的建市思想,还是融资工具为重,优胜劣汰,为社会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的能力基本不具备。在当前新技术新产业迭代更新如此迅速的时代,各类传统产业不可能脱离市场的选择和淘汰,多年以来,卖壳和业务大换血成为中国式重组的主流,上市公司的这种不死鸟特性,扭曲了一系列资本市场的正本,相比公司生命周期的金字塔结构特征,能在中国A股上市等同拿到免死金牌,可以多次的做生死巡回,这是个多么巨大的利益啊!


一个炒不好菜的厨子,拿着原料123搞砸了,给你换原料456,不行789,再不行上ABC,就是不换厨子,因为里面有太多自家特色,急不得,而正版的资本市场,厨子上菜机会就一次,只要合法合规,市场也愿意,要钱给钱,要收购市场快速配合,端上来的菜好,市场认,那就继续给你机会扩张;如果菜不好,立即走人,没有下一次。


没有下一次,是效率,是态度,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征。


因为有下一次,一切就变了,怪象连连:新股发不畅(只吃不拉,堵了),没有1元票(因为壳资源效应),新股必赚(虽然堵着,但老乡别走),估值偏高(不死鸟啊!),重组主要是卖壳换血,少有强强联手,教育投资者(关心你,怕你不来,希望你赚钱),越过市场来判断结果(为投资者负责,怕你不来)等等。


一旦资本市场不是以优胜劣汰为主要导向,那么必然的,融资成为唯一主导, 融资能否持续具备正向效应,是市场能够运转和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正因为此,让监管者背上了一个大包袱, 承担的角色变得复杂,有时候是官员,有时候是麻麻,有时候也客串巴巴。


换血式的壳重组,对监管而言确实是比较复杂的,完全放任市场化大概也不现实,以后唯一的禁绝方案就是不会再有壳资源和壳重组;但对当下已经比较市场化的并购重组,用对待壳资源换血式重组的那一套就不合适了,何况真的壳资源换血重组被否的可不多。


我觉得在管理上,欧美的做法很聪明高效,规章制度都做好,然后各种方式广而告之,真的具体实施起来,没几个人力去监管,买不买火车票,信用记录好不好等等,没人来管你,大家自觉遵守。有人不理会,非要违规,那就等着,不抓到没事,抓到就让违规者付出巨大的代价。


证券监管也应该这样,做好严密的制度框架,然后严厉执法。如果连一个企业的市场化并购案都要参与裁决,先不说结论是否可信,是否有效率,未来在人力资源和成本上也是不可能负担的,这是巨大的工作量。 暴风的收购案,是公司的商业行为,由此产生的定增,是与投资机构间的约定行为,有风险,有锁定期,有业绩承诺,合并后,1+1大于2了,享受收益,皆大欢喜,反之,鸡飞蛋打,接受损失,投资者就是需要这样的环境才能成熟起来。


就当下的并购重组制度而言,总体上还是过得去的,管理层如果觉得还不够保险可以做微调,比如延长锁定期之类的,要相信谁都不会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开玩笑的,那如果是一个预设的炒作策略,一个延长锁定期就足够让各方面严肃对待了。
所以MSCI今年再度拒绝中国不是随便拍脑袋的,中国资本市场实在太过特别,尽管经济总量巨大,但是不成熟就是不成熟,除非你确有能力另辟蹊径,否则就尊重基本的原则和规律,尽快靠拢,少说那种缺了中国就不完整,或者什么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胡话,地球离了谁,都转的好好的,要迈向成熟,首先就要有个求实的态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并购重组&资本市场监管新动态
新《公司法》的资本公积补亏禁令评析-找法网
金融风险的防范与信息披露
《中国金融》|綦相 朱元倩:交易账户市场风险新规
胡蛟 张翃:专访索罗斯(《财经》 2008-10-27)
注册制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理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