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武阁古建筑 四柱悬空 榫卯结构
玉林市容县的真武阁立柱悬空,历经百年风雨不倒。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明朝时,有位工匠接受了建造楼阁的任务,但却迟迟没有招工备料,直到某天夜里,容县突然风雨交加,次日,江边石台上出现一栋纯木质的三层楼阁,最为神奇的是,二层的4根柱脚竟不着地。
    相传那位神奇的工匠就是鲁班仙师,他所建造的楼阁名为真武阁。数百年间,被誉为“天南杰构”的真武阁以其科学与艺术的力
量,抗击着各种天灾,更引来无数专家、学者探寻其中秘密。
    追寻传说 真武阁建造与宗教有关。

  

                              真武阁



               柱子悬空(下面可以塞进报纸)



                             正立面纵断图



                         横断面图


1975年夏,闷热的夜晚令人难以入眠,18岁的梁广强和伙伴们拿着毛巾被登上真武阁,准备在二层的楼阁中过夜。当时真武阁尚未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广强所在的文艺队与人民公园同属一个单位,进出自然比较方便。
    夏日夜晚,江风习习,木质地板传来阵阵凉意,梁广强很是满意这个天然避暑之地。直到有天夜里,江风刮得特别厉害,大约凌晨3时,熟睡中的梁广强被一阵时有时无的异响吵醒。
    嘎叽、嘎叽,梁广强一下子坐了起来,细听之下,声响再次传来,就像有什么人正在拉扯木头。此时周围漆黑一片,透过木窗,树影刷刷地摇晃,不禁令人心生害怕。梁广强赶紧推醒同伴,大伙再也不敢继续待下去。
    时隔37年,现任容县文化和体育局副局长的梁广强仍然对那一晚的经历印象深刻,尤其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年代,少时的他自然而然地将风吹木响与鬼神联系在一起。而真武阁的建造初衷也确实与宗教、神明有关。
    容县当地人大抵都知道水神镇压火怪的故事。相传古时容县经常发生火灾,百姓便认为是都峤山上的火怪作祟,而真武大帝为北方水神的代表,是明朝历代皇帝最信奉的保护神,于是,百姓建阁供奉北方水神,期盼以水克火。
    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原本供奉在真武阁内的神像已被破坏。而对于那些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来说,最令他们感兴趣的莫过于真武阁的二层有4根柱脚离地的悬柱,以及这座没有一件铁器的纯木质楼阁是如何安然度过470多年的。
    历史谜题 楼阁立柱为何悬空不倒
    据清光绪二十三年编的 《县志》记载,真武阁历经了多次大地震、大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考验。如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三月,容县一带遇大风,“武庙前旗杆长三丈,大风拔起……所过垣墙皆塌”。咸丰十年(1860年)六月初六日,容县 “地震有声雷轰然,屋宇皆摇”。
    距今最近的一次自然灾害发生在2005年3月22日上午7时42分,据容县气象部门报告,当地遭受了持续5分钟的大风伴随暴雨的袭击,中心风力超过12级,最大风速37米/秒。这场风雨将真武阁前一棵直径0.8米的百年榕树拦腰吹断。
    经历了如此大风,真武阁仅有部分瓦面和脊饰被倒下的树枝压碎,主体结构完好无损。若要解开真武阁百年不倒以及悬柱之谜,就得先了解真武阁的基本构造。
    1962年1月,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亲自到容县真武阁考察,并把考察后的研究论文发表在1962年第7期《建筑学报》上,称之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的一颗明珠”。  
    考察期间,梁思成教授曾到广西建筑科学研究所给年轻同行做报告,时年29岁的傅博也在其中。刚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傅博对广西传统建筑抱有浓厚兴趣,梁思成教授的报告让他对真武阁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萌发了深入研究的设想。
    如今,傅博已是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退休前曾任广西建设厅总建筑师。长期以来,他一直关心真武阁的研究,在分析总结广西传统建筑特色之后,傅博对真武阁的构造及悬柱原理提出自己的见解。
    揭秘真相 悬柱如同亭脚被“抬”起
    真武阁属于道教建筑,一般的道观四周均有外墙,真武阁却独辟蹊径,采用壮族的干栏式格局,即最底层架空,完全敞开。另一个地方特色在于真武阁的整体构架运用了我国南方、西南地区民间所普遍采用的穿斗式。
    穿斗式构架是中国古代木制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特点是每排柱子依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形成一榀房架。
    在真武阁的整体结构中,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莫过于二层有4根悬柱。这4根悬柱需要承受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不落地,究竟有何秘密?  
    此前曾有人猜测,会不会是一楼的横梁因时间关系变形,导致二楼楼板轻微凹陷,所以才造成柱子悬空的视觉误差?然而经过精确测量,横梁并未发生任何变形,这也意味着悬柱是刻意而为之。
    结合多年研究,傅博将悬柱结构形象地称之为“抬亭式”,简单来说,真武阁的二、三层及屋顶部分用4根悬柱加穿枋组成整体性的亭子式样构造,然后明代工匠将此亭的重量传给每边超过六道的穿枋,再传到贯穿整栋楼阁的主要受力柱,也可称为擎天柱。
    按照“抬亭式”的原理,4根悬柱就像是亭脚,擎天柱则如同抬轿亭的轿夫,将亭子“抬”了起来。悬柱之谜解开了,而4根悬柱的离地距离在2到3厘米之间,其中玄机何在?
    对于这个疑问,傅博研究参考了许多广西壮式建筑,此类建筑常用垂莲头装饰倒悬的短柱,一般垂莲头底部必须预留一人多高的空间,方便行走,但二楼的悬柱十分粗大,若是做成垂莲头,距离地面就只有半人高。
    由于做不了传统式样,聪明的明代工匠用悬柱解决了这个构造和力学上,以及美观上的难题,再加上整栋楼阁运用了精巧准确的榫卯技术,将真武阁组成优美稳固的统一整体,不易倾塌,但这仅仅是真武阁百年不倒的其中一个因素。
    未解之谜 设计者是何人无从考证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都把真武阁的木头称为铁木,原因是这些木头十分坚硬,如铁一般。不过铁木的范围很广,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真武阁曾进行过一次维修,更换一些靠近屋檐外侧,长年遭雨水侵蚀的辅梁,真武楼的另一个秘密也随之解开。
    广西大学林学院教授徐峰是当年参与维修工程的人员之一,按照文物维修的规定,必须修旧如旧,使用相同的材料。徐峰所在小组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树种。
    经过长达半年的各项试验,真武阁所使用的近3000条大大小小的木头确定为格木。格木为珍贵的硬材树种,树高可达25米,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木质坚硬,极其耐腐。
    怎么才能形象地描述格木的硬度?徐峰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据说有人曾想拿格木做菜板,岂料一刀砍下去,格木竟使普通的菜刀刀口卷曲。
    此外,格木的重量也不容小觑,有人做了一个试验,将两块体积一样的木块放入水中,其中一块为格木,另一块为常见木材,相比之下,格木下沉明显。根据现今能够查到的资料,全部采用格木建造的古建筑极其罕有。
    由此可见,建造真武阁的明代工匠确实独具匠心,技艺令人称奇,只可惜真武阁独处西南,一直默默无闻,无从考证当时设计建造的工匠是谁,这也成为真武阁留给后世永远的谜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武阁为何能屹立四百多年,专家说:搞明白悬空柱的原理就知道了
天下“奇楼”真武阁
广西发现一明代古建筑,四柱悬空却400多年不倒,真是太神奇了
广西容县《真武阁》天下第一奇楼,是古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分享 | 四根承重大柱居然悬空不落地?玉林容县这座古楼值得你前来探秘
百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