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姬姓源起

姬姓源起

黄帝一脉相传

    

5000多年前的黄帝非嫡系子孙被封在各地,改为其他姓氏,只有嫡系长子长孙一脉传承姬姓。

《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高辛,是为帝喾。妃姜嫄,感巨人迹生子,取名曰弃。尧以为大农,命其官曰后稷,姓之曰姬。姬者,姓也,人本乎祖之义也。弃为后稷,有功,尧封之为农官之职。

周朝的祖先后稷是黄帝的曾孙帝喾的儿子,继承了姬姓。关于后稷以姬为姓,还有一个神乎其神的传说:后稷的母亲姜嫄,是帝喾的元配皇后,有一次她到野外出游,见到了巨人的足迹而心生喜悦,就踩踏这些足迹,而后身动如怀孕一般,不久就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孩子就是后来的后稷。后稷长大后出任尧的农官,教民稼穑,被后人尊为神农,赐姓姬,成为周族的先祖。

弃、尧、舜都是黄帝的后代,其中弃与尧是同父异母兄弟,即黄帝的第五代孙。

不过,弃与尧的地位就大相径庭了:尧居帝王之尊,而弃却生长在野外,因为他热爱农业生产,才被封为大司农,管理农业,赐以姓姬。尧老了,禅让于舜,舜不受,要弃来继承帝位,弃坚辞,于是舜为帝,弃则仍称农官之职。舜对弃说:弃,黎民始饥,汝后稷播时百谷。尧封兄弃为后稷,是为周部族的首领兼始祖,其子孙遂以姬为姓,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势力。

弃,又称为后稷。三四百年之后,后稷的裔孙建立了周。周人的兴起,是直接导源于后稷的。

后稷死后,其子不窋未能做官,因为夏政衰微,不重视农事,于是,他只得北上戎狄,弃农从牧。到后稷的曾孙公刘,才又继承后稷大业,重务农业,务耕种,行地宜。并开始南下,迁徙于豳(bin,彬。今陕西彬县一带)。公刘的儿子庆节,终于在今陕西省栒县(1964年改名为旬邑县),建立了方国,号周。

传到古公姬亶父,为了避狄翟侵扰,率部迁居周原(今陕西岐山县一带),筑城郭居室,把前来归附的部落编成邑,设立官司,建国号周,国势更加强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泰伯(亦称太伯)、次虞仲(亦称仲雍)、少季历(亦称公季、王季)。季历生子姬昌时有圣象。古公亶父很喜欢这个孙子,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泰伯、虞仲知道父亲想让他们让位于弟弟季历,以传于昌,便主动让贤,跑到当时为荆蛮之地的苏州、无锡一带开垦,使老三季历继承了父位,克修古公遗教,笃于仁义,诸侯顺之,国势日益强盛,被商王承认为西方霸主,授官牧师。后被商王文丁杀死。

姬昌继承父亲王季的王位,作邑于沣,在位50年(前11841135年),扩大了西边的疆土,加强了西北边的防御力量,势力发展到河东地区,迁都丰(今陕西西安沣河西)。曾一度被商王囚禁。后传位给儿子姬发,是为周武王。

从黄帝至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姬姓族谱列出世系二十世;郭氏、杨氏均与姬姓同根,从黄帝到周武王、周公,郭氏、杨氏族谱均列出世系为二十八世,比《史记?周本纪》记载的多八世。周姓也与姬姓同源,从后稷至周文王,湖南省平江县长寿乡周姓家谱,竟列出二十九世,比《史记?周本纪》等古籍记载的多九世。湖南省平江县长寿乡周姓家谱世系,可补正史空白。根据此谱,加之黄帝至后稷的五世和周文王至周公的二世,姬姓传承共计三十六世。

然而,从黄帝到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的繁衍,是否就是上述三十六世呢?如果上述事实成立的话,从黄帝到周武王、周公这段历史就有1624年(黄帝生于前2740年,武王卒于前1116年),若以三十六世除之,平均为45年为一代,这就不真实了。我们的祖先不可能是过了不惑之年才生男育女。按照常规,平均每代代差2530年为正常,显然有缺失、遗漏之处。这1624年间,应该有5060代。所以这种世系排序依然是不完整的,但因文献典籍缺乏记载,暂时难以考辨、补充。现根据已有史料详列如下,以供众人继续研究、补充:

一世:姬轩辕,即黄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为诸侯国(有熊国)$2君。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24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长于姬水之畔,故以姬为姓,又称公孙氏、轩辕氏,又号轩辕。纳4妃,生25子,其得姓者14人。元妃西陵氏之女,曰嫘祖,生昌意、玄嚣、龙苗。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年110岁,传其位于次子玄嚣。

二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其母嫘祖为黄帝元妃,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寿100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生子曰蟜极。传位于其兄昌意之子颛顼,是为高阳氏。

三世:蟜极,玄嚣子,未继承帝位。生子浚,继颛顼为帝,是为帝喾。  

四世:姬浚,即帝喾,蟜极子。生而祥灵,年15佐颛顼帝为政,受封于辛。年30,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帝喾四妃:元妃有邰氏,曰姜嫄,生子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子曰契;三妃陈丰氏女,曰庆都,生子放勋,是为帝尧;四妃娵訾氏女,曰常仪,生子名挚。帝喾在位70年崩,年105岁,葬于顿丘。子挚嗣位。  

五世:姬弃,即后稷,帝喾子,周朝始祖。帝喾元妃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避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姜嫄以为神,遂收而养之。因初欲弃之,故名为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易谷者稼穑焉。民皆则之。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因功封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后稷卒,葬于氐人国西。子堥玺立。

六世:堥玺,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

七世:叔均。

八世:叔望,袭父职,务稼穑。

(注:山东省单县张集镇姬集姬姓小家谱姓源记载:叔望至不窋缺失四世。但暂无史料补正)。

九世,不窋:叔望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后羿篡权,不窋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翟间(今甘肃省庆阳市一带)。生子曰鞠。 

十世:鞠,又称鞠陶,不窋子。

十一世:陶。

十二世,侯亚。

十三世:孙子都。

十四世,公孙仲。

十五世:公刘(公:爵,刘:名也),虽在戎翟之间,修复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咸清甲子,自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归焉。周道之兴,实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公刘卒,子庆节立。   

十六世:庆节,公刘子,国于豳。庆节卒,子皇仆立。  

十七世:皇仆,庆节子,嗣位豳国。

十八世,弗差,也作弗参:皇仆子,嗣位豳国,生子毁隃。  

十九世:毁隃,弗差子,嗣位豳国。 

二十世:公非,又称公非递、公卯。毁隃子。嗣位豳国。  

二十一世:辟方,公非子,嗣位豳国。

二十二世:高圉,辟方子,嗣位豳国。 

二十三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国。

二十四世,侯旅。

二十五世:亚圉,侯侔子,嗣位豳国。

二十六世:景伯公父。

二十七世:云都,亚圉子,嗣位豳国。

二十八世:太公,亚圉子,嗣位豳国。 

二十九世:组绀,太公子,嗣位豳国。 

三十世,诸盩:组绀子,嗣位豳国。

    三十一世:公叔祖类,诸盩子,嗣位豳国。

三十二世:姬亶父,即古公,公叔祖类子。后被尊称为太王。他修复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居岐山之下,傍国三十二,闻古公贤,多归之。有意实施翦商。古公亶父有子三:泰伯、虞仲、季历。季历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吾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泰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位于昌,乃逃隐于荆蛮之地,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是为王季。 

三十三世:姬季历,即王季、公季,姬亶父三子,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娶太任,生子三:长曰昌,次曰虢仲,三曰虢叔。王季卒,葬户县之南山,子昌立,是为西伯(文王)。   

三十五世:姬昌,又称西伯昌,季历长子。母曰太任,为著名贤德妇人。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王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士以此多归之。受殷纣王之命,为西方诸侯首领,得专征伐,称西伯侯。广施仁政,招贤纳士。诸侯多弃殷从周,三分天下,周有其二。即位50年,被纣王囚羑里,作周易,以贿赂纣王左右权臣得归故里。后自岐山迁都于沣邑。寿97岁,谥为文王,葬于雍州西南28里原上(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2处有周文王陵)。太子发继位。  

三十六世:武王、周公。分别为周文王姬昌之次子、四子。武王克商建周,史称西周。周公被封于曲阜,曰鲁国,因成王幼年嗣立,留相王室。其长子伯禽代就封于鲁。成王十四年(前1028)已亥,公薨于沣,年84岁,葬于毕,谥曰文公。汉、唐追尊周公为元圣,宋追封为文宪王。

                          

周公嫡裔世系

 

笔者翻阅许多古籍和所有能见到的姬姓族谱,从黄帝到周公,列出20代。从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周武王和周公是弟兄,周武王排行老二,而且是天子,周公排行老四,但是姬姓家谱却没有把周武王列入谱系,而将周公列入了世谱,原因何在?

原来事出有因。陕西省户县的《姬姓宗谱》序言专门解释道:在等级森严的周朝,庶民不敢与天子攀亲,所以,姬姓宗谱便把功勋卓著的周武王之弟周公姬旦作为重要先祖之一,并把他列入谱系。

各地姬姓家谱所排列世系多数是从周公姬旦开始续起的,到目前已经繁衍100余代,现把周公至八十七世嫡裔世系,排列如下,以供研究:

一世:姬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详见本书周公德业)。

二世:姬伯禽,姬旦长子,前1061年,封于今河南鲁山,前1042年丙戌,代父封于鲁,是为鲁公,在位53年,传33公,后世俱祀周公,寝殿鲁公陪祀。在位53年薨,生子4人:酋、熙、子颜、延陵。

三世:姬酋,前1008年已卯即位,是为考公,在位4年薨,无嗣,弟熙前1004年癸未即位,是为炀公,筑茅阙门,招进贤士,以礼化民。在位28年。姬酋生子2人:宰、费。

四世:姬宰,前976年即位,是为幽公,在位14年薨,有2子:长尹;次圭,俱先卒,弟费前962年丁酉即位,是为魏公,在位59年薨,生子2人:擢、具。

五世:姬擢,前903年丁亥即位,是为厉公,在位21年薨,无嗣,弟具前882年甲子即位,是为献公,在位23年薨,生子2:濞、敖。

六世:姬濞,前859年丙申即位,是为真公,在位34年薨,子世有足疾,不得立。弟敖前825年庚午即位,是为武公,在位10年,率其二子括、戏入朝,王命戏为鲁世子夏武公,归而薨。生子3:括、戏、称。

七世:姬戏,前815年戊子即位,是为懿公,有子2:长旰叔,早卒;次庈父为大夫,城郎居之,因为费邑。懿公在位9年薨,其兄括之子伯御即位,796年被周宣王所诛,宣王问鲁公子:能导顺诸侯者,以为鲁后?樊穆仲曰:鲁懿公弟称,肃恭明神而敬事,耆老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固实不干,所问不犯所知,王曰:然则能训治其民矣。乃立称于夷公,是为孝公,在位27年薨,生子5:弗湮、豫益、师、展、驱。

八世:姬弗湮(《中国历史年表》记载为),前768年癸酉即位,是为惠公,在位46年薨,生子4:息姑、允、翬、施父。

九世:姬息姑,惠公庶子,前722年即位,在位11年。前711年己未,鲁公子允,杀兄隐公姬息姑,嗣位,是为桓公,在位18年薨。生子6人:同、庆父、叔牙、季友、结、满。

十世:姬同,前693年戊子即位,是为庄公,在位32年薨,生子6:般立(是年十月已未卒)、开、夷仲、年、遂、鱼。

十一世:姬申开,前661年庚申即位,是为湣公,在位2年薨。前659年壬戌,弟夷仲即位,是为釐公,遵禽父之法养四种马于坰野,尊贤禄士,修泮宫,守礼教,东略淮寇,新作南门,修姜嫄之庙,复鲁旧制,未及而薨,在位33年,生子2:兴、买。

十二世:姬兴,前626年已未即位,是为文公,在位18年薨,生子4:赤(立冬十月卒)、视、倭、叔肸。

十三世:姬倭,前608年癸丑即位,是为宣公,在位18年薨,生子3:黑肱、偃、归生。

十四世:姬黑肱,前590年辛未即位,是为成公,在位18年薨,生子2:午、公衡。

十五世:姬午,前572年已丑即位,是为襄公,在位31年薨,生子4:野、稠、宋、憗(yin因)。

十六世:姬稠,前541年庚申即位,是为昭公,在位32年薨,生子4:公衍、公为、公果、公贲,俱无贤不任。继嗣弟宋,前509年壬辰即位,是为定公,定公九年(前500)庚子,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则之,遂为司空,寻为司寇10年,辛丑孔子摄行相事三月,鲁国大治,十五年(前495)丙午公薨,生子2:蒋、溺。

十七世:姬蒋,前494年丁未即位,是为哀公,在位27年薨,生子2:宁、荆。

十八世:姬宁,前467年甲戌即位,是为悼公,在位37年薨,生子:嘉。

十九世:姬嘉,前430年辛亥即位,是为元公,在位21年薨,生子2:衍、辰。

二十世:姬衍,前409年壬申即位,是为穆公。穆公三年(前406)甲戌,以公仪休为相,泄柳申详子思为臣,公问于子思曰:何道可以利民?子思对曰:君欲惠百姓,除非法毁不居之室,以赐穷民;夺嬖宠之禄,以贶困乏;慕周公、禽父之治,行其政化,开公家之惠杜私门之利,结恩百姓,修理临国,其兴也,勃也。公甚尊礼之威化,大行33年甲辰公薨,生子2:奋、公输子。

二十一世:姬奋,前376年乙巳即位,是为共公,在位22年薨,生子:屯。

二十二世:姬屯,前344年丁卯即位,是为康公,在位9年薨,生子:堰。

二十三世:姬堰,前335年丙子即位,在位29年薨,生子:叔。

二十四世:姬叔,前306年乙巳即位,是为平公,使乐正子为政,前303年丁未,孟子自齐而归过鲁,公将乐正子以见孟子,惜为嬖人所沮,在位20年,甲子公薨,生子:贾。

二十五世:姬贾,前286年乙丑即位,是为缗公,在位23年薨,葬鲁城南九里。生子2:雠、编。

二十六世:姬雠,前263年戊子即位,是为顷公。前255年,楚考烈王攻鲁,顷公藏周礼、仪礼于壁,被封于莒城(今山东莒县),前249年,又被迁于卞县(今山东泗水)为民,鲁国灭亡。姬雠死于柯,遂葬焉。

二十七世:姬晦,悯君父失国,终身未尝南向而坐,不言楚事,晦潜逃于阚。生子2:寅、聪。

二十八世:姬寅,以礼经教授弟子数十人,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李斯议焚书坑儒,隐嵩山,生子2:获、汴。

二十九世:姬获,字获德,性敏好学,隐居不仕,汉高祖十年(前197),还鲁,蓼侯孔琮甚重之,屡荐仕,不起,后以经学为业,寿终于家,生子2:盈、资。

三十世:姬盈,字若虚,弟资字中美,同学诗于申培,公受尚书于伏生,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得先君所藏遗书,遣弟子李氏献王,得而奏之,盈、资俱为博士,生子2:备、倬。

三十一世:姬备,字元德,汉武帝征(延)和二年(前91)庚寅为博士,生子:庶。

三十二世:姬庶,生子4:环、珣、珙、景。

三十三世:姬环,生子2:宽、靖。

三十四世:姬宽,博文好学,尤邃于易,汉哀帝建平二年(前5)征为博士,拜大司马,平帝元始元年辛酉,诏封褒鲁侯,以奉周公祠,生子:相如。

三十五世:姬相如,汉平帝元始一年(公元1年)冬十一月袭封褒鲁侯,生子就。

三十六世:姬就,王莽僭伪号降封褒鲁,子辞疾不受,生子2:幄、幅。

三十七世:姬幄,东汉光武帝十三年(37)丁酉召封褒鲁侯,未几而殁。生子2:潜、泳。

三十八世:姬潜,无嗣,而以弟之子瑀为子。

三十九世:姬禹,字文佩,有德行,文学举孝廉安,汉和帝永宁元年(120)庚申授兰台令,生子:昺。

四十世:姬昺,生子2:翔、翰。

四十一世:姬翔,汉献帝建安二年(197)丁丑授本郡主簿。生子2:辎、轩。

四十二世:姬辎,生子2:署、降。

四十三世:姬署,晋武帝泰始五年(269)授霍州刺使。生子3:援、抚、捍。

四十四世:姬援,生子4:迈、迪、连、溯。

四十五世:姬迈,与诸弟俱无嗣,以从弟蕃之子式继嗣。

四十六世:姬式,字叔度,生子3:匡绎、匡友、匡宾。

四十七世:姬匡绎,南朝宋文帝元嘉九年(432)授江阴令,生子:汝兰。

四十八世:姬汝兰,生子:原。

四十九世:姬原,生子3:圻、均、增。

五十世:姬圻,生子:霞。

五十一世:姬霞,生子2:怡,悦。

五十二世:姬怡,生子:柱。

五十三世:姬柱,生子2:远志、遵志。

五十四世:姬远志,字近思,生子2:容、实。

五十五世:姬容,唐高宗年间(650683)葬亲于孔子沟边,筑室庐墓,其后阖家徙居姬家路口,生子3:勔、勷 、居 。

五十六世:姬面,生子3:卓、早、章。

五十七世:姬卓,生子2:辉、耀。

五十八世:姬辉,生子2:丛、业。

五十九世:姬丛,生子3:全、合、同。

六十世:姬全,唐末天祐年间(904907),率子侄,迁今山东汶上县西郭外桃源里,人号其地曰:姬家沟(今属山东省汶上县城关镇)。生子:芝。

六十一世:姬芝,生子:大为。

六十二世:姬大为,生子3:考、孝、存。

六十三世:姬考,字茂绩,生子3:宗、宝、宫。

六十四世:姬宗,字元封,生子:敬止。

六十五世:姬敬止,生子2:谌、诺。

六十六世:姬谌,生子:仁。

六十七世:姬仁,领乡荐为贡士第一人,谓之姬贡元家,生子6:性、戒、佺、宁、旺、威。

六十八世:姬性,值金元南迁,公帑赤立本家输当五钱,以充国用,为两凡二十有五,见者闻者咸欣慕焉。生子2:义、智。

六十九世:姬义,字四利,孝弟忠信,独守桑梓,不离祖墓。生子3:成、咸、沧。

七十世:姬成,重订阅谱志,至元初,为本邑典庾出纳,惟公合郡,皆称廉平。生子3:聚、顺、显。

七十一世:姬聚,元朝至元八年(1271),选充控鹤类,授海漕部纲副,千户从宣,慰阿八赤,开通胶河,有功,遂授中书省札,为般阳路淄川县冶头店巡检,调济宁路肥城尉,蔚有能声。生子:进、运、遂。

七十二世:姬进,字成功,生子4:晓、曙、昕、旰。

七十三世:姬晓,庠生,生子4:浦、津、池、海。

七十四世:姬浦,庠生,生子3:周从、周锡(又名周宗,拔贡,于14031424年的明朝永乐年间赴曹县任教谕,遂定为家)、周荫。

七十五世:姬周从,于文学名邑,庠生。生子2:延崇、延尚。

七十六世:姬延崇,生子2:正持、正扶。

七十七世:姬正持,生子5:完真、完性、完能、完良、完善。

七十八世:姬完真,廪生,生子2:承祚、承业。

七十九世:姬承祚,生子2:元硕、元勋。

八十世:姬元硕,字声宏,秉性温和,赋质醇厚,恩惠广施。生子2:焕、斐。

八十一世:姬焕,字耀章,生子:岩。

八十二世:姬岩,生子:渊。

八十三世:姬渊,生子:稳。

八十四世:姬稳,生子:见龙。

八十五世:姬见龙,生子2:诜、谦。

八十六世:姬诜,庠生,生子:维恒。

八十七世:姬维恒,庠生,生子6:,衍易(庠生)、衍质、衍纯、衍歧、衍桂、衍鲁。

 

                                  他姓他族融入

 

尽管姬姓是繁衍姓氏最多的姓氏,但是她也和许多著名的姓氏一样,姬姓家族也有他姓他族的加入。追根溯源,这些后来融入的他姓他族姬姓,从老根上说,许多仍然与姬姓是一个血统。

公子复姓所恢复。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丙午封姬相如为褒鲁节侯,奉周祀侯二千户,本系鲁顷公姬仇之裔,更姓为公孙氏,后来又恢复为姬姓。(《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第四十五卷》)

为宗姓所改。《续通志·八四·有故改姓》记载,金宗端修,字平叔,汝州人(今属河南省),章宗时(11901208)避睿宗讳上一字(按:金睿宗名宗尧),凡太宗诸子皆加为崇,并改宗氏为姬姓。

为雍姓所改。金国时泽州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人雍翼,为避皇帝金世宗完颜雍之名讳,改姓为姬,名志真。其后世沿用姬姓。

南北朝时期,本来以周为姓的人,也有改姓姬的。根据《姓氏考略》记载:南北朝陈时,尚书右仆射周弘正,召附王伟,避侯景讳,改为姬姓;梁时直阁将军、南丰侯周石珍等因事改姓为姬。《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曰:“‘,指南北朝时之南朝。《姓氏词典》称五代时后梁云云,误。景侯,朔方人,北魏将,后降梁,梁武帝时封其为河南王,后又举兵反梁,自称汉帝。

鲜卑族人有的改姓姬。北魏时的姬澹,为桓、穆二帝效劳,征伐有功,官至信义将军,被封为楼烦侯,后来归顺晋朝,据说便是当时的鲜卑人。

白族姬姓,为鸡氏族谐音所变。《中国人的姓名·白族》记述:源于氏族图腾。白族语介耻,或作盖耻,意为鸡氏族,遂以鸡为姓,或谐鸡音而为姬、纪等姓。

苗族之姬姓,为名字所改。《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云:据传清朝造册登记时,依名取姓,有祖公奶名香鸡者,遂谐鸡音而为,以为姓。

回族中的姬姓,有的系外国人姓氏所改。比如,王万邦先生曾在《当代民声》杂志撰文说:河南回族姓起源于宋元时期,宋神宗时(10681085),位于中亚阿拉伯麦加的布哈拉国王和他的弟弟艾尔沙,率领家族和部下5300余人,沿丝绸之路东迁来中国,到达汴京(今河南开封),被北宋朝廷封官赐爵,令其定居中原。布哈拉国王的后代赛典赤·瞻思丁有913孙,分别取姓,即人们常说的回族十三姓的演变由来。河南省镇平、邓州、淅川、西峡、内乡一带的姬姓几乎都是回族,邓州市西关至今有始建于明、清时期的姬姓清真寺。

清朝满洲人有姬姓。

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也有姬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扒一扒周姓起源和周姓祖先的故事
杨氏宗亲渊源
世本四种 雷学淇校辑本《世本》
远古母系族群盘古氏至少典氏谱系
中国历史年表(3-3)(前12世纪-前9世纪)
闲聊唐、唐国和唐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