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南嘉蔬之品文化的崛起


一、南嘉蔬之品的历史演化

《嘉鱼县农业局志》载“有粮就有菜”,认为这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人从猿类演化到人类,到底是先食粮还是先食菜,按人类发展的规律讲,先食果,后食菜,再食粟(粮),小麦和水稻主粮是后来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玉米产自美洲,自古为印第安人的主食,南美一些民族仍保留节日玉米节,15世纪被西班牙掠夺者引进巴尔干半岛与非洲后,传到印度和中国。也就是说在没有粮食之前,人类首先食用的是野果、野菜,粮食的食用是人类后来在发展中进化的产物,开始人们并不认识粟谷等能食用,何况还需烹调食用,后来逐步偿食通过人工栽培、改良选育才有了现今的粮食,所以说并不是“有粮就有菜”,而是“有菜就有粮”。在粮食没有开发之前,瓜、果、菜是人类演化的主食,先是野瓜、野果、野菜(时称“野草”),后再通过人工选优栽培,大面积地改良生产、贮藏备荒、烹调加工等提高其食用价值,就形成了现今的各种水果、瓜类和多种蔬菜类。南嘉蔬之品古代栽培的品种比较简单,生产方式也粗放,都是利用田头地角,房前屋后开垦种植,品种单纯,产量也低,质量也不高,很少能满足生活中的需求,一遇到荒年或灾年人们就采收野生菜和水生菜来补给,再就是将蚕豆、大(黄)豆加工成咸菜的豆豆豉、腐乳,咸酸(腊芥菜)菜或咸萝卜、洋姜(又称菊芋或鬼子芋)等来充补。

南嘉古代蔬菜人工栽培的主要品种据清·乾隆二年,干支丁巳年(公元1737年)《嘉鱼县志·蔬之品》和清·同治五年,干支丙寅年(公元1866年)《嘉鱼县志·蔬之品》同载:有“葱、蒜、韭、薤、茄、苋、白菜、芥菜、莴苣、苦、萝葡(卜)、王(黄)瓜、東(冬)瓜、匏、、葫芦、甜瓜、南瓜、丝瓜、芫荽”等20个品种,当时把莲(籽)、藕、菱三种水生蔬之品列入了果之品类,距今已有276—147年历史,这些品种是我县古代至今主栽和食用品种,只是在漫长的生产中不断地更新了优质高产良种。解放后1959年鱼岳镇的南门桥、清水沟、北门湖、徐家门4个自然村就成立了蔬菜队,面积56.3 hm2(845亩),年产量1085吨,1965年县设立了蔬菜商店,1975年改为蔬菜公司,南门桥、清水沟建立城关蔬菜队,北门湖、陈家岭、戴家湾、徐家门、吴梅河、青山梁建立为环城蔬菜队,共487户,2155人。蔬菜面积226.13 hm2(2240亩),产量1975吨,其中种植大白菜、甘蓝150 hm2(2240亩),共有六大蔬菜57个品种,1964年簰洲镇建立蔬菜队,种菜15 hm2(220亩)1980年陆溪建立蔬菜队,面积5 hm2(48亩),1996年渡普镇部分农户生产蔬菜160吨。1985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农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价值观的转变及富民小康的兴起,国家“菜蓝子工程”的推进,全县蔬菜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潘家湾镇肖家洲村试种“两菜两瓜”(大白菜、甘蓝、冬瓜、南瓜)和新街镇茅洲垴试种“果茄瓜”(辣椒、茄子、番茄、黄瓜、豆角等)大面积获得成功,当时667㎡(亩)产值达3000—4000元。1996年笔者对南嘉蔬之品进行了系统的普查,全县蔬菜品种资源有白菜类、根菜类、葱蒜类、青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薯芋类、水生类、食用菌、多年生和野生等12大类,80余个种类,主栽品种有大白菜、甘蓝、莴苣、菠菜、小白菜、红(白)菜苔、白(红)萝卜、葫萝卜、榨菜、蕃茄、辣椒、黄瓜、冬瓜、南瓜、西葫芦、苦瓜、豇豆、甜玉米、藜蒿、马铃薯、芋头、大蒜、西瓜、甜瓜、籽莲、藕莲、菱角、茭白、蘑菇等29种,次栽品种有芥菜、芹菜、花菜、儿菜、牛皮菜、洋葱、大葱、韭菜、小香葱、菜豆、毛豆、碗豆、蚕豆、刀豆、扁豆、蕃薯、草莓、、芦笋、竹笋、黄花菜、竹叶菜、芡实、茼蒿、木耳菜、香菜、油麦菜、菱角、荸荠、芡实、鱼星草、慈菇、豆瓣菜、野芹菜、荠菜、香椿、苜蓿、马齿苋、小蒜、枸杞、蕨菜、天冬、白合、野茭白、野菱角、芡实、鱼星草、竹笋、芦笋、苦菜花、湖藕等50种,其中水生菜有藕、籽莲、茭白、菱角、荸荠、芡实、鱼星草、慈菇等8个,野生菜有藜蒿、野芹菜、荠菜、香椿、苜蓿、马齿苋、小蒜、枸杞、蕨菜、天冬、白合、野茭白、野菱角、芡实、鱼星草、竹笋、芦笋、苦菜花、湖藕等19个,各类蔬菜品种达300多个, 1985年—1986年我县先后从外地引进“日本夏阳白”、“早熟5号”、“山东4号”、“鲁白1号”、“83-2”等大白菜良种,同时引进“牛心包”、“争春”、“新丰”甘蓝良种推广。1990年又引进推广了“丰抗70”、“丰抗80”、“丰抗90”大白菜品种,替代“鲁白1号”、“山东4号”等,1990年引进推广日本“雅致”甘蓝品种替代“新丰”等系列甘蓝,1998年又引进“紫微1、2号”、“m-3”、2000年后分批引进了“寒春4号”、“冬强”、“春秀”、“绿丰”、“铁头”、“必久”、“ 强力冬宝”等甘蓝新优品种全部替换了“紫微”系列甘蓝品种,2003年后引进推广了大白菜“青杂3号”,随后又改推“改良青杂3号”和甘蓝荷兰“必久”、“争春”、“金香”等,2005年—2012年新品种覆盖率达95%左右。“八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蔬菜产业过“亿元工程”,1997年县委,县政府在嘉发[1997]1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蔬菜产业要按照“北有寿光,南有嘉鱼”的要求发展,动员全县上下一条心做好蔬菜第一篇文章,栽好第一棵菜是重中之重。1997年5月县设立县蔬菜产销办公室(从县农业特产局划出)、产销运输公司、蔬菜科研所(农业局副局级单位),各乡镇设立相应蔬菜办公室,村设一名副主任抓蔬菜生产。是年5月县长骆传勇带队,组织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和各乡镇党委书记及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专程赴山东寿光、安丘、莱阳学习考察,同年全县蔬菜专业村发展到33个,蔬菜产业协会20多个,拥有会员4000多人,从事蔬菜营销的人员达2000多人。2004年县又设立县蔬菜局(一级局),全面替代原蔬菜产销办公室等机构(后因改革需要又合并农业局)。到2009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1000 hm2(46.5万亩),总产量135万t,产值14.9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72.5%,农民人平纯收入3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2012年全县蔬菜总面积为38667 hm2(58万亩),总产量142万t,总产值为25.22亿元。在蔬菜的生产中,重点特色亮点支柱是“两瓜两菜(南瓜、冬瓜、大白菜、甘蓝,下同)”,生产面积达26667 hm2(40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86.02%,产值15.5亿元。其区域生产的“两瓜两菜”具有特定的质量、品味和市场的营销信誉,在蔬菜产业上也具有“北有寿光,南有嘉鱼”之盛名。

二、南嘉蔬之品产业化的兴起及进程

嘉鱼县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为“七五”期间起步,“八五”期间见成效,“九五”期间形成区域规模,“十五”期间组成产业化,“十一五”期间为做大做强,“十二五”期间为生态品牌六个阶段。1985年由潘家湾镇肖家洲村的“两瓜两菜”和新街镇茅洲垴村的大棚“果茄瓜(辣椒、茄子、蕃茄、黄瓜等,下同)”精品菜创新试种以来,已有27年的发展历程。2012年全县蔬菜总面积为38667 hm2(58万亩),总产量142万t,总产值为25.22亿元。以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规模,取得了众人叹服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回顾起步到发展产业化的历程,其经验概述为“典型引路,规模种植,产业形成,做大做强,生态品牌”五大步伐。

1.试验推进,典型引路。1985年潘家湾镇肖家洲村试种“两瓜两菜”和新街镇茅洲垴村试种大棚“果茄瓜”获得成功,经过1986-1995年的探索发展,两村相继成为了全县蔬菜产业致富的明星村和领头雁,县委、县政府以两村为蔬菜“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下同)”发展科技试验区和典型引路基地示范园,来推动全县蔬菜的发展。特别是潘家湾蔬菜种子经营部田尚新同志等引进的甘蓝雅致、寒春4号、m-3紫微1、2号,大白菜早熟5号、日本夏阳白、山东5号、改良青杂3号,金韩密本南瓜,广东黑皮冬瓜等获得很好的经济效果,受到菜农的认可和欢迎,为后来“两瓜两菜”的发展起到了试验示范典型推动作用。仅潘家湾镇原肖家洲村1995年“两瓜两菜”复种面积达763.33 hm2(11450亩),总产量达23680t,产值为1000万元,户平收入10729元,人均收入2381元。叶应茂共复种“两瓜两菜”1.82 hm2(27.3亩),产值达6.87万元。新街镇原茅洲垴村种大棚蔬菜53.33hm2(800亩),总产量2000t,产值434万元,户平纯收入21430元,人均纯收入3300元。起到了“一亩园十亩田”的效益。通过以点带面,积极推进,又起到了一村种一业带一片的引路作用,1995年全县蔬菜发展面积9933.3(14.9万亩),总产2.3亿t,总产值1.42亿元3,占农业总产值的13.76%,实现了“八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蔬菜产值过“亿元的工程”。

2.大胆创新,规模种植。1996-2000年是全县蔬菜大规模发展时期,菜区兴起了“民以食为天,蔬菜占半边;要想富得快,家家种蔬菜”的生产格局。县委、县政府在嘉发「1997」1号文件《关干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蔬菜产业要按照“北有寿光,南有嘉鱼”的要求来发展,借鉴山东寿光先进经验,并多人次赴寿光取经,动员全县上下一条心做好蔬菜第一篇文章,发展原则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其指导思想为“加强领导,转变观念;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因势利导,依靠科技;重点突破,增强服务;拓宽市场,搞活流通。”在技术创新上要“布局区域化,种植专业化;栽培标准化,品种优良化;产品优质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思路进行。根据蔬菜发展精神,“九五”期间相继发展了潘家湾、新街、原老官、簰洲、鱼岳等六个蔬菜生产集镇,实现了“千亩成块,万亩连片”的规模种植格局;打破了过去蔬菜“旱作一条线,单作占半边;平原一片天,丘陵看不见”旧的生产状态,并且做到了“四突破”和“四发展”;一是突破旱作局限,向水生菜发展;二是突破平原局限,向低丘地区发展;三是突破单作局限,向多熟模式发展;四是突破小农生产局限,向专业区域化发展。县蔬菜科技人员对全县蔬菜的生产现状、品种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写出了《论嘉鱼县蔬菜产业化的现状及发展思路(1997.4.26)》和《论嘉鱼县蔬菜产业化的成就、困境及抉择(1999.10.33)》等文章,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后篇并指示在县政府办《嘉鱼经济(1999.6期)》向县直各单位印发,为嘉鱼县蔬菜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县相继成立蔬菜办、后升蔬菜局(现因机构改革又合并农业局),组织一班人马专抓蔬菜生产,县里有农业书记、副县长、县长助理及有关科局组成领导小组负责蔬菜生产。蔬菜产业的发展从“七五”起步,到“八五”形成区域规模,用了10年的时间,其产值由“亿元工程”达到“双亿工程”,1985、1997、1998三年产值分别为1.42亿元、2.75亿元、2.92亿元。面积由1990年5000 hm2(7.5万亩)到1998年上升为14667 hm2(22万亩),2000年发展到25333.3 hm2(38万亩),产值5.1亿元。

3.强进发展,构成大产业。2001-2006年全县蔬菜发展进入快车道,发展势头强,效益更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了从陆溪口到簰洲湾(含鱼岳、新街、潘家湾、渡普口)等六大集镇沿长江百里走廊26666.7 hm2(40万亩)的蔬菜产业区,大力实施“发展蔬菜产业,实现富民强县” 战略,同时在潘家湾村和茅洲垴村创建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区和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带动6666.7 hm2(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立足地方特色,鼎力推进蔬菜板块建设,打造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营销队伍,全县从事蔬菜的经纪人和运输专业人员达3200多人,并在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蔬菜窗口,与22个农贸市场建立了联系,通过大手笔见到大成效,2006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8000 hm2(42万亩),产值达10亿元以上,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4.纵向发展,做大做强。2007-2009年是蔬菜产业纵向发展,做大做强的时期,全县六大蔬菜集镇有50个蔬菜专业村按照“大板块、大品牌、大服务、大流通、大加工、大市场”的纵向发展,与武汉市江夏区联手合建“百里武嘉蔬菜板块基地长廊走道”,实施“五大工程”,即双百工程(每年引进新优品种100个,建立100个科技示范户)、蔬菜品牌工程 、专业合作工程、龙头企业工程、项目建设工程;壮大蔬菜产业。通过无公害认证品牌132个,绿色认证品牌14个,建立20000 hm2(30万亩)无公害板块基地,创建“三新”基地15个,面积172 hm2(2580亩),试种新优品种200多个,新技术20多项,新模式30多个。在新优品种推广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转,人转我优,人优我精”的方针,充分利用时间差、空间差、季节差、地理差,田上加田,地上增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基地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种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五化”管理。在蔬菜产业上鼎力造就“北有寿光,南有嘉鱼”的格局。如潘家湾镇世民蔬菜合作社的徐仕明同志,2009年在示范基地应用“三新”技术和“五化”管理,联手山绿食品公司订单生产出口“架冬瓜”,667㎡单产900千克,综合产值4500元,比当地生产的普通冬瓜增收2500元。创建黄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6.67 hm2(1000亩),出口吊冬瓜订单基地33.33 hm2(500亩),带动全县发展订单蔬菜基地13333.3 hm2(20万亩)。全县蔬菜产业努力朝着“构成大板块,打造大优势”的方向发展,2009年已有蔬菜忇会、合作社、经纪人组织、车辆、种子农资服务场所分别为5个、11个、80个、5万多辆、200多家,每年参与营销的人数达1.2万人次,每年仅农民为蔬菜生产提供劳务薪酬收入就高达1.5亿元,全县蔬菜相关行业每年为地方提供财政收入3000万元。

5.深向挖掘,创建生态品牌县。实施“特色蔬菜、绿色蔬莱、品牌蔬菜”三大战略,打响嘉鱼蔬莱地理标识品牌,使嘉鱼由“蔬菜大县”向“蔬莱强县”和“生态品牌县”创建。2009年全县蔬菜面积达31000 hm246.5万亩),总产135万t,总产值14.9亿元,人均蔬菜产值4138元。肖家洲专业蔬菜明星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占年纯收入的90%。201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8667 hm2(58万亩),总产量142万t,总产值为25.22亿元。经过27年的“试验示范,典型引路,规模发展,产业形成,优势强进,生态品牌”的历程,己成为湖北省蔬菜大县、强县、生态品牌县的一面旗帜,先后被确定为“全国蔬菜专业县”、“全国无公害蔬莱示范基地达标县”、国标委列为“全国农业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区”、“全国露地蔬菜标准园创建县”、“湖北省蔬菜产业化示范创建县”、湖北省政府命名为“全省蔬菜大县”等荣誉。2012年我县“大白菜、甘蓝、南瓜、冬瓜、黄瓜、番茄、辣椒、红菜苔、白萝卜、莲藕”等十大蔬之品申报了国家证明商标获得批准,“嘉鱼大白菜”和“嘉鱼甘蓝”被评为湖北省名优产品,并获金奖。力争在“十二五”末蔬菜播面达到43333 hm265万亩),产量200,生产、加工、出口综合效益达到35-40亿元,由“蔬菜大县”创建“蔬菜生态品牌县”,这就是低碳目标。

三、南嘉蔬之品生产的优势资源底蕴

嘉鱼县古名沙阳堡,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义得名,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设县,距今已有1730多年历史。有着悠久的县域史,是古代《三国》兵家之地,“二乔”( 大乔、小乔)故里,鲁肃(子敬)后裔繁荣生息之壤。县域濒临长江,真照为“江水抱县城,三湖连长江;水绕青山转,城在水一方”。县境地处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古云梦泽的边缘,东与武汉接壤,南与咸安、赤壁毗邻,西北与荆州洪湖隔江相望,史称“武昌上游之邑,湘湖要冲之区” 东邻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和107国道,全县国土面积10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667 hm246万亩),大体形成“一山三水四分田,两分道路与庄园”的地貌格局。全县辖八镇一场82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地区和长江经济带重要开发区,是全省有名的蔬菜之乡、水产之乡,黄金之乡。县域地跨东径113°40′—114°12′,北纬29°48′—30°17′,地形为东南丘岗,西北平原,外滨长江,内多湖泊,地貌分为堆积和剥蚀地貌,堆积地貌分布于江河及溪谷两岸,地表为现代河流冲积物所覆盖,土壤肥沃,是嘉鱼县蔬菜的主产区。全县蔬菜产区集中在县境北、中和西北南部沿江平原,包括牌洲、潘家湾(含头墩)、渡普、新街、鱼岳、高铁临江、陆溪平原村60余个,4万余户,23万人,总面积595.39平方公里,折合59539 hm2(893085亩),占全县面积的58.53%,其中耕地面积21005.5 hm2(315082亩),占全县耕地的63.5%,人均耕地0.246 hm2(2.19亩),劳平0.353 hm2(5.3亩)。农地特征为潮土类长江冲积物和湖、河沉积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中性偏碱,地势低平,有微弱起伏,有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高差约1.5—3米,地下水位较高,易受长江水位涨落的控制。因受古代长江泛滥的淤积作用,近江处多为沙土,中部为油沙土,远处为壳土,保摘性好,适种性广,宜旱作,适宜种植多种蔬菜,盛产的大白菜、甘蓝冬包、南瓜、冬瓜、西瓜、甜瓜、莲藕等单产量高。

全县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为1856h,日平5.1h,热量丰富,年均19.3℃,5℃以上的有效积温为5252.3℃,年降雨量为1397.8㎜,1985年之前盛产粮、棉、油、麻、鱼等、称之为“鱼米之乡”,先后柀国家、省确定过粮、棉、油、麻、鱼生产基地县。1985年起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价值观的转变及富民小康的兴起,国家“菜蓝子工程”的推进,全县蔬菜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8667 hm2(58万亩),总产量142万t,总产值为25.22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在蔬菜的生产中,重点特色亮点支柱是“两瓜两菜(南瓜、冬瓜、大白菜、甘蓝,下同)”,生产面积达26667 hm240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86.02%,产值9.5亿元。其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陆溪、鱼岳、新街、潘家湾、渡普、洲湾等六大集镇的长江沿线和百里长渠生态长廊区,生产的蔬菜具有特定的质量、品味和市场的营销信誉,

1 气温资源

   嘉鱼县在有气象记载的49年(1957-2006)中,年均气温为19.3℃,气温稳定通过5℃的持续期初日在,这时适宜“两瓜”的温棚增温育苗,终日在,正值“两菜”收获销售时间,初、终间日数为287b,气温稳定通过10℃的持续期在,该期适宜棚膜“两瓜”苗期生长、炼苗,终日在,此时正值“两菜”大收大运时期,初、终间日数为242b,活动积温为5398℃;气温稳定通过12℃的特续期为,适宜“两瓜”的移栽,终日期在,为大白菜盛收期,甘蓝初收期,初、终间日数为223b,活动积温为5146℃,稳定通过15℃的特续期在,此期的适温和前期的低温处理有利于“两瓜”花芽的分化和雌花的形成,对增加雌花量和早期产量奠定了基础,终日期在,此时有利于早熟大白菜的初收,迟熟大白菜和甘蓝叶球增大生长期,初、终间日数为189b,活动积温为4634℃,稳定通过20℃的持续期在,此期为“两瓜”伸蔓、现蕾、开花、座瓜、膨大期,该气温有利于开花结果,对前期产量的构成有着关键的作用,也是田间高产管理的关键时期,该气温生长的瓜果即无病虫,又个大优质高产,是纯净的绿色食品;终日期在,正值“两菜”生长发育、座莲、球叶增大的旺盛期,也是夺高产、争优质的关键时期,初、终间日数为135b,活动积温为3619℃,以上气温是“两瓜两菜”优质高产的基本自然生态资源。

2 光照资源

“两瓜两菜”的生长不但与气温有关系,而且对日照的长短也很重要,一般都需要适温(20—25℃)和相应的短日照(8—12h)有利于生长发育,这样光合作用和同化率就好,以气温在15—20℃之间的光合作用利用率最高,气温高于38℃不利于光合作用的发挥及同化率降低,不利于“两瓜两菜”座果和结球。嘉鱼县常年日照时数为1856.2h,日平5.1h,日照率夏季平均为50%,年辐射量平均为105.89千卡/平方厘米。其中2月份日照时数为96.4h,对“两瓜”催芽和温棚播种育苗有利,3—4月份日照时数为245.7h,气温在11.9℃—18.7℃,有利于“两瓜”育苗和增温,而且春天的短日照(12h以下)辐射对瓜苗花芽的分化,增加雌花量和提高单产十分有利。5—6月份日照时数为338.1h,日平5.5h,气温在24.3℃—29℃,有利于“两瓜”伸蔓、开花、座果、膨大增重,此期生长的瓜个大、圆滑、光泽鲜、美观、品质好、糖分积累高。9—10月份日照时数为330.3h,日均5.4h,气温在27.4℃—20.38℃,有利于秋冬“两菜”的发棵、座莲、结球,11月日照时数为134.3h,日均4.5h,气温13.35℃,有利于“两菜”糖分的积累、品质的增高、后熟及收获。此外,7月底至8月上旬是我县气温最高(38℃以上),日照时数最长(12h以上),光照最强,病虫害发生最多的时期,巧好“两瓜”进入后期收获,“两菜”刚进入着手育苗阶段,在生产季节上基本可避开此段恶劣的气候。利用早春适温生产“两瓜”,秋冬低温生产“两菜”,对提高瓜菜优质高产十分有利,这就是地域的独特优势所在。

3 水分资源

  “两瓜两菜”生长发育对水分要求较严,喜土壤湿润,忌旱也怕涝,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35%左右,低于20%时就要抗旱,大于50%就要排渍,旱情导致瓜菜落花脱果、瓜形变小、品质差、产量低、裂瓜裂邦、叶脆发黄、病毒及触筋等。“两瓜两菜”的主要生长季节在4—7月中旬和9—11月份,嘉鱼县的年均降雨量平均为1397.8㎜,4—6月占43.4%,年均为606.2㎜,基本可保证“两瓜”对水分的需要,个别雨水充沛的年份还要搞好清沟排渍,9—11月份均降雨量为226.3㎜,可满足“两菜”的部分自然水,无论遇到小旱或大旱,县域农区耕地内有余码头大型电排(灌)站灌溉网络,随时能将西梁湖的清洁水源从“百里长渠”送到各网络支渠,供给新街、潘家湾、渡普口、簰州湾等四大集镇80%的蔬菜面积,确保大小旱情无灾害。还有一点就是我县水源条件充足和全年雨量丰富,长期连茬蔬菜土壤盐渍化程度低,使蔬菜病害少,品质提高。

4 土壤资源

   嘉鱼县的两瓜两菜”的发展有着优势的土质资源,全县沿靠长江百里走廊的有陆溪口、鱼岳、新街、潘家湾、渡普口、簰州湾等六大集镇,占蔬菜面积的90%以上,这些蔬菜产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质地松疏,灌溉条件方便,土壤养分充足,经测定: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HP值分别为28.73g/㎏、118.65㎎/㎏、21.09㎎/㎏、106.45㎎/㎏、6.8。为天然肥沃而又物理性能良好的灰潮沙壤土及轻粘壤土,属于上等土质,土地无污染源,交通和水利设施网络建全,通过优化栽培、测土施肥、农残监管、生产出的产量品质美观、卫生、清洁、亮爽、紧实、耐长途运输。

综上所述:嘉鱼县蔬菜产业化发展有“六大优势”;一是有长江沿线百里走廊地势平坦的肥沃田园,面积达20000 hm2(30万亩);二是自然条件丰富,全年日照时数为1856h,蔬菜界线气温稳定通过5℃的活动积温为5252.3℃,共287b,降雨量为1397mm,无霜期247-261b;三是灌溉水利设施网络建全,全县近年内投入29600万元对水利设施全面整修,特别是对贯穿全县江汉平原的“百里长渠”灌溉网络进行了全面疏通和硬化,各支渠也进行了俢整完善,田园化及路网化全面提升和巩固,灌溉受益面积达15333 hm2(229995亩),实现菜区网络清洁用水100%;四是交通方便,现以投资43359亿元的武嘉四车道一级公路2010年扩道完工,从武汉到嘉鱼只需40min,潘咸一级公路也开始扩建,县域离京珠高速只有12.2公里,离京广高速铁轨19公里,离赤壁市只有40公里,潘家湾蔬菜地基离咸宁只有30公里;五是菜区内无化学工业与矿业污染源,一片净土和净空;六是菜农有25年丰富的实践栽培技术经验,对操作程序和管理技术驾轻就熟。这些自然优越的地理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条件,造就了蔬菜产品独特的品味和质量,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在社会上引起了“北有寿光,南有嘉鱼”的声誉,取得了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县基本构成了“百里长渠百里菜,清水围绕田园转,生态长廊文明路,南嘉蔬菜畅海外”的经济生态圈,这些具有的优势、特有的品质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生态条件就是我县生产蔬菜的优势底蕴。

四、人文文化推动了南嘉蔬之品的建慷发展

1. 清·乾隆二年,干支丁巳年(公元1737年)《嘉鱼县志·蔬之品》和清·同治五年,干支丙寅年(公元1866年)《嘉鱼县志·蔬之品》同载:有“葱、蒜、韭、薤(荞头)、茄、苋、白菜、芥菜、莴苣、苦藚(又叫曲美菜或苦菜花)、萝葡(卜)、王(黄)瓜、東(冬)瓜、匏(苦瓠,葫芦的一种,老瓜剧开可做瓢用。)、、葫芦、甜瓜、南瓜、丝瓜、芫荽(香菜)”等20个品种,实质上薤和藠是一个品种,荞头又名藠头,植物学名薤,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当时把莲(籽)、藕、菱三种水生蔬之品列入了果之品类,距今已有276—147年历史

 2 .1959年鱼岳镇的南门桥、清水沟、北门湖、徐家门4个自然村就成立了蔬菜队,,1965年县设立了蔬菜商店,1975年改为蔬菜公司,南门桥、清水沟建立城关蔬菜队,北门湖、陈家岭、戴家湾、徐家门、吴梅河、青山梁建立为环城蔬菜队,种植大白菜、甘蓝、莴苣等共有六大蔬菜57个品种,1964年牌洲镇建立蔬菜队, 1980年陆溪建立蔬菜队, 1996年渡普镇部分农户专业生产蔬菜。

3 .1985年潘家湾镇肖家洲村试种“两菜两瓜”(大白菜、甘蓝、冬瓜、南瓜)和新街镇茅洲垴试种“果茄瓜”(辣椒、茄子、番茄、黄瓜、豆角等)大面积获得成功,当时亩产值达3000—4000元。

4 .1985年—1986年从外地前后分别引进“山东4号”、“鲁白1号”、“83-2”等大白菜良种,同时引进“牛心包”、“争春”、“新丰”甘蓝良种推广。1990年又引进推广了“丰抗70”、“丰抗80”、“丰抗90”大白菜品种,替代“鲁白1号”、“山东4号”等,1990年引进推广日本“雅致”甘蓝品种替代“新丰”等系列甘蓝,1998年又引进“紫微2号”、“m-3”、2000年后分批引进了“寒春4号”、“冬强”、“春秀”、“绿丰”、“铁头”、“必久”、“ 强力冬宝”等甘蓝新优品种全部替换了“紫微”系列甘蓝品种,2003年后引进推广了大白菜“青杂3号”,随后又改推“改良青杂3号”和甘蓝荷兰“必久”、“争春”、“金香”等,2005年—2012年新品种覆盖率达95%左右。

5 .“八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蔬菜产业过“亿元工程”,1997年县委,县政府在嘉发[1997]1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蔬菜产业要按照“北有寿光,南有嘉鱼”的要求发展,动员全县上下一条心做好蔬菜第一篇文章,栽好第一棵菜是重中之重。

6 .、、蔬菜科技人员先后撰写了《发展蔬菜生产,振兴农村经济(农家顾问.1997.11期)》(同时在1998年2月咸宁市农业工作会上交流),《论嘉鱼县蔬菜产业化的成就、困境及抉择(嘉鱼经济.1999.6期)》得到县委的高度重视,并批示在《嘉鱼经济》上印发县直、乡镇各单位。

7 .1997年5月县设立蔬菜产销办公室、产销运输公司、蔬菜科研所,各乡镇设立相应蔬菜办公室,村设一名副主任抓蔬菜生产。2004年县又设立蔬菜局(一级局),全面替代原蔬菜产销办公室等机构。是年5月县长骆传勇带队,组织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和各乡镇党委书记及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专程赴山东寿光、安丘、莱阳学习考察,同年全县蔬菜专业发展到33个,蔬菜产业协会20多个,拥有会员4000多人,从事蔬菜营销的人员达2000多人。

8  .2003年3月被省政府列为优质农产品(蔬菜)板块建设重点区域,启动了潘家湾镇潘家湾村、九湾村、肖家洲村66.67 hm2(1000亩)核心蔬菜板块建设区,共投资444万元,完成土地平整200 hm2(3000亩),新开挖配套沟渠12.4公里,硬化田间机耕路18.55公里,新筑台渠3.5公里,建成田间建筑物755处,新建泵站2座,装机41千瓦,补砌道路5公里,植树1.5万株。此外,全县共筹资金1960万元,至2005年新开沟渠41.2公里,建路39.98公里,建涵闸、桥128处,中低产田改造7333.3 hm2(11万亩),整治后共形成蔬菜生产板块16666.7 hm2(25万亩),其中“两菜两瓜”(大白菜、甘蓝、冬瓜、南瓜)基地10000 hm2(15万亩)。

9 . 2003年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创建县”,2004年经省、市专家考核验收,总分达94分,认定验收合格,农业部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对基地土壤、水源、大气等综合检测,认定符合MY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2005年国家标准委列为“农业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区:。建立示范镇2个,村4个,100户,共抽检522个蔬菜样品,无公害合格率达98.3%,其中大白菜、甘蓝、冬瓜等3个蔬菜品种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10年12月大白菜、甘蓝、辣椒、茄子、番茄、黄瓜、南瓜、冬瓜、豆角、藜蒿等10种蔬菜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并发放了证书。同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正式投入运行,有检验室810平方米,设备65台套,监测车一辆。各乡镇配检验员一名,全年抽检样品320个,合格率达100%,无公害蔬菜质量认证品牌已达127个,绿色蔬菜产品14个,县政府对贴标”嘉鱼蔬菜“产品每个补贴0.035元。在蔬菜产业技术上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30万亩,太阳能杀虫灯400盏,黄色诱虫板2万多张,安装性诱剂杀虫6000套,为菜农节省肥料30%,农药50%以上。2010年发展订单蔬菜1333.3 hm2(20多万亩),建立无公害地基生产6个,拥有蔬菜加工5万吨的企业1个,还引进了山绿、国美、绿丰等蔬菜加工企业,湖北大禾投资1.5亿元打造现代化生态园,解决了100余户就业。

10 . 2002—200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湖北省委书记愈正声到嘉鱼视察蔬菜基地。2004年5月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视察了嘉鱼蔬菜基地,同年6月湖北省农业厅长陈伯槐、市委书记李明波,市委副书记刘颜其考察了嘉鱼蔬菜生产情况,12月武汉市领导考察了嘉鱼蔬菜经验,省农业厅蔬菜办和农村信息中心有关领导赴嘉鱼检查和指导蔬菜产业工作,并同时摄制了《蔬菜托起黄金屋》专题片,省在我县召开了全省蔬菜标准园工作现场会,徐能海副厅长对我县的蔬菜园创建给予了肯定。被省政府评为“农业优势产业板块基地建设单位” 和“全省农业先进单位”。

11.2012年我县“大白菜、甘蓝、南瓜、冬瓜、黄瓜、番茄、辣椒、红菜苔、白萝卜、莲藕”等十大蔬之品申报了国家证明商标获得批准,我县“卷心大白菜和冬包甘蓝”两大姊妹菜双双被评为湖北省名优蔬菜产品,并荣获金杯奖。

12.蔬菜科技工作者根据我县蔬菜发展的经验和栽培技术先后撰写了《发展蔬菜,实现富民富县》发表于咸宁机关刊物《政策与实践1998,9》,《论嘉鱼县冬季大棚蔬菜生产的障碍及对策》荣获咸宁市1998年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嘉鱼县蔬菜产业化的历程及持续发展措施》、《嘉鱼县大白菜生产的优势、障碍及发展对策》、《鄂南秋冬甘蓝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露地秋冬甘蓝高产栽培技术》、《大白菜抗旱的科学与科学抗旱》、《鄂南密本南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密本南瓜栽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密本南瓜种植的科学与科学种植》、《春夏茬西瓜的优质高产施肥技术》、《恒温箱在早春瓜菜种子催芽中的应用技术》等专业论文,分别发表于《种子科技·2011.1期》《蔬菜·2010·3期》、《蔬菜·2006·8期》、《种子科技·2012·7期》、《科学种养·2011.8》、《科学种养·2008.1期》、《当代蔬菜·2006.3期》、《长江蔬菜·2010.12期》、《长江蔬菜·2011.1期》、《农村百事通·2012.3期》等省级杂志上,先后被《中国农技推广网》、《农业部干部学院网》、《湖北省农业厅农业信息网》、《中国嘉鱼网》等10多家网站转载,《嘉鱼县蔬菜产业化的历程及持续发展措施》还被选入2012年农业部干部培训教学辅导材料。鲁运江写的《嘉鱼蔬菜发展之我见》一文获县2010年“十二五“规划“发改杯”有奖征文优秀奖。

                                      2013.7.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微头条
2003年-2009年玉溪市蔬菜布局状况及扩张态势分析
娃娃菜真的是白菜的娃娃吗?
各月适合种什么菜(转来备用)
素食护生 | 五彩素饺
预防乳腺癌哪些食物效果更好一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