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孤品始皇帝(上) |财经|经济|公司

  李冬君

  皇帝的由来

  秦王嬴政消灭山东六国,统一天下。从战国诸侯林立,到一统帝国,万机待举。

  他先礼请儒学博士参政、议政,表明他对儒家熟稔上古礼制和历史的信任。《汉书·百官志》上说:“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看来,秦王嬴政要从历史中寻求最高权力的合法性来源,来了很多齐国博士儒。秦置博士非摆设,而是给了很高的政治待遇,官属太常,秩比六百石,“不治而议论”。

  第一次议政,是“议帝号”,李斯先说,古有三皇,为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尊贵,臣等冒死上尊号,以为我大王应为“泰皇”。秦王审阅,去掉“泰”字,唯取“皇”,并采用上古“帝”号,称“皇帝”二字。

  对于《始皇本纪》里这段记载,历代史家因过于熟悉,而忽略了其中一个细节,这分歧,是深层次的,很隐蔽,连李斯也没看出来。可秦王以他对权力的过度敏感,看穿了博士儒的“理性的诡计”,“泰”与“帝”字,差之毫厘,相去千里,取舍之间,用心颇深。

  博士儒以“泰皇”为最贵,既有阿谀之心,又有劝导之意,想劝秦王奉天法古,无为而治,而秦王只改一字,便表明了态度:一方面,他要集天地古今神人至尊于一身,占尽皇帝威风;另一方面他要绝对君主专制主义。

  根据顾颉刚先生的考证,“皇”字在战国以前多作形容词或副词使用,偶然会用作动词或人名字,但绝没有用作一种最尊贵的阶位名词。在甲骨文[微博]中,象形为天地之际日出时的光芒景象,意为美、大。

  “皇”字转化成名词,并具有专职的实际意义,是战国以后的事。当时为了区别“人帝”,人们开始改用“皇”称“神”或“上帝”。

  帝,本为上帝,甲骨文中,便是神或祖的第一尊称。殷周两季还在称王,殷后期,王有称帝迹象,然其帝业未成,而国已亡。周人鉴于此,称王不称帝。战国以后,争霸中各国互相尊王,使王渐渐普及。称王不足为奇,王们又想起“帝”,想称霸中国、统一天下的不可一世者,都有一颗垄断“帝”的野心,在战国,“帝”已转为人王的最高称谓。

  纵观战国之世,“称帝”运动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直至秦统一中国,“帝”作为霸主的观念,不仅早就确立起来,而且已深入人心。霸主们皆想称帝,在势均力敌的局势下,诸侯王们在基本保持着多元政治平衡的底线水准上,彼此试水,玩“称帝”游戏。

  秦昭王曾自命为西帝,并尊齐愍王为东帝,没过多久,愍王欲天下憎秦而爱齐,便取消了帝号,不得已,昭王也只好跟着取消帝号。后来,齐愍王灭宋,苏代看齐太强大了,便劝燕昭王联络大国乘机复仇,推秦为西帝,赵为中帝,燕为北帝,共同对齐。愍王败死,“三帝”运动亦未成,但称帝已成时尚。

  秦国再度崛起,遂胁迫赵国尊秦为帝,鲁仲连义不帝秦,使秦帝制运动,败于信陵君救赵破秦。这种统一天下的帝制运动,推动了帝王之治,已成各国共识。

  与诸侯“帝制”并行的,是战国诸子转型的“皇德”观念。诸侯争相称帝,思想家们也不示弱,当现实政治向帝制运行时,他们又让理论先行了一步,在社会转型时代,对几个能够影响时代观念的关键概念做了边界梳理。

  《管子》中有总结:名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皇、帝、王、霸”,依次下来,“皇”最好,然后是“帝”、“王”、“霸”,看来是越古越好。比如,庄子就说过:“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还有将皇解释为:烦一夫,扰一士者,不为皇也。

  与“皇”、“帝”一样,“泰”字,也几经沧桑,先释之为天,继而释之以神,最后解释作“无”,与“皇”并,就是无为而治。“泰皇”即“民皇”,所谓“泰皇最贵”,这也可以说是“民为贵”的另一解释。

  因此,博士儒们议决的“泰皇”,其实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偶像,与秦王大一统抱负相去甚远。拿这样的议案上奏,还说是“昧死上尊号”,可见李斯等人糊涂了。本来是要“议帝号”的,可议来议去,反而将“帝”字取消了。

  秦王从来就不省事,他不动声色,去“泰”取“皇”,保留“帝”字,使“皇”字回到美、大的本意,大有“东方红,太阳升”的原始景观。这样一来,“皇帝”就是大帝,如同那时西方人称亚历山大为大帝,这比较符合秦王对自己的评价,他认为自己“功过五帝”,当然就是大帝了。

  “皇”除了美、大的本意外,还被赋予了天道的现实感,“皇帝”并用,隐含了君道同体、天王合一的意思。这意思,就是皇帝与宇宙真理与客观必然性的合二为一了;这意思,是从老子、韩非那里来的。

  议完帝号,秦王为中国第一个皇帝,因而称始皇帝,现在可以称秦始皇了。这真是个思想者王,比李斯强。他还要将皇帝传之后世,二世三世,以至于万世。如此野心,是把历史当作皇帝家族的传宗接代了。

  秦国的合法性由来

  博士儒的第二次议政,是关于秦国的历史接班问题,也就是秦国要向天下六国的人民说明,秦之所以要消灭他们的国家以及统一天下的合法性问题。

  博士儒用阴阳五行说为秦“革命”,建立合法性。他们对秦始皇说,周朝是火德,如今秦革了周的命,是立水德,水克火,“德”者,得也,因此,秦得天下了,天下正为“水德之时”。博士儒们提出了“五德终始”,是本于《洪范》的“五行相生相克”思想,是儒家循环革命论之始。

  秦始皇急于向六国表明奉天承运,当然顺水推舟相信了博士儒所言。老子说“上善若水”,水最能表现道,水之德为顺,所以,秦国之数“以六为纪”,取六六顺,冠冕六寸,车舆六尺,乘六马等;国之色尚黑,“衣服旄旌节旗”皆黑色;以十月为国庆节……;为政,“绝仁弃义”,以法为教。

  看来这位思想者王,在思想上寸步不让,他以传种接代方式解构了五行相生相克程序,终结了五德终始,他要万世一系。那他就不仅是天命的承担者,还是天命的终结者,五德终始对他来说,是用来说明历史的,而不是预设未来,谁能来革他的命?

  既然他已经君道同体,与宇宙真理一体,他为什么还要遵循五行说的春主生、夏主养、秋主收、冬主杀的程序来行治道呢?他非但不受程序约束,反而要给程序一个永恒指令:“事皆决于法”,而以独裁权力之暴立法,法治也是暴政。

  秦博士第三次议政,是“封禅仪”,“封”是“封泰山”,“禅”是“禅梁父”,是“易姓而王”者,举行受命于天的仪式,成为合法的“革命”者。既然替天行道,就要接受天命之封,这一天命的合法性神圣不可侵犯。

  齐桓公当年自以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三代受命,也不过如此,很想行封禅仪式,确立霸主地位的合法性,但被管仲制止了。齐桓公为霸者,霸者而欲封禅,显然资格不够,除非过把瘾就死,管仲老成谋国,桓公适可而止,封禅之事休矣,只留下一说法而已。

  至秦统一以前,封禅之事,再也没人提起。博士议政,才将此事重提,正好迎合了秦始皇的心思,便征集博士70人往泰山去行封禅仪。

  举行仪式时,向博士们征询仪式程序,诸儒莫衷一是。所谓封禅礼,本来就是想象的成分多,是对古史的寄托。连孔子未见受天命者,焉知也!后儒只知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曰封”;在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曰禅”。

  可齐儒也好,鲁诸生也好,都煞有介事,又自以为是,他们争吵不休,秦始皇嫌烦了,丢下他们自顾带侍从上山了。关键时刻他顿悟:我已君道同体,还受天命做甚!于是,他按秦礼,封泰山,禅梁父,立石颂德,自行其是。想想那些被弃之山下的博士儒们的尴尬吧,这不成了王权的“敝屣”?于是纷纷讥刺这一确立革命合法性的草仪。

  第四次议政,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儒70人为他祝寿。博士长周青臣祝始皇“以诸侯为郡县,人传之万世。”齐人淳于越颇不以为然,说: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一旦出现了田氏代齐、三家分晋那样的事情,用什么来相救呢?事不师古而能长久,我从来没听说过。

  秦初,丞相王绾就曾提议,诸侯初破,应该封王子弟,保家卫国。但当时还是廷尉的李斯则坚决反对,他认为设郡县易治,分封子弟为王是分权,不利于集权,西周就是教训,秦始皇以为是。

  这是关于“封建”问题的第一次交锋,但是矛头尚未公开。可这次却不同,始皇一下其议,丞相李斯当即斥之:“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他先把博士儒定性为“愚儒”,然后历数罪状:

  一是不师今而学古,批评当世,蛊惑人心;二是各自以私学议政纷纷,入则心非,出则巷议,诽谤君上。他指出:如果不禁私学,则君主威势下降,遍地党与。最后,他重申:史官之书,不是秦国史记,皆烧之。除了博士官的藏书,天下所有私人藏书,都要烧掉。

  有敢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当官差的人如果知道了而不举报,与犯人一同治罪。令下三十日,还没有烧书的,在脸上刺字,罚筑长城。但是,医药、卜筮、种树一类的书,可以保留。如果有人想学法令,可以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禁私学,焚私书,断了儒者后路,李斯的杀手本色毕露。始皇倒颇有大国之君的自信,凡有国是,必请博士议论,丞相审议,最后由他来裁定,多少还有那么点民主集中制作风。但李斯对“封建”审议,却调动了他那根专制神经。加上博士儒的主张里面,总是藏着私学的小九九,跟他捉迷藏,使他很不耐烦。因此,他批准了李斯审议,用秦国传统来兼并东方文化。

  从焚一国之书到焚天下之书,从向往东方文化到兼并东方文化,他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而促成这一转变的契机,就是李斯审议。李斯审议反映了军功官僚集团与博士儒集团的斗争。面对这两个集团的斗争,秦始皇的选择是不言而喻,他的个人兴趣,要服从国家利益。

  经此打击,博士儒顿时败下阵来,如窝窝头,再也没有盛宴请他们入席,再也不能作为王权的补品而发挥圣化功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6
月读 :王子今​:《史记》和《秦记》的关系
心术、权术、人术 2
韩非的故事
雷海宗,皇帝制度之成立
嬴政“始皇帝”的帝号是怎么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