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折于2015

  新望

  人口学家蔡昉推断,2013年中国“人口红利”结束。我的看法是,这个转折点不是2013,而是即将到来的2015。原因如下。

  第一,人口红利结束的判断源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论,但刘易斯拐点的真正含义并非劳动力开始紧缺,而是城乡劳动力收入达到均衡。众所周知,中国的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由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劳动力隐形工资收入差距始终会存在。但这样的状况可能在2015年终结。由于房地产过剩的压力,绝大多数城市尤其二三线城市,为吸引农村人口进城,会尽快推出一视同仁的户籍政策,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劳动力供需均衡。

  第二,蔡昉对劳动力年龄段的取值是15-55岁,但中国虽是后发国家却历来重视教育,有效劳动力的形成应该晚一点,17岁初中毕业是大概率。因此,按照蔡昉的模型,劳动力供给锐减的年份应当相应推后两年,即2015年。

  第三,真正的成熟劳动力和产业化供给的人力资本,是25-45岁年龄段的人口,这也是全社会生产、消费的标志性主流人群。而2015年开始,90后25岁正式成为生产、消费的主流,这将是一个标志性事件,社会将呈现出一系列崭新的特点。

  第四,1980年中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也就是说,2015年开始,那些80前出生大潮阶段的人口已经超过35岁,同时,80后的独生子女进入35岁年龄段。在25-45年龄段中,35岁又是一个重要节点,这是江浙一带招收流水线女工的最高年龄限,因为35岁以后,女人的末梢神经开始迟钝,不再适合精工细作的流水线作业。“中国制造”的秘密武器将一去不返,出口导向型的“中国制造”优势也将难以持续。

  第五,2015年可能是中国老龄社会的开端。三年困难时期之前出生的“老三届”、高考后的77级、78级,以1955年出生的人群为典型代表,他们将从2015年开始,普遍进入60岁退休年龄。但“老三届”、77、78级,他们如今都有相当的资源积累和财富基础,他们所主导的老龄社会不是一个疲软的老龄社会,而是有强大消费能力的老龄社会。具备这样特点的老龄社会将在2015年的中国开始出现。

  以上只是从人口学的角度来分析2015的门槛意义,还可以从发展经济学的“经济起飞”、“经济回落”发展阶段理论来得到互证。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银行组成的《2030年的中国》课题组统计,成功追赶型的经济体,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也包括欧洲前西德,在经历了三、四十年高速增长,人均收入达到11000国际元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增长速度的自然回落,其降幅达到30%左右。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可以看作是一种补课式增长或挤压式增长。目前,挤压增长潜力释放殆尽,中国即将从高速增长期进入中速增长期,课题组认为,这个阶段转换的时间窗口大致在2015年。从2015年开始,中国经济将进入另一个增长区间,即中速增长区间,中国经济增速将从上一个时期的10%左右下降到7%左右,下降幅度大约30%,这与工业化进程中其他追赶型经济体当年的情形大致相当。

  发展速度降幅达30%,但经济增长的实际速度依然相当高,即使7%,在当今世界仍算高速之列。但这是必须的。

  2015年发展的任务依然很重。这是为什么呢?根据林义相先生“溢出经济学”的分析得出结论,由于体制性弊端,经济增长与财富损失对冲,转型国家6-7%的增速,可能只相当于发达经济体增速1-2%的财富效应。也就是说,只有保持6%以上的速度,才足够抵消和包容体制性弊端。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所以,“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结构转型,更重要的是体制转型、社会转型。

(责任编辑:HN05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口红利与刘易斯拐点
蔡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是根本
这个关键词,你一定想知道!
农村人口老龄化
刘晓春:重新认识“年轻老人”
2017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