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端论坛】王建成:紧扣经济脉搏找准发展新方向



  “十三五”时期是农信社全面完成转型发展任务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农信社的改革经营发展起点之高、挑战之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形势,农信社应准确研判形势、理清战略思路,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紧扣经济脉搏找准农村金融发展的新方向。


  把脉“六期齐至”


  黑龙江农信当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现代农业发展及结构调整派生出的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涌现,机遇千载难逢。但同时,经济金融不确定因素叠加,自身新老矛盾问题交织。从目前的总体情况分析,可以概括为“六期齐至”。


  现代农业发展的机遇期。黑龙江现代农业的发展势头非常好,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序推进。优质高效农业、高品质食品、乳畜产品、旅游养老等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省政府已组建大型政策性农业担保机构,有条件的市县相继启动,政策性承保面积9940万亩。涉农“两权”和活畜、牧场抵押贷款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发展“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上述农村金融供给领域存在重大机遇,为提升黑龙江农信的金融核心地位、发挥金融拉动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以前,黑龙江农信对规模扩张过度依赖,习惯按照投放规模倒推经营计划,对盈利能力、创新能力、要素效率和风险抵御能力等内涵发展指标重视不够,考核比重低,没有形成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受经济下行、减息周期影响,贷款增速明显放缓,传统农贷出现萎缩,存贷款利差急剧收窄,最终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经营失速、风险加大不但对可持续发展构成重大挑战,也将使转型发展压力日益凸显。必须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以挖掘内部潜力为立足点,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为根本,通过调整优化结构,培育增长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走上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推进金融改革的深化期。受金融改革进程加快和监管政策趋严的影响,国有、股份制、政策性银行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纷纷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市场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于包袱较重、资产质量不高、条件不够,黑龙江农信机构产权改革进展缓慢,已组建的农商行在法人治理和内在运行机制上也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同类机构存在明显差距,在如何实现党的核心领导作用与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有机结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在未来的发展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黑龙江农信既要化解历史包袱,提升整体质量,又要遵循市场化规律,注重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尽快实现农信社全部改制为农商行。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爬坡期。由于金融创新理念落后,创新能力不足,过分强调贷款保证措施,产品创新无法突破低层次复制的窠臼。农信机构没有自己首创的高水平核心金融产品,金融供给不能有效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有所减弱,这些问题既是当前的难点,也预示着巨大的潜力空间。农信社改革发展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必须牢固坚守“支农支小和服务社区”的战略定位,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禀赋条件,打造核心金融产品,培育核心客户群。这是衡量改革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农信社服务“三农”根本宗旨的体现。


  破解新老问题和矛盾的攻坚期。多年来,黑龙江农信自身积累的问题、矛盾也在加速显现。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不能有效适应银行业市场化经营的实际;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但当前的管理能力满足不了自身加快发展的需要,单纯强调快发展将带来高风险的持续聚集;由于市场拓展不到位,导致农信社在农村金融主体市场与核心领域占比萎缩;物理网点覆盖广、数量多的优势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现实面前处于被动;科技引领支撑与综合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需求不匹配;高收入、高成本的经营模式正面临着利率市场化、农村金融市场放开的挑战;现代金融企业文化理念与高管、员工文化氛围不能有效相容。导致以上问题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机制的缺陷和人才的匮乏。因此,要把机制转变和人才引领发展放在核心位置,加大新模式、新业务、新技术和专家型人才引进力度,对于急需的领军人才坚持按市场规律运作。


  坚守风险底线的考验期。受经济下行影响,黑龙江农信社存量资产质量下迁,不良贷款偏离度升高,问题机构占比高,信用风险问题依然突出。当期一些综合经营数据不真实,存量不良化解不彻底,防控风险能力不足,其中更隐含着大量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当前,农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过渡,新老客户结构发生改变,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信社金融供给未能及时跟上,现代农业新增长动能没有形成,导致盈利性风险开始显现。银行业同业、理财、信托业务等交叉金融风险隐匿性强,存在转嫁蔓延的风险。互联网、非银机构和民间融资等社会金融风险向银行体系输入的风险加大。以上各类风险相互叠加后,可能加大对农信系统的冲击。这就要求农信社必须由过去的注重防范信用、操作风险,向防范多种类综合性风险转变,提高对各种风险的管控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突出“四个转变”


  “调结构、稳增长、补短板”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信社改革发展的三个关键词。当前,农信社已经全面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如果应对不力、无所作为或有做无为,改革发展就可能停滞不前,甚至会丧失既有成果,重陷经营困局。为此,要突出做好“四个转变”。


  转变发展理念。坚持六个不动摇。坚持速度服从质量、立足长期、兼顾短期的总体思路不动摇;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小微的战略定位不动摇;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不动摇;坚持做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快的金融产品不动摇;坚持风险可控、成本可算、利润可获的经营策略不动摇;坚持发挥灵活、快捷、优质的经营机制不动摇。


  转换发展动能。向五大要素要动能。向管理要素要动能,提升激励约束和经营考核机制的精准、科学和有效性;向技术要素要动能,提升科技创新、渠道创新、营销创新的驱动力;向人才要素要动能,充分激发各类人才资源的创造力;向金融要素要动能,提升要素在资产负债收支结构中的效率贡献度;向资源要素要动能,实现银银、银保、银企和银政资源融合共享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由规模驱动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强化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和经营绩效考核,发挥管理决策核心智库的功能,通过增加效益指标、创新指标、风险指标种类,提高考核权重,激发经营法人的内生动力,引导减少传统要素投入,提升存量要素质量,扩大创新要素投入及重要领域配比,实现人员、网点效益增加,科技贡献度提高、成本收入比下降、资产利润率提升。


  转变工作作风。银行本质上是专营风险的中介,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银行要健康发展就必须管控好风险,但防范风险与发展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生相伴、辩证统一的关系。转变作风要靠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和导向,要使在状态、敢担当、干实事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转变作风要靠有效的培养锻炼机制,使员工不断增长才能,成为会作为的人才;转变作风要靠从严管理,要坚决把不作为、有做无为、工作成效不明显的人员调整替换下去。(作者:黑龙江省联社理事长王建成,来源:《中国农村金融》2016年第9期)

美编:王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农信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再过十年,农村信用社还能存在吗?
稳健货币政策下 如何做实农信社信贷工作
新形势下农信社发展潜力所在
农信社转型警示:积聚多年信贷风险暴露
论坛 | 王骏: 聚力数字普惠金融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