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转载]二仙文化探微
原文地址:二仙文化探微作者:沧海泛舟


                                           壶关真泽宫

                                         陵川西溪二仙庙

    

     二仙崇拜是上党地区极具特色的民间信仰,流传甚久。

   相传唐时壶关紫团山区有乐氏二姐妹,天资聪慧,生得仙风道骨,受到继母百般虐待。而两个小姑娘却对继母十分孝顺,侍奉如生母。冰天雪地的时节,继母让她们穿着单衣光着脚去采苦苣。姐妹二人伤悲哭泣,斑斑血泪浸入土中,田间竟长出苦苣。二人捡了一筐回家,继母仍不满意。继母又命二人去拾麦穗,二人无法完成任务,害怕回去遭继母责骂,向上天哭诉。天降黄龙,载二人飞升而去,直奔仙界。宋徽宗年间,西夏侵犯边界,宋军军粮运输困难。二仙显灵犒军,只提一饭瓮却取之不竭,帮助宋军渡过难关。朝廷加封二仙为冲惠、冲淑真人,庙号真泽。

   明万历版《潞安府志》对二仙故事记载相对简略:“乐氏二女,屯留人。其先世贯陵川,乃商微子之后也。母感神光而娠,诞有奇德。后移家于壶关紫团山,事继母甚孝。因采灵芝,遇风升仙。土人立祠,有祷辄应,至今香火甚盛。其行宫几遍于泽、汾、辽、沁。”

   清顺治版《潞安府志》延续了此种说法。

   清乾隆版《潞安府志》记载略加详细,并与前代稍有不同:“乐氏二仙女,屯留人,其先世陵川商微子之后,父山宝,母杨氏,感仙光而娠,诞有奇德。继母吕氏御二女甚酷,单衣跣足,冬使采茹。二女性至孝,泣血浸土,化为苦苣,其叶有赤斑若血痕,然得一筐以归奉母。母益怒,移家于壶关紫团山,又令拾麦于外。无所得,畏母捶楚,仰天号诉。倏黄龙下降,少者先升;须臾,黄龙又降,长亦升。胥易金缕绛衣、凤冠乡履,仙乐响空,天香馥路。土人立庙祀之。宋崇宁间,显灵边戍,赐谥冲惠、冲淑真人。”

   陵川西溪二仙庙金代《重修真泽二仙庙碑》记述更详:“……真泽二仙显圣迹于上党郡之南,陵川县之界北地,号赤壤山、名紫团洞——出紫气团团如盖,故谓之紫团。所居住村俗姓乐氏,父讳山宝,母亲杨氏,诞降二女,大娘同释迦下降月日,二娘诞太子游斗时数。生具颖异、不类凡庶、静默不言、七岁方语、出言有章、动合规矩、方寸明了,触事警悟有识,知其仙流道侣。继母李氏酷虐害妒,单衣跣足、冬使采茹、泣血浸土,化生苦苣共得一筐。母犹发怒,执人拾麦,外氏弗与。遗穗无得,畏母捶楚,嵴地凌兢,仰天号诉。忽感黄云,二娘腾举。次降黄龙,大娘乘去。俱换仙服、绛衣金缕、绘以鸾凤、宝冠绣履;又闻仙乐响空、天香馥路、超凌三界、直朝帝所。大娘仙时年方笄副,二娘同升少三岁许。贞元元年六月十五日田野见之警叹,瞻顾远近、闻之骇异,歆慕声播三京、名传九府。岂比大为云巫山凌波洛浦。两妃企舜于湘川,二女解佩于交甫。虽姮娥月奔、弄玉凤翥皆不足以俪遐。踪而蹑高步,遂于南山共建庙宇迄今。洞口留其手痕、村旁老其镰树、琵琶泓之圣字,了了可观。自后赫灵显圣,兴云致雨。凡有感求,应而不拒。亢旱者祈之,遥见山顶甘霖必注;疾病者祷之,立睹纸上药零沉阿必愈;求男者生智慧之男;求女者得端正之女;苟至诚以恳祝必随心而畀予。至宋崇宁年间,曾显灵于边戎西夏,弗靖久屯军旅,阙于粮食转输艰阻。忽二女人粥饭救度,钱无多寡皆令大餍,饫饭虽小不竭所取,军将欣跃。二仙遭遇验实。帅司经略奏举于时,取旨丝纶褒誉遂加封冲慧、冲淑真人,庙号真泽。岁时官为奉祀,勒功丰碑,至今尤存……”

   细细梳理志书、庙碑记录和民间口口传说的二仙故事,讲述不一致处颇多,列举如下:

   1、乐氏二女的籍贯,屯留、陵川、壶关三说并存。

   2、乐氏二女所处时代,一说唐代,一说晋代。

   3、乐氏二女的谥号,有写“冲惠、冲淑”的,也有写“冲慧、冲淑”的。

   4、乐氏二女升天细节,一说二娘先乘黄龙飞升,黄龙再降,大娘亦乘龙升天;一说二娘先乘黄云腾举,再降黄龙,大娘又乘黄龙升去。

   5、乐氏二女升天前情形,一说因采灵芝,遇风升仙;一说拾麦时向天哭诉,乘黄龙升天。

   6、乐氏二女的继母,一说李氏,一说吕氏。

   7、乐氏二女成仙时的年龄,一说大娘15岁,二娘12岁;一说大娘23岁,二娘15岁;一说二女为孪生姐妹。

   8、乐氏二女升天的描述起初十分简单,后则万分出彩,“俱换仙服、绛衣金缕、绘以鸾凤、宝冠绣履;又闻仙乐响空、天香馥路、超凌三界、直朝帝所”。

   ……

   同一故事,为何细节相异,在流传过程中出现多种版本呢?或因上党百姓口口相述,“以讹传讹”;或因二仙故事本来就是一个神话传说,传播中人皆得以想象发挥,任意篡改,只要不脱离故事的大框架即可。剥去神话的的外衣,还原故事的本来面貌,二仙故事是向人们叙述了一个普通农家二女对继母行孝尽孝,却反被继母虐待致死的凄惨故事,同封建统治者所褒扬的“二十四孝”故事如出一辙。人们悲悯同情两个小姑娘,就臆想出二女成仙的美好传说,若杨贵妃被赐死马嵬驿后人们杜撰了她种种未亡之故事,迎合了善良百姓不忍美人香消玉陨的良好愿望。可以断言,最初二女去世后,“土人立祠”,仅是表达百姓对二女孝道的肯定和对二女的怀念。后来,这种祭祀被道教与官方加以改造、吸收和利用,遂有二女成仙故事,并愈传愈神。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土人物和故事,若利于道教传输,都被道教吸纳包装,推而广之。二仙故事道教化也向人们宣扬一种理念:无论出身高低贵贱、贫富美丑,凡满以道行、修行者,皆可成仙——八仙能成仙,乐氏二女能成仙,每个人均有可能成仙。

   封建政府乐于接受并对二仙大加弘扬,是因为二仙故事内涵为孝道文化,很合乎其胃口。封建统治阶级历来主张以“孝”治天下、安天下,孝即意味着服从,孝顺父母、忠君爱国,社会才能保持稳健。有二仙故事这么好的素材,怎么能够放弃呢?至于两个小女子叫什么,统治阶级并不关心,只是赐号她们“冲惠、冲淑真人”。

   二女既已成仙,就需有神格的力量,有神仙的神通广大。中国从来都是一个造神的国度,这一点手到勤来。于是乎,关于向二仙祈雨、问病、求子而应验的故事接踵出笼,直至宋崇宁间二仙显灵边戍,被赐“冲惠、冲淑真人”而达颠峰。到此,乐氏二女最终完成由人至仙的华丽嬗变。

   在民间传说和道教、官方共同推崇的造神过程中,二仙信仰也由源发地壶关紫团山区一隅而扩展到整个上党,延及上党与河南接壤地区,二仙庙则遍布上党城乡。巍峨壮观的壶关真泽宫是二仙信仰的祖庭,附近翠微山上还有升仙台等遗迹。陵川西溪二仙庙是上党地区又一处规模宏大的二仙祭祀胜地。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上党地区二仙信仰与河南本地紫虚元君信仰发生碰撞后,互相影响,混为一说。

   道教紫虚元君原名魏华存,是真实的历史人物。魏华存(252--334年),字贤安,西晋任城(今山东济宁)人,司徒魏舒之女。24岁受父母命嫁给南阳刘彦幼,生有二子。刘彦幼官至修武县令,魏夫人随之,“斋于别寝”。后遇道仙传授真经,仙界封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被道教尊为上清派开山祖师。沁阳沐涧山有奉祀魏华存的魏夫人祠。宋崇宁年间,怀州大旱,于魏夫人祠祈雨,果得天降甘霖。宋徽宗敕庙额为“静应庙”,民间又称二仙庙。静应庙怎么就成了二仙庙呢?静应庙元代《太一元君紫虚元君广惠之碑》叙“二圣元君”事迹,想必最初的魏夫人祠只供紫虚元君魏华存一仙,后有太一元君加人,供二圣元君,再后不知什么原因太一元君又退出,只供紫虚元君一仙。在上党二仙崇拜的强大攻势下,二仙姑、二仙奶奶的名头被生拉硬拽地强加于紫虚元君。但静应庙称二仙庙,紫虚元君称二仙奶奶的确切含义应为紫虚元君位居太一元君之后,是第二位仙奶奶。另外,上党乐氏二仙与紫虚元君的神格大体相同,都掌百姓治病、祷雨、求子等。在紫虚元君演变为二仙奶奶后,上党二仙的某些事迹也被附会于紫虚元君。

   紫虚元君魏华存信仰对上党二仙信仰也有影响,直接结果是把唐代乐氏二女说成是晋代人。由于魏华存是晋代人,与乐氏二女传说相互浸染后,乐氏二女也就成为晋代人。但两种信仰终究体系不同,塑造改编后还是留下痕迹。

    上党乐氏二仙的神格决定其传播不会走得太远。

    起源于襄垣的昭泽王信仰因其只有降魔降雨的功能,被人作为龙神奉祀,影响没有越出长治地区。

    起源于福建莆田的妈祖信仰起先只在南方沿海流传,后随华侨流行到世界各地——这是由海洋文化的特性所决定的。

    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普世的价值观而风行全球。

   上党乐氏二仙的核心价值观是孝道文化,虽然二仙被赋予治病、送子、布雨等功效,但不具有普世性,其他地区可以很容易找到别的神仙代替乐氏二仙,乐氏二仙因此难以突破神格瓶颈而远播。偶见湖南株州介绍炎帝陵时提到该景区有二仙观,又名二仙庙,创建于宋大观年间,因崇祀唐代乐氏二仙女而得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果真如此,说明上党二仙已零星散播到南方地区。

 

   附:网上有关河南省武温(武陟县与温县交界)贞泽二仙庙介绍

      (从中可看出,河南对二仙故事的改造已到“肆意妄为,随便发挥”之程度:把二仙说成“二仙姑”、“二仙菩萨”,把唐代乐氏二仙说成是汉代人,把原本宋徽宗赐庙号“真泽”说成唐王加封乐氏二仙为“二仙菩萨”并赐庙号为“贞泽”……)

   二仙姑信仰始于汉,二仙庙实创于唐贞观元年(627年),现已被列入县、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二仙庙分主院、东西两跨院,总占地105亩,亭楼、房间计70余间,中轴线上有山门、过庭、午楼等;东轴线上有包公殿、关帝殿、白银奶奶殿等;西轴线上有火神殿、城隍殿等。山门上方悬省老年书画院副院长吴有良隶书“贞泽二仙庙”五字龙匾。二仙庙的主要神殿即是供奉二仙姑的贞泽宝殿,贞泽宝殿大门右上方悬挂焦作市民族宗教局于2008年元月授予的牌匾,上书:授予:“2007年度规范化管理宗教活动场所”。正如二仙庙中一位委员张保玉所说,此匾意味二仙庙是正规的宗教活动场所,而不是迷信活动场所(当然宗教与迷信不是截然分开的)。贞泽宝殿左右两侧有康熙戊午年闰三月十五日立的一块重修碑记,由翰林院进士王化鹤撰写。

   二仙姑原是汉朝山西省陵川县乐家庄人。她们的母亲姓杨,感灵光而生出这对姐妹。她们天资聪明,丰貌非凡,但七岁时才会说话。此时母亲已经过世,继母李氏对她姊妹百般虐待:严冬逼迫她们赤足单衣去田野采菇,姐妹俩无奈地在田野相拥而哭。路过的天神听见哭声可怜就产生了怜悯之心,使她们滴在地上的眼泪化为红叶班菇。酷暑之际,狠心的继母又强迫二女拾麦田间,天神又可怜她们使她们轻松拾到麦穗回家而不受高温折磨。继母两计未成,便起歹心,深夜纵火,妄图除患而后快,继母的行为终于为天帝不容,玉皇便降黄云,让她姊妹西山修炼,这时姐姐才十五岁,妹妹大约十二岁。

   姊妹俩修炼成仙后,玉皇大帝让她们降落天台,王母恩赐玉池酒,道祖给她们一人一个金钵,让她们云游天下,保苍生平安。一次路过武陟与温县交界处,不由称赞道:“风水宝地,迷人景象!”但得知太上老君已经看上此地而且将他的一块令符埋在地下作为标志。两人心生一计,把一只绣鞋埋在老君令符之下巧夺此地。她们在这个地方显灵施恩于百姓,有求必应。为了报答她们的恩惠这里的百姓便建庙并设炉奉祀。

当年唐王亲自帅兵东征高丽路过这个地方时粮草用尽,二仙姑显圣给唐王军队送饭,饭瓮虽小,但饭却取之不尽,解决了军马饥困之急。后来唐军和敌兵打仗时,突然冰雹大降,敌军被击死一多半,而唐军一支箭都没有用就反败为胜凯旋而归了。唐王为了表示对二仙姑的感激就设案加封她们为“二仙菩萨”,废祠建庙并赐庙号为“贞泽”。

   北宋时,西夏虎视眈眈,企图吞并中原,二仙姑在宋军卫国战争中化装卖饭,又显圣军前帮助宋军打败西夏军队。宋大观三年,天下大旱,初秋七月,县令李元儒听说二圣庙二仙神威无边,于是祷旱祈雨于贞泽仙祠。至诚感通,大雨如注,这一年秋收大丰。这次奇迹,由县令逐级上奏,将细情禀报朝廷。宋徽宗赵佶十分感动二仙人的功德,屡次忠诚于国,恩泽于民,于是在第二年,即政和辛卯年夏,敕封二真人号,长曰:“冲惠”,次曰:“冲淑”,并下令护建其庙,虔诚奉祀至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激浪一夏|探寻增城天价仙桃
长治历史文化概况
《我们的中国》读书札记之四——太行三陉
山西壶关:芳岱三教堂
中共太南特委旧址
晋城市境内有长城,你信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