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雪藻兰襟】诗词点评台第66期


步蟾宫室推荐

游水阳花之林

/陇上

悦目怡心景满园,蟠胸何故启愁烦。

自家虽有三株树,班匠堂前不敢言。

南郭居士点评:

  这是一首构思精妙的游园诗,首句把花之林游园情景一笔以概之,然后直接进入抒情环节,“蟠胸何故启愁烦。”我宽阔的心胸怎么突然有了烦恼呢?原来是因为看到这里的奇花异木后,突然想到,自家也养有珍贵的花木,但看见鲁班及工匠的塑像时便不敢多说了,因为在他们面前我的花木简直算不上什么,根本不值一提,同时隐含一层意思是,怕自己的珍木万一被班匠知道后拿去做了精美雕刻。

  “自家虽有三株树,班匠堂前不敢言。”是妙句,全诗因此而精彩。“三株树”是古代传说中的珍木,又是对唐初王勔、王勮、王勃兄弟三人的美称,又让人自觉不自觉联系到了文人方面的情愫。“班匠”是古代巧匠公输班和匠石的并称,我认为这里应特指鲁班,作者不愿用鲁班的原因是,尽管人名可不考虑平仄,但我猜想他仍不想因此而破坏平仄,我本人也总是这样要求自己。不知道花之林是否有鲁班像,如果没有,光凭这两句诗,我觉得作者也应破费捐建一个班匠堂吧。

  若非要给本诗寻点遗憾的话,是首句组词似乎有点流于寻常了。


沁园春室推荐

白露咏菊

一阕清词

白露团枝秋渐凉,微行欲湿美人裳。

含烟翠叶凝新色,带雨黄花泣旧妆。

不必春风添锦瑟,唯将玉骨付清狂。

平生识得陶公性,偏向寒篱许段香。

蔡雨红点评:

这是首咏物题材作品,人们往往通过咏物来抒发情感,或者阐述一定道理,所以大多数咏物诗也都是托物言志诗,整体来说这首作品还是不错的。

颔联写景,由静到动,使所咏之物生动又丰富。颈联抒情,尾联景议结合,留下余韵。可以说作者谋篇布局很成功。

首联“微行”可酌,颔联“泣”字影响全诗情绪,这首诗主体情绪应积极向上,不如用“洗”来代替“泣”。颈联对仗略显不足,“锦瑟”可换作“妩媚”,“不必春风添妩媚,唯将玉骨付清狂”。

尾句很成功,借物抒情也好,咏物托志也罢,都达到了目的。


早梅香室推荐

七律·晚秋

/剑如虹(河南)

一叶飘零送晚秋,西风吹雨过江头。

人生聚散浑如梦,世事兴衰总是愁。

白发不堪频对酒,青山何处独登楼。

几时能向天涯去,每望仙乡泪暗流。

覃春山点评:

该诗主题为晚秋,其内容并非完全写景,更多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感叹。

首联“一叶飘零送晚秋,西风吹雨过江头”,作者用“一叶飘零”、“西风吹雨”对晚秋景象进行了简要的描写,主要是为诗的主题内容描述作铺垫。

颔联“人生聚散浑如梦,世事兴衰总是愁”是写游子的离愁。

颈联“白发不堪频对酒,青山何处独登楼”,描写作者叹老遣愁及漂泊不定的心情。

尾联“几时能向天涯去,每望仙乡泪暗流”描写乡愁。

从总体来看,该诗语言流畅,对仗工整,借景抒情。但在写作方面存在致命的诗病,那就是“酒”字有撞韵之嫌!另外,对语联不仅仅要求对仗,还要注意对仗词语之间词意的关联与协调,比如“青山何处”与“独登楼”的词意似乎不太关联!


锦园春室推荐

小雪

/梅实

鸿蒙顾盼织轻纱,梦里烟村四五家。

但许玲珑能逐疫,一壶陈酒宴梨花。

五味子点评:

古往今来,咏雪之诗,车装舟载,不计其数。然,今人写雪,如何既有传承,而又不落前人窠臼?本诗的作者大胆的作了一次成功的尝试:古今结合,创出新意。诗中“玲珑”、“梨花”都是前人用来写雪的意象词,而“逐疫”却是新词入诗,紧扣了当下全民抗疫的大势,赋与了诗的新意涵。

在章法上,本诗起承转合,一气呵成。起承二句,描写雪天的环境,交待了时间地点。同时,以“顾盼”一词,将作者带入诗境,做到了“诗中有我”。于是,眼前景,心中情,便顺理成章了。诗人环视四周,朦胧的天地间,如同织了一层轻纱。雾缦中,有炊烟袅袅的人家,若隐若现,如梦如幻。短短十四字,已勾描出一幅美伦美奂、生气盎然的雪景图。

望着扬扬洒洒的小雪,诗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当下的疫情。雪是如此的自由自在,而被疫情折磨长达三年的人们,什么时候才能像这潇然的小雪一样,自由快活呢?但愿这场小雪能驱逐并结束这场烦人的疫情!如果真的能够这样,我将煮一壶陈年好酒,宴请你这满树的“梨花”。转结二句,诗人充分地抒发了忧国忧民的大爱情怀。

本诗立意高远,章法有度,遣词精准,收放自如。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绝!


满江红室推荐

残荷

贾宝汀(河北)

一任霜风蚀,谁怜老叶荒?

曾经多少事,尽在水中央。

欣慰文点评:

此作咏物即残荷。

绝句以不说尽为佳品。此作前两句谓眼前景,即残荷,花谢叶荒,萧瑟凄凉。转笔拓开一面,将话题拉回到过去,曾经的春夏,曾经的惨绿年华 ,曾经的风风雨雨,但又不直接说出,直到最后给你一个指点,“尽在水中央”,婉曲之法,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系异曲同工,把深层的空间留给读者,言薄情悟,悠悠天钧。让读者去思考,回味无穷。


天仙子室推荐

水阁梳妆

郑建灵

缤纷驳杂眼迷离,气爽神怡景色奇。

曲水依依东逝去,梳妆自照失芳姿。

止水点评:

前两句铺垫蓄势,第三句点题并转折,由曲水自然想到流水东逝,岁月无情,第四句水到渠成。构思巧妙,深得绝句写法。

作品没有流于就画写画,有所拓展寓意,也是其成功之处。但总体看作品还不够成熟,如前两句描绘迷人景色,却用贬义词“驳杂”,破坏了整体的美好意象。“气爽神怡”熟语入诗,又直白粗象,“梳妆自照”重复题目,毫无特色、味道可言。


浪淘沙室推荐

品茶

涧中石(河南)

亦苦亦甜论俗尘,何妨本性是天真。

与君同饮一壶尽,做个其间自在人。

馨香点评:

起句,亦苦亦甜论俗尘。人生如茶,不过一苦一甜,甘苦交错之间,觉之苦者,方能懂甜。这句茶比做人生,夹叙夹论起笔。品茶,茶一沉一浮,论人生,人生亦是游历与起浮之间。

承句,何妨本性是天真。承第一句而来,品茶从淡到浓,再从浓到淡,就像是人生从少年时期的懵懂,到中年时期的疏狂,再到老年时期的淡定从容。也好比写诗的境界,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这样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

这两句或许诗者是化用诗人三毛的经典文字而来。“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

转句,与君同饮一壶尽。这句回扣到起句,诗者与读者有了一个共鸣,人生是一盏茶,每个人都会去品。苦也好,甜也好,是茶的本性,也是人生的常态。有一段话写的特别好:活着特别好,特别有趣。可以体会苦,然后特别甜。苦与甜我们都会一饮而尽。

结句,做个其间自在人。这句统领前三句,写的是做人的品性,宽容,包容,淡定的心态去看世间百态。正所谓,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一颗静心,看清凉世界。


东风第一枝室推荐

小雪节气疫中作

 东方欲晓(河北)

琼花不肯下高楼,窗底光阴瑟瑟收。

终日奔波难厌苦,今朝隔世易知愁。

三杯老酒清风淡,一枕孤怀冷月幽。

醉里寻声闻故友,他年还约两江头。

金一戈点评:

其诗辗转低徊,于愁苦之际仍怀希望,使其有了亮色。

首联的环境叙写铺设了凄清氛围,显现诗者寂寥之情。颔联展开,从今昔生活对比(劳碌与困居)抒写其愁苦。颈联转向自我开解,抒写其内心挣扎。尾联荡开,寄望故友重逢。

行文跌宕有致,情绪升沉自然。

惜第七句有些突兀。


荷华媚室推荐

拍秋

仇池草民(甘肃)

霜浸叶如火,霞飞醉眼眸。

入屏红影动,煮沸一山秋。

一缕月光点评:

这首小绝颇有现代诗的意味。拍秋,顾名思义,游玩时看到层林尽染,霞飞满天,忍不拿出手机,留住这美好的瞬间,亮点在最后一句“煮沸一山秋”,那入镜橙红的色调非常饱和热烈,秋山就像被煮熟的螃蟹一样,红彤彤的惹人爱。小诗的用字也很讲究,“如火”,“红影”,“霞飞”,都对应“煮沸”这个结句,画面统一和谐,好诗赞。


撷芳词馆推荐

红叶飘零

 付正国 

风中无奈卸红妆,谁晓痴心哪缕伤。

旧梦虽存难再续,天涯一别断人肠。

钰渊点评:

这首小绝读之给人以清新之感,全诗以物化人,将漫山红叶飘零喻做美人卸妆,一个“无奈”欲说还休,继而引出承句,惟妙惟肖,形象生动。给人无边遐思,而卸红妆亦非完全无奈,盖因其“痴情”之故,这里的“伤”,虽未明言感秋之伤,却把伤秋写活。

后两句,写出了好梦易醒,旧缘难续。红装褪却,零落成泥,自此天涯茫茫,待到明秋,秋景如故,而彼红装却非此红装了。

全诗营造一种似有似无的萧条之感,以红叶落而言秋已暮,来表达诗情。然,若将前两句写今秋暂别,后两句写明朝重逢又当如何呢?

总编: 踏雪飞歌

副总编:魂落秋砚 洁心 心一 

赵连芳 九月菊花

主编: 金一戈

诗评: 南郭居士 蔡雨红 止水 

五味子 欣慰文 馨香 

金一戈 覃春山 钰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点评台31期
【濯缨说诗】第四辑 陈晓敏诗词点评并序
每周试玉(320)|嘉宾【陈廷佑 王逸群 张庆辉 刘鲁宁】
诗未央 | 新春特辑,未有龙蛇终寂寞,云烟欲起海天春
读诗正解 | 清·乔远炳《夏日》“座接花茵一院香”之“座接”
雁群第八期社课作品及点评中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