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市场有故事
市场有故事
清南文兵
2018-01-30
阅读 161
关注

齐景重木脚,维藩贵玉萧。

伯休药价平,居易诗值高。

    今天四个故事的押韵属于“遥条辙”,故事的内容归纳为“经济与市场”类。


    【齐景重木脚】(qí jǐng zhòng mù jiǎo)

    典源:典故“踊贵屦贱”出自《左传·昭公三年》。涉及人物:齐景公、晏子。

    题解:齐景是春秋时期齐国君主吕杵臼;重是指社会上重视;木脚就是木制假肢。本题之意:齐景公有一个砍脚的刑罚,所以市场上木脚卖得贵。

    故事:齐景公吕杵臼是春秋时期齐国执政时间较长的一个君主,执政之初,能够虚心纳谏,放手贤臣治理国家,使齐国由乱入治。但齐景公刑罚很重,其中有一项刑罚叫“刖刑”,就是将人的双脚砍掉而成为残疾人。有一次,一个醉汉不小心碰撞了齐景公亲自种植的槐树,齐景公便要对醉汉实行刖刑。醉汉的女儿找到相国晏子哭诉,晏子答应侧面劝一下齐景公。可巧,第二天齐景公要为相国更换住宅,晏子推辞说:“君主的先臣就住在这里,臣在这居住已经很满意啦,况且这里靠近市场,早晚去买点需要的东西挺方便的,所以不必为我更换住宅了。”景公笑着问:“您靠近市场,了解物品的贵贱吗?”晏子说:“我经常去那里买各种应用之物,哪能不知道呢?”景公说:“什么东西卖得贵,什么东西卖得贱?”晏子回答:“踊贵屦贱”。踊是什么?是为受过刖刑的人制作的木脚,屦则是普通人穿的鞋。晏子的意思是:“为受过刖刑的人制作的木脚卖得很贵,而普通人穿的鞋则卖得便宜。”齐景公是个机灵的人,马上领悟到晏子的意思。他立刻下令释放了那个女孩子的父亲,并且废除了刖刑。

    感悟:晏子抓住了最能反映本质的现象:用“踊贵屦贱”这一事实揭示了齐国刑法残酷的重大问题,不露声色地向齐景公劝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个典故后世主要是用来比喻世态失常,社会现象不合理。


    【维藩贵玉萧】(wéi fān guì yù xiāo)

    典源:故事“玉屏萧”出自于民间传说。涉及人物:郑维藩、鹿皮翁。

    题解:维藩姓郑,是贵州玉屏县人;贵是贵重、高雅;玉萧是出产于玉屏县的竹箫。本题之意为:郑维藩得到了真传,自制自销高雅的玉屏箫。

    故事:玉屏箫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不仅是一种极好的民族乐器,同时也是一件高雅的工艺品,它是玉屏当地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本篇能将此题选入,是因为玉屏箫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价值。相传三百年前,玉屏县有一个叫郑维藩的人,是从山东迁来落户的。有一天,郑维藩到镇远探亲访友,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道士,顿生敬意。老道士名叫鹿皮翁,和气可亲。两人一见如故,情趣也十分相投,遂结成为知己好友。郑维藩便将鹿皮翁请到了家中住了下来。可老道士来到郑家没多久,便生了一场大病,郑家人待他如亲人一般,煎汤送药,殷勤照料,老道士的病情很快就好转痊愈了。有一天老道士从山上采来一根竹子,将它制成箫吹奏起来,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纷纷跟他学习吹奏。又过了一段时间,老道士又要远游他乡了,郑维藩恋恋不舍。老道士为了感谢郑家人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便把制作箫笛的技艺传给了郑维藩。从那以后,郑家就开始自制竹箫,由于产于玉屏县,便称其为玉屏箫。这也是诗句“仙到玉屏留古调”的出处。

    感悟:郑维藩照顾鹿皮翁像亲人一般,这一点也不容易,说明郑维藩是有道德、有孝心的人。人做好事也一定会得到好报的。


    【伯休药价平】(bó xiū yào jià píng)

    典源:典故“韩康卖药”出自《后汉书·韩康传》。人物:韩康、汉桓帝。

    题解:伯休是韩康的字;药价平是指韩伯休卖药价格稳定,而且口不二价,谁讲价也讲不了。

    故事:韩康,字伯休。他经常游走于名山大川,采回药材去长安集市上叫卖,他的药材质量好,药价也稳定,但他有一个特点,喊出价来从不让还价,而且三十年如一日。有一次,一个女子向韩康买药,韩康坚持价格不改变。那女子发火了:“你不就是韩伯休吗?为什么从来不让还价!” 韩康天长叹一声:“我本来想逃避现实,隐姓埋名,不料连小女子都知道我韩伯休,我也不能再作这个生意了,罢了,走吧!”收拾行囊逃入霸陵山中隐居去了。汉桓帝知道了韩伯休这个人,就想让他出来为官,还准备了一份厚礼,派使者捧着圣旨来到山中,找到了韩伯休。韩伯休假意答应,坚决不坐官车,自己驾着一辆破牛车,天不亮就先出发了。一个亭长奉命抓壮丁,专门给韩伯休修路,看见一个身着布衣之人,赶着破牛车走了过来,堵住了去路:“人当壮丁,牛车公用。”韩伯休二话不说,卸车缴牛。过了一会儿,使者的官车来了,发现亭长抓了韩伯休,大怒。亭长也吓毁了,韩伯休却说是我主动交给他的,亭长无罪。救了亭长一命。可是韩伯休在进京途中还是逃跑了,进入了深山老林,这次是谁也找不到了。据说韩伯休很会养生,是一个高寿之人。

    感悟:韩康卖药不用作广告,不用刻意去包装推广。因为他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这样诚实守信的人可以拥有难以抗拒的魅力,从而能为自己实实在在地聚拢人气、创造声誉。


    【居易诗值高】(jū yì shī zhí gāo)

    典源:典故“诗入鸡林”出自唐代元稹的《白氏就长庆集序》,涉及人物:白居易、白宇经。

    题解:居易就是唐代诗魔白居易;诗值高是说白居易的诗被鸡林国的商人买回去卖给本国的宰相,还能卖出个好价钱。

故事: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他写诗非常刻苦,已经近乎于着魔,所以后人称他为诗魔。中进士之后,但任过不少官职,所在皆有政绩。晚年闲居洛阳,崇信佛教,纵情诗酒,自称醉吟先生,又号香山居士。他的诗,艺术性很高,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其诗作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据史料记载,白居易的诗作是很多的,有数千篇,这些诗不仅在国内为众口传诵,甚至在异国他乡也享有盛名。当时有个国家叫“鸡林”,就是现今的朝鲜,这鸡林国的宰相就非常喜欢白居易的诗。鸡林国的商人来到唐朝做买卖时,还尽力搜集购买白居易的诗,回国后以每篇一金(有资料说是百金)卖与他们的宰相。这些商人们说,如有假托白居易的名作的仿诗,那位宰相也能看出。后人遂将这种情况概括为“诗入鸡林”。这里有一个怪现象,一个外国人竟能看出白诗之真伪?后来又有一份材料说,鸡林国的宰相名叫白宇经,本是白居易的堂兄,为避免遭人迫害而逃到鸡林国的。由于辅佐鸡林国的国主建立不朽的功勋,升至宰相。这样,白宇经思念家乡、亲人,常读白居易的诗且能分出真伪也就好理解了。

    感悟:后来人们不仅说白居易,其他流传广泛的好诗,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也用“诗入鸡林、鸡林诗价”来称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韩宁宁行书 《白居易诗》
花间幽草---另类的唐诗品读(五)江湖夜雨
《闲谈白诗:寻郭道士不遇》
周末版:唐朝短信(38)
中唐诗坛:三大门派恩仇录
每天十分钟,搞定文言文(50)白居易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