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梨园风·悦读】梅兰芳演技四连夸“无限深情杜丽娘”




眼神


提到梅先生的眼神,过去常常有人把他比之于杨小楼。从表面上看来,他们两人一唱武生一唱旦角,好像无从比起,其实不然。尽管行当不同,这两位艺术大师在运用眼神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在于「惜墨如金」。平时收敛得很好,要用在节骨眼上,而且不用则已,用必惊人。在这方面杨小楼固然炉火纯青,而梅先生也毫不逊色。


我们知道,旦角的眼神最难用的是所谓「对眼光」,而他恰恰就在这「对眼光」上有独到的功夫。单单在『惊梦』这场戏里,就有四次精彩的表演:


『惊梦』一场,因为表现的不是普通的梦境,似真非真,似幻非幻,似虚非虚,似实非实,所以杜丽娘的表演也要与此相适应,既不能过实,又不能过虚。过实则易于损伤梦的意境,过虚又极易流于轻浮,最好的表演是在缠绵中表现出一些飘忽感。我演此戏几十年,对手也是数以十计,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像他那样演得恰到好处。



譬如,当柳梦梅唱「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一支【山桃红】的时候,杜丽娘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都是抬着手以袖遮面,满怀处女的娇羞,谛听情郎倾诉心中的爱慕。这一段表演,因为身段是静止不动的,一般人演来很容易僵,但他则不然。尽管他那时的姿态也是静止的,而且是站在连歌带舞的柳梦梅的身边,然而观众却能从这亭亭玉立的身躯中感觉到埋藏在她心灵深处的爱情的冲动。


在「似水流年」的行腔中,他总是慢慢地投下右袖,低着头又慢慢投下左袖,这种仿佛因内心激动而出现的下意识动作,很自然地和柳梦梅有意相拂的右袖相碰在「年」字的节奏上,同时又在这一节奏上秋波暗送,与柳梦梅投来的含情脉脉的目光像闪电似的一触,柔情蜜意,令人荡气回肠。



还有一次是在杜柳初次见面的时候,在桃红柳绿的季节,一个正在怀春的情窦初开的少女,突然看到了一个风度翩翩、风流蕴藉的书生,一方面固然不禁怦然心动,手足无措,这是一种多么复杂的感情,他却通过与柳梦梅的一次「对眼光」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第三次正在念「因何到此」这句白口中与对方一触即收,不前不后,不疾不徐,恰恰就在节骨眼上。第四次在柳梦梅唱完【山桃红】末一句「好处相逢无一言」后,往上场台口一扑,杜丽娘避走到下场门,在音乐奏【万年欢】牌子中互相偷看,这一眼真是魅力无穷。


光这四次,就足以说明他的「对眼光」的精湛技艺,不仅对得好,而且对得准,对得巧。


口白


除了眼神,梅先生的白口也堪称一绝。不仅咬字准而圆,吐字清而响,而且抑扬顿挫无不曲尽其妙,优美绝伦。譬如『惊梦』中「蓦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呀,春,得和你两留连,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这两段五言诗念得好听极了。不仅段落分明,而且两段之间似断而连。「春呀,春」的第二个「春」字,他念得又清又响,充分表现出杜丽娘的「我欲问天」的心情。



接下来的三句略有停顿,音节之间仿佛给人以辗转沉思的味道。正因为这几句念白,不但念得动听,而且传神(把杜丽娘的伤感之情完全表达出来了),所以,每次演到这个地方,台下总是寂静无声,连得他在叫板之先轻轻地叹的那一口气,观众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我听戏数十年,在旦行中念白有这样巨大的魅力的,只有他一人而已。


唱腔


梅先生在念白上固然功夫极深,在唱腔上也有独到之处。咬字清楚,收发口诀异常准确,行腔运气也十分舒畅,高音宛转清朗,落音厚重达远。王梦楼先生在『纳书楹曲谱』的『牡丹亭』序文中说:「被之管弦,又别有一种幽深艳异之致,为古今诸曲所不能。」在『游园惊梦』中的几支曲子,的确唱出了「幽深艳异之致」。特别是其中的【山坡羊】【绵搭絮】两支曲子,更深得「静」字诀之妙,以六十五岁高龄的京剧演员,唱昆曲能唱到这个境界,实在难能可贵。


反应力


除了上面所讲的以外,梅先生还有一个独特的本领,就是在台上有一种特别巨大的感染力和一种特别灵敏的反应力,能够感染别人,配合别人,使彼此感情水乳交融,丝丝入扣。我与他合作数十年,对这一点体会特别深。


譬如『惊梦』「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两句唱词里,有杜柳两人的合扇身段。当我右手拈他左腕,向左右两指,脚底下左右移步的时候,每次我都感觉到他有一种灵敏的反应力,能够在一瞬间区别合扇对方身上各个部位的感觉,极迅速地调整自己身上的劲头与之相适应。所以我们两人每次合扇几乎都能达到谁不管谁而浑然全似的境界。



又如「和你把领扣松」一句唱词中,在「松」字行腔时,我从大边向小边一扑,他总是在我已经扑到而尚未接触到的一刹那间,飘然转身走到大边。这个地方的尺寸说起来并不复杂,但却是判断一个演员的功底和一场戏的演出质量的一个标准,如果掌握得不好,只要在柳梦梅正向小边走来而尚未到达的时候早走了一步甚至半步,或者柳梦梅到了小边只是迟几秒钟再走去,都会使柳梦梅在台上发僵,这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可是梅先生在这种地方,总是不疾不徐,跟对方配合得严丝密缝。而且他的步法看上去飘飘然似乎很快,却一点没有急促的感觉;一起一止都合着柳梦梅唱腔的节奏,但又不是机械地踩着板眼迈步,这份功力,可真当得起「炉火纯青」四个字。


正因为他在『游园惊梦』中有那么多精彩之处,所以我敢大胆地说他所塑造的杜丽娘的形象,和汤显祖笔下的创造,同是我国戏曲史上不朽的杰作。


作者 | 俞振飞

原题 |「昆曲三题」

原载 |『人民戏剧』1980/04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邮说古代爱情传奇(五)牡丹亭
程砚秋表演艺术之美
论李少春与四大须生
【垂杨金浅—杨派经典展播】之《击鼓骂曹》
【侃京剧】【连载三】老报刊杂志上对马连良早期艺术的评论
昆曲《牡丹亭》杜丽娘、春香、柳梦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