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作品为什么要有对比关系

最近风寒,扁桃体又发炎,成宿睡不着,肺子都快咳出来了,别说写文章,饭都懒得吃,所以这篇文章拖了好久。

早就想说一下关于书法中对比关系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书法的本质,而且现在有些人一提到对比关系,就像过敏一样,立马跳出来说你是“国展俗体”、“流行书风”甚至能推断出“你不会好好写楷书”。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问题,希望能消除大家的一些心理障碍。

 

1. 对比关系的种类

书法中的对比关系大致分为笔法上的粗细对比、方圆对比;结字上的大小对比(包括字内大小对比和章法上的大小对比)、收放对比;笔势上的长短对比、方向对比(也称方向变化,包括连续笔画的方向对比与字与字之间的字势对比);空间上的大小、方圆对比以及墨色对比。

诚然,过分夸张对比关系是不对的,但我们在书写中往往无视,甚至弱化这些对比关系,究其根源,是我们不知道对比关系的作用,如果能理解书写的原理与人体构造的特点,就不会一头雾水,接下来给大家逐一作出分析。

2. 粗细比实际是书写触感上的节奏变化

我们都知道,把笔按下去就粗了,提起来就细了,反映在书写中则是毛笔与手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的改变。手上加点力,笔毫铺开的程度越大,笔画就粗了,手上减点力,笔毫铺开的程度变小,弹性形变变小,笔画就细了。

控笔能力不强很大程度上是感受不到笔毫反馈到笔杆上的力,总感觉是用手吊着笔在写,每行一厘便如履薄冰,抖抖颤颤。亦或是掌握不住笔毫的弹性限度,摁大了笔压倒了起不来,提多了,笔尖几根毛在纸上飘着,又开始抖抖索索,这也是大家常说的笔画“飘”。

古代的书家有一说一,无不是精于控笔之人,他们的书写过程中也充满着丰富的提按变化,往往体现了所表达文字内容重要程度。字句不重要则轻笔带过,重要的部分按下强调,就算到了全民打字的阶段,标题的字不也是还比正文大点粗点么。中国人的虚实观念也被融入在书写的提按当中,往往重要的部首、轮廓加以强调,内部笔画加以虚化带过。而提按反复变化中毛笔反馈给手的力度变化,也会反而刺激着书写者更加愉悦地进行各种节奏上的提按变化,将文字的书写融入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文字所要表达的美感中。

 

赵孟頫《赤壁赋》中明显的粗细对比关系

3. 大小对比不但和书写节奏有关还和书写姿 势有关

字的大小变化基本也同此理,当然也不是完全一致,比如小字往往运笔过程较短,大字往往运笔过程较长,这也是节奏的一种体现。再比如,人在自上而下书写一串字的时候,从上下的极端来讲,往往是由最远处的最小,过渡到中间的最大,再到最下面的最小,我们在书写时往往不能每写一个字就移动一下手的位置,往往书写数字才重新调整,而调整过后又不可能从最上面,也就是最小的状态开始写,而是从最合适的位置,往下写着写着就容易变小,所以我们看到《书谱》在书写的时候,最下面的字往往显得局促,这其实是懒得把纸往上抻的结果。我曾问过我的老师陈钝之先生,要不要把下面看似不太和谐的地方调整一下,但陈老师说的第一句话,就让我有所感叹,他说:“这才是最自然的状态,也是最和谐的状态。”对啊!有生命气息的书写才是最和谐的,人为调整的状如算子,那还能有生命力么。

 

《书谱》中常见的字迹逐渐变小的状态,最初始的字往往是刚调节好书写状态,往下就局促,只好调整一下字势,这种节奏并不是每隔几个字一定出现一次循环,而是根据语意、笔里留下的墨的多少、毛笔的按压状态是否还能继续书写共同影响的,这其实是章法变化的一个核心

4. 方圆对比其实是停顿与连贯的体现

大家在书写时往往会有这样的体验,方笔其实是一个节奏的终止与下一个节奏的开始,只要想写方,或者类似方,都要有不同程度的停顿,停顿的越明显越方。但只要是圆转,不管转了多少个圈,实际上是不能停的,因为一停下就又容易形成方笔。所以方和圆实际上是书写节奏的体现,只不过在书写中方圆结合的情况比较多,圆中带着方,说明此处要稍加动作,方中有圆,说明此处不要硬折,笔要转一转。

而两个方笔中段的行进过程是一个节奏点,两个方笔之间的距离较短,说明节奏短,两个方笔之间直线或者曲线很长,意味着此处是一个较长的节奏,同时,也必然伴随着大的内部空间的形成。

 

《自叙帖》最具代表性的字之一,这个戴字左下部分那一串连续的弧转大家可以试试,是不是方折的地方要停一下,而中间的圆转只要一停必然不流畅。上半部一个节奏很长,下半部是几个连续的短节奏

5. 节奏实际上是对比关系的核心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把书写的各种对比关系,用一个词语串联了起来,就是“节奏”,没错。就是由文章内容对书写者的感染,以及书写者的手感,等等所造成的节奏变化,导致了我们的书写中产生了那么多的对比关系,提按、长短、方圆......相互交叉影响,最终形成了一副副变化多端的作品,也形成了中国几千年的书法史。

当然,对比关系也不能胡乱营造,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书写背景,我就见过用大草写一些内容很温和诗词的作品,读起来总是感觉不对劲,而且字的轻重、虚实和文字内容完全没有关系,这种字就是没有“书卷气”的字。

写字就如同音乐,文章内容决定了一幅作品的情感基调、书写节奏和笔触,而书写中不断的按照实时状态的调整又产生了诸多不规律的变化,最终形成一副有情感线的艺术品,而不是单单的美术字库或者炫技场,正是这些变化使我们的书写还有无限的可能,也激励着后辈继续在书法的道路上继续探索。

 

中国书法史上将情感、笔触、文意融合的巅峰之作——颜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古人学创作,六种节奏的运用(学会了创作没那么难!)
【书法国培基础知识】什么是墨法?何为“墨分五色”?何谓长短、肥瘦、疏密、斜正?
【读碑札记】从《西狭颂》中来认识这几组关系的视觉差异(6)
行书用笔之“十二式”
书法字帖 | 汉隶《张迁碑》高清完整拓本
汉隶《张迁碑》高清完整拓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