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嘉松|我和连环画

我和连环画

作者:范嘉松

要说少年时的我有什么兴趣爱好,除了收集各种烟标之外,就是购买各种连环画了。在一段时间里,我也曾收集过邮票和火柴盒的火花,但最终没有坚持下来。

作家叶文玲曾经在她的回忆文章中这样写到: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阙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如果说看连环画也算是读书生活,那我对叶文玲的这些话是有强烈共鸣的。

在那个文化贫瘠的年代,连环画成了我们这些孩子最早的启蒙读物。

我母亲是上世纪60年代就离家代课的民办教师,所以,从幼时起,我家就有购买连环画的传统。

还记得家里有一套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慈祥的外祖母了,但除此之外,那个脾气暴躁的外公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只因为他人很瘦削,留着山羊胡子,而且下巴向外突出,跟我外公长得颇为神似。所以我一度把阿廖沙的外公当成了我的外公。

我母亲最喜欢的是以电影为脚本绘制的连环画。不过那些连环画通常要两毛以上,挺贵的,所以只能偶尔购买个几本。而我更热衷于战争题材和武侠题材的连环画。

虽然大部分的连环画也就一毛到两毛之间,但对当时的我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开销了。于是我就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时会有一两块钱的压岁钱,最多的时候我竟然拿到了五块钱压岁钱,在那时可是一笔巨款了。除了小部分卖零食解馋,绝大部分都用来买连环画。

在坊前镇上灰暗的新华书店里,我踮着脚尖,反复对比,才买下既心仪又便宜的《偷拳》。在南长街我姨婆家旁边的书店,我小心翼翼掏出早就精心准备好的零钱买下乡下书店买不到的《八大锤大闹朱仙镇》。在上海,我拉着外公的手,在书店连环画的柜子前赖着不走,直到外公明白了我的心意,拍拍我的脑袋,满足了我的要求,买下了《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要说村里家藏连环画最多的大户,那非范学清家莫属。因为他有一个上海的姑姑,每次回乡探亲,就会从繁华的大上海带回来我们从未见过的崭新的连环画,而且,他姑姑会私下里塞给他一些钱,于是他就更有雄厚的资本去购买连环画了。

不过,学清经常炫耀他家的连环画,总不肯爽爽快快地借给我们这些饥渴的小伙伴。也许是舍不得,怕我们弄坏了他的宝贝疙瘩,也许是自居其宝,不愿分享。总而言之,要想看到他家的连环画是颇为不易的。

还清晰记得,一次,他拿出了一本《曙光》,是根据红军长征的电影绘制的厚厚的连环画,我心痒难搔,软磨硬泡,反复乞求他借给我一看,但他一口回绝。一直到天黑,才怏怏地回家。

我越想越委屈,一路抹着泪回到家,回家后哀求我大姐出面帮我。因为我大姐和学清的姐姐是同班同学,也许能蹭个面子。晚饭后,我抹掉眼泪厚着脸皮跟着我姐到学清家里。

当时,他家还在吃晚饭。他一见我进门,就知道我的来意,板着脸,不理我。我姐说明来意后,学清姐姐帮着我说情。尴尬、沉默和无奈之下,学清才很不情愿地把《曙光》拿出来。但严厉声明,只能坐在他家的凳子上看完,绝对不允许带回家。我就老老实实地坐在他家的堂屋了,在他冷冷的目光监视下,含着泪欢悦地看完了这部沉甸甸的连环画。而我姐姐,为了我,陪着笑脸在那儿跟学清姐姐聊天。

后来,年纪渐长,我跟学清的关系逐渐有所缓和。他开始和气起来,慢慢地,他愿意将他家珍藏的连环画借给我了。于是,我终有机会将他家的所有连环画一一看了个遍。

不过,渐渐地我也挺得意于我的收藏。家里本来就藏有《煮酒论英雄》《火烧新野》《七擒孟获》三本连环画,我从此知晓了《三国演义》。多年孜孜购买,我逐步购齐了全套《三国》。“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五虎将”“卧龙凤雏”“智圣诸葛亮”“忠勇武圣关羽”,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开始进入我的脑海。

有一段时间,我着迷于诸葛亮为蜀军运粮设计的“木牛流马”,整天缠着到我家做木工活的木工师傅帮我也做一条“木牛流马”。《小将裴元庆》《罗成之死》《单鞭夺槊》,让我对《说唐》心驰神往,就这样,全套二十册《说唐》充实了我家的抽屉,隋唐十八条好汉的武艺值成了和伙伴永不过时的争论话题。《快活林》《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让我醉心于梁山好汉,全套六十册的《水浒传》成了一个阶段我最痴迷求购的连环画。然后和小伙伴比拼背诵一百单八条好汉的姓名、绰号和武器就成了最值得炫耀的本事。

还有《说岳全传》,《枪挑小梁王》《锤打金弹子》《误走小商河》,吸引着我一探宋金波澜壮阔的战争,连挑十三辆“铁滑车”的高宠,连刺四员大将的陆文龙,杨家将的后裔,一把枪使得出神入化的杨再兴就在那时成了我崇拜的偶像。当然还有《杨家将》《呼家将》等等。

那些日子里,最享受的莫过于一早起床之后,捧一本连环画,坐在我家的门槛上津津有味地读着。宁静的下午,午睡之后,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看枕头边的连环画,不知不觉,天已黄昏。晚上躺在床上,在温暖的书页中伸一个懒腰,瞌睡袭来,连环画掉在地上,我也沉沉睡去。冷飕飕的冬日,我坐在小板凳上,一边照看着煤球炉上正烧着的水壶,一边沉浸在连环画的世界里。

这些连环画打开了我的眼界,培养了我对历史的兴趣。现在想来,是这些连环画诱使着我在高中阶段最终选择文科。后来我才知道《三国演义》只是小说,而真正的三国人物事迹都记录在《三国志》中,这让我工作之后对史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史记》《东周列国志》《资治通鉴》慢慢进入了我的视野。

如果说小时候钟情于《三国》《说唐》《水浒》只是源于小男孩对武力的向往,对英雄的膜拜,那么,《说岳全传》《杨家将》《呼家将》则播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涵育了我朴素的爱国情感,让我懂得,无论何时,都要热爱自己的国家,以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为荣。

进入初中之后,连环画已经不过瘾了,但家里的小说还是太少。《第二次握手》《珍妮姑娘》《太平天国演义》《李自成》是我最早阅读的小说。后来,还读过我姐姐手抄的侦探小说《一双绣花鞋》《一把铜尺》等等。不能不提的是,在初一时,我村上的邻居大哥借给我一本《书剑恩仇录》。夏天炎热的深夜,我在蚊帐里凑着煤油灯挑灯夜读,只化了两天时间就读完了。从这本书开始,金庸的武侠小说开始进入我的生活,成为我一生的爱好。

寒假里,和妻子到书店去购买梁晓声的小说《人世间》,在新华书店里看到了现在的连环画,翻阅之下,觉得绘制实在粗糙,与儿时的连环画不能同日而语了。相比较,童年时的连环画之所以深入我心,源于他以传统线描的技法完成画面,风格细腻写实,画面也精巧,而且脚本文字浅显易懂。

三次搬家之后,家里的那些连环画大多已经散佚。那些曾经奉为至宝的连环画有些被外甥偷偷运回了家,有些不知怎么的就不见了踪影。儿子幼小时,已经不再将连环画当成伙伴了,他更欢喜的是在田野间驰骋,在拼图上孜孜不倦,或者跟着录音机唱各种儿歌。连环画悄悄从我家的桌子上消失了。

就这样说再见了吗,我曾经的朋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再见连环画社《杨家将》小砖头
小时候的连环画(2)杨家将+三十六计
彩色连环画杨家将人物绣像
我们的成长故事
【湖南】段沁岩《我爱我家》指导老师:罗利姣
“红鼻头”书摊 | 陆建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