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杨︱抚今追昔 忆峥嵘岁月
关注上方“窗外的白杨”,感受文学魅力,分享精彩人生~
 

抚今追昔  忆峥嵘岁月
 
      “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这是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时提出的。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斗争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正确道路的光辉起点,她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地位。短暂三天的红色学习,每天都能听到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故事,每天让我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感动不已。
      “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八七会议开完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向毛泽东征求意见,要他到上海中央机关去工作,上面就是毛泽东的响亮回答。革命的理论来自革命的实践,革命的实践又产生新的革命理论。
     “井冈山上产幽兰,乔木林中共草蟠;漫道林深知遇少,寻芳万里几回看。”这是朱德委员长解放后,重上井冈山时随兴吟诵的一首诗。朱老总一生养兰、诵兰,视兰花为“国宝”,那么他的“兰花情结”是从何而来的呢?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给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革命爱情故事:井冈山斗争时期,朱老总与“双枪女侠”伍若兰志同道合,结为革命伴侣;在一次掩护朱德和军部时,她带领警卫排边战边退,后因受伤不幸被捕,由于叛徒出卖被认出;敌人大喜过望,动用了各种刑具和手段,让她说出大部队的去向,但若兰不为所动,最终被敌人残忍杀害,年仅23岁,更令人发指的是,敌人还将她的头颅挂在赣州城示众。朱德1962年重上井冈山,临下山时,他什么也不要,只带走了一盆“井冈兰”。
 

      “您所奉献的远远超过一个女人,您所给予的远远超过一个母亲!”这是 1998年6月21日,曾志同志走完了她87年的生命历程,魂归苍山……陶斯亮在给妈妈的小花圈上这样写的挽联。在井冈山斗争岁月,党活动没有了活动经费,曾志同志就把自己的一个孩子卖了以后,筹得200元作为党的活动经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不近人情与人伦;这又是一名什么样的党员,为党可以牺牲一切,奉献一切,这才是信仰力量。临终前曾志同志留下遗嘱把省吃俭用节省的6万多元钱全部捐献给祁阳和宜章两县的“希望工程”。生前,她特别给党中央写信,在《留言——生命熄灭的交代》中,她极力要求身后事简朴、简单办理,骨灰埋在井冈山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旁的一颗树下,这是她曾经与战友们战斗过地方。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从无到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耳边又想起了《人民军队忠于党》这首歌。老一辈人正是凭借他们对党的忠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解放。学习期间,14年未见的3位战友专程从赣州赶过来,感动之余,更多想到的是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当且行且珍惜。
 

图片与文字均为原创,谢绝转载
注:欢迎关注[窗外的白杨]原创文学平台,为给你的精彩人生留印
窗外的白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场教学点·茅坪八角楼
井冈山走出了多少党政军领导人?包括5位开国元帅、86位开国将军
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回顾:永远的井冈山精神
历史上的今天,《井冈山的斗争》一文问世
何长工回忆红军时期的陈毅
[原创]井冈山红色之旅(三)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