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时节日》|由中国第一幅春联聊起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五代蜀后主孟昶

据说,这就是中国的第一幅春联。

《岁时节日》一书介绍了它的由来。

周朝时,过年要驱鬼避邪,就要在门前挂上神荼、郁垒两人的像。

相传他们是专门监督鬼魅的神,发现哪个鬼做了恶事就把它用苇索捆起来去喂老虎,所以鬼都很怕他们。

后来嫌刻画人像费事,便在桃木板上写出两人的名字挂上。

因为传说神荼二人是在桃树上捉鬼的,所以人们相信桃木是五木之精,也是有法力的。

到了五代时期,蜀后主孟昶让一位大臣在桃木板上写吉利词儿,结果怎么看都不理想。

于是亲自写道: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有记录以来,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

这副春联的含义是什么呢?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这幅春联流传下来,传说它还是一句谶语,预示了宋将灭蜀。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将自己的生日定名为“长春节”。

964年春节,孟昶作此联。

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用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接替孟昶任地方长官。

而巧合的是孟昶降宋时,正是宋太祖的生日长春节”

传说是真是假已无从考证,但孟昶写下的这副春联,在我国对联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

有了这副春联,文人墨士们便纷纷在桃木板上写起来,渐渐在四川形成风俗。

明太祖朱元璋很喜欢春,曾经号召京城家家户户贴春联。

后来春联不再单独写在木板上,而是写好挂在门前廊柱、门框上,渐渐地又增加了贴福字、贴挂彩纸,剪贴喜鹊登梅、五谷丰登等吉祥图案的窗花,等等。

到了宋代,写春联更是蔚然成风,有几首诗则描绘了当时的盛景,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 王安石《元日》

意思是:热闹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风送暖,初升的朝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温暖又明亮。

辞旧迎新,取下往年的旧桃符,换上了喜庆的新桃符。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宋 苏轼《除夜雪》

意思是:除夕夜,室内阖家团聚,灯火可亲,温暖幸福。

室外天降祥瑞,大雪纷纷。

趁着钟声未响、酒未开樽,诗人写下了新桃符,迎接新年的到来。

一年复始,万象更新,这两首诗都表达了除夕夜的喜庆祥和,辞旧迎新的气氛,这一切是多么的温馨美好。

从公元964年中国第一幅春联诞生,到今天家家户户除夕贴春联,已历经了千余年。

这期间有多少春联千古流传,像“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更是家喻户晓。

春联,已成为了人们表达新年祝福、增添节日喜庆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今天又是一年的除夕,岁尾辞旧迎新之日。这里也为您送上一幅春联,以表达对您的新年祝福。

上联:牛气冲天财运兴旺

下联:吉星高照福寿安康

横批:万事顺遂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联学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春联的来历和其中的趣事
【转】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是何时兴起、又是谁人提倡?
对联的来历
历史上什么时候开始贴春联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蕴含着神秘的洪荒之力
《诗联合编·点水联文》(三)关于孟昶题桃符联之面面观 | 作者 李直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