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造价值
userphoto

2022.08.10 山西

关注
前言:本文从第二辑出发,描述了我是如何以生活的视角走进价值投资 ,并在老唐(唐朝)“无形的手”的指引下,逐步形成一套投资体系雏形的思考以及感悟。
——读《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有感

目录:
一、为什么要投资?
二、把筹码放在哪?
三、为什么是价值投资?
四、价值投资怎么做?
(一)如何面对市场?
(二)如何估值?
(三)老唐估值法
1.三大前提——知悉【不确定性】
2.安全边际——补偿【不确定性】
3.做出决策——占便宜
4.投资者的日常
五、为什么叫价值投资?
(一)认知变现
(二)关注企业成长
(三)优化资源配置

一、为什么要投资?
说到投资,映入眼帘的就是赚钱,没错这是投资无法避开的“原罪”。
“金钱是魔鬼”、 “视金钱为粪土”,在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中金钱可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们的文化也隐晦地将金钱贬为万恶之源。
但金钱是邪恶的吗?
金钱到底是什么?现代的金钱其实是指现金,本质上是以国家诚信作为背书的“法币”,它实际上是一种交易媒介,其本身就是一张纸(可能是几串代码)根本就没啥价值,更别提它的正邪属性。
真正有价值的是它所交易的东西——财富。
财富是什么?
财富可以是银行存款、一套房子、公司股份、债券贷款,可以是健康的身体、乐观的心态、端正的品行,也可以是情侣之间的爱恋、陪伴家人的时光、朋友给予的信赖……这些我们或所拥有的、需求的、期盼的就是财富。
我们拥有的财富很有限,但需求又很旺盛,所以不得不用现金去换一些回来。
反过来想,如果给我一个可以吐出任何东西的机器,可以吐面包也能吐别墅,还能吐出超级药,那现金对我来说就没用了。因为我没有对外交易的需求,完全自给自足。
套用老唐在书中套用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的定义:“投资是为了在未来更有能力消费而放弃今天的消费。”
到了未来,消费能力更强的我们就能腾出精力去做我们内心追寻的事,我们就有了更多的选择。
这也是投资的最终目的——使我们未来有更多选择的权力。
但我这时候却困惑了:两眼茫茫看过去却不知从哪下手。

二、把筹码放在哪?
我揣着一笔现金进赌场倒是知道去猜骰子大小,但进了资本市场却懵逼了:面对着这么多资产选择,该把筹码放在哪呢?
我们作为投资者毫无疑问是获取越高的收益越好,就从普通人或许会认为是高收益的国债、黄金说起。
【股票、国债、黄金、现金】
在《股市长线法宝》里,西格尔教授研究了美国1802年-2012年的全部数据后得出结论:1802年投入1美元,分别投资于股票、长期国债、短期国债、黄金,并将这期间所得收益继续再投入↓
将其扣除通货膨胀后↓
这200多年期间现金被通胀吞噬了95%的购买力,而股票的收益率则远远高于长短期债券及黄金,终值的差异大到令人惊讶。事实与想象可能会有差距,但为什么长期来看股票会保持持续的高收益呢?我认为这与人类社会的文明的推进有关。
【GDP增速】
如果将整个国家视为一个企业,其经济运行结果一般以GDP衡量。GDP指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即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由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不断增长,人口和土地生产增加、交换和分工的深化及其带来的知识积累,以及法币时代必然带来的通货膨胀…推动着GDP的持续增长。
所以在一个经济环境稳定的整体中,除非发生极端情况导致经济衰退,否则GDP将长期持续增长。
我推荐有兴趣的朋友看看《人类简史》、《国富论》、《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分别可以找到关于人类生存发展、生产力、通货膨胀的论述。
历史也证实了这一点,无论期间经历了革命、战争、经济危机还是世纪瘟疫,世界的发展持续向前,人类社会文明的推进难以阻挡。(我相信这次疫情也会同以往一样,不会“这次不一样”。)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枪炮、病菌与钢铁》里找到人类文明的推进。
(世界银行:历年世界各国GDP总和)
作为“苏醒的巨龙”,我国的经济更是可以用“腾飞”两个字来形容:
(国家统计局:中国历年GDP)
1979-2010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了年均9.9%的高增速。国家统计局发布。
【企业】
这时如果按照参与创造和分享GDP的主体区分,它将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中央、地方政府拿走的税;二是参与GDP创造的个人的收入;三是非盈利部门获得的捐赠和服务部门获得的服务费用;四是企业的盈利。
将其中的企业视为一个主体时占GDP的70%左右,并且由于企业的专业分工、规模效应以及奖惩激励等内因存在,所以企业的收益是大于社会平均水平的。
推荐有兴趣的朋友看看奥利弗的《企业的性质》。
有研究表明,1995-2014年的20年跨度里,我国全部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保持着年均约10%的水平。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齐东平的《终极价值投资》里面找到,下同。
【上市企业】
虽然企业能上市也不见得其有多优秀,甚至正是因为缺钱才会上市融资。但由于证监会对企业上市设定的门槛、上市时各项费用支出、上市后融资的可能以及证券市场对其行为的监督等等,上市企业被筛选出来后作为一个主体,其盈利能力是高于企业平均水平的。
研究表明,1995-2014年我国全部上市企业的年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2%左右。
那具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又如何呢?
【房产】
以现在最火爆的深圳市为例,其1981年的房价是1000元/㎡,2022年3月时已经涨到7万出头,41年时间涨了70倍。
所公布的数据。
用手机自带的计算器算一下就能知道,41年70倍的增幅折算下来就是年化10.92%的年收益率,比不上上市企业平均水平12%。
小结:
首先,因为GDP的增长建立在人类社会文明的推进之上,所以GDP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持持续增长。
其次,因为“GDP→企业→上市企业”是一个不断筛选、不断迭代的过程,所以上市企业的收益率会优于GDP增速,所以上市企业的股票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持持续的高收益。
另外,因为上市企业的股票属于投资大师巴菲特认为的第三种投资品:有生产力的资产,比如股票、农地。这类投资品可以抵抗通胀侵蚀,做到“能在通胀时期让产出保持自身的购买力价值”。
巴菲特眼中另外两类投资品:
第一类是类现金资产,比如银行存款、货币基金、债券。它们是法币时代“购买力确定会不断减少的资产”;
第二类是无生产力资产,比如黄金、艺术品、收藏品。它们不产生任何收益,但买家认为其他人会以更高价买走,其存在于接盘侠的博弈之中;
综上所述:所以股票优于GDP增速、优于国债、优于黄金,能长期保持高收益,还能抵抗通胀的侵蚀。所以西格尔教授的研究结论会被股票拔得头筹。所以作为投资者的我们应该将筹码放在股票上。

三、为什么是价值投资?
股票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普通人能接触到的渠道是二级市场(股票交易市场),也就是我们在各种券商app中能够看到红绿灯所代表的市场。
当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将筹码放进股市时会惊慌失措,这是因为股市是一个增幅器,由于实时显示价格,它可以通过“金钱”将人性无限放大,我们看到别人赚钱时悔恨、贪婪,我们看到别人亏钱时庆幸、恐惧。
我们每次都会相信这次不一样,但事后又会用过去发生的事总结出一套规律,去指导下一次……
我们的喜怒哀乐在股票市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肾上腺素分泌使我们的面部表情比包子还拧巴。 
于是我们开始四处寻求“大师”帮助,“大师”说他有最快的内幕消息、政策指引,每天开盘前公布股票代码,收盘后进行总结复盘……
更有甚者开始看书、买课,学习K线、短线、中线、长线;上升趋势、下降趋势、中枢定理、横盘震荡;α、β、γ,基本面分析、宏观经济环境…… 我们揣着这一套一套的秘籍,信心满满地回到股市准备大杀四方,不成功便成仁! 
结果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们还是那棵韭菜。 
于是我们怨庄家、怨操盘、怨内幕消息、怨公司造假……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握个爪。)
所以我们必须找到某种理念来指引我们,老唐曾在书房里说过资产配置理念或可统归为两类:【技术分析】/【价值投资】,分类依据是它们之间最大的分歧:市场是有效/无效的。
【技术分析】以市场有效为出发点,需要关注于如何预测市场。其本质上往往是零和博弈,是庄家、散户的博弈,也是多头、空头的博弈。
不可否认,有些人会享受这种博弈的生活状态。但我很难在这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行为中获得成就感,我觉得与其盯着电脑屏幕看盘,还不如多做几组卧推。
何况有效市场假说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市场中的人都是理性人。
事实上有大量的新闻、研究、案件表明:股市中赚钱的源头不一定就是理性决策,还可能是运气好;低买高卖是傻子都知道的原则,但是追涨杀跌的都是聪明人。
所以理性人可能就只存在于教材之中,真实世界是复杂的,导致理性人无法理性的原因正是人性。
人性的复杂就在于,股市中的参与者,包括各国政府、中心银行、投行、交易员、购房者、你我他,这些所有的参与者并不是随时保持理性的,他们具有羊群效应,会一哄而散。
实际上,就算高度理性的投资者也会出现恐慌。
就像电影院的观众遇到大火时,人人都争先恐后地想要逃命一样,恐惧感的蔓延会使金融市场具有本质上的不稳定性。
恐慌情绪的敏感作用在信贷市场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老唐推荐过的《赌金者》)
如果理性人的定义无法被事实证实,那有效市场假说就很可能会脱离实际,也就是会出现无效市场。
【价值投资】正是以市场无效为出发点,需要关注于公司经营如何。公司的盈利往往是给顾客创造价值的交换,这是正和博弈,给他人创造价值会带来极大的成就感。
关心于公司经营会反逼我去学习一些专业知识,我经常在这些专业知识中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譬如酿酒、建筑、人脑学习、社交网络、线下广告……虽然说不一定会很精通,但随着自己的好奇心一点点被挖掘,我会越来越主动的去学习,向更懂行的人学习,惊奇世界上有如此之多有意思的东西,更对这个世界越来越敬畏。
这时我意识到:选择哪种投资方式的关键可能不是争论哪一种更加合理,而关键在于我期望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我期望不用操心别人的出价,也不用担心被迫平仓。我期望每天都能知道一些新奇的东西,专注于学习和生活并虚心请教,诚信地对待他人,每天都能比昨天更聪明一点。
我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能学到许多有趣的知识,甚至还能因此赚到钱,那为啥还要去算计别人呢?
当我期望以这样求知、虚心、诚信、自知等实事求是的态度生活时,便有一只无形的手,将我牵引到了价值投资这里。
显然这是老唐的小胖手!
这就是为什么是价值投资。

四、价值投资怎么做?
巴菲特老先生早就将价值投资的方法公开,并且不止一次在公众场合表示:“投资只需要学习两门课,一门是如何面对市场波动,一门是如何估值。”
(一)如何面对市场波动?
他也说过:“市场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有效的,也有极少数无效的时间段”,也就是说市场是波动的。
我们能了解到很多关于市场波动的分析,周期、市场情绪、市场趋势、市场阻力…其中不乏有列举了合理逻辑、有力证据的视角,我们可以试着去了解、去学习它们(如果不了解的话可能做不出选择),但我认为下面这个才是面对市场波动最舒服的视角。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用了一个经典拟人的【市场先生】来代表【市场参与者所组成的群体】,他所具备人性永恒不变———贪婪和恐惧交替而来:
投资者应该把市场行情想像成一位亲切的市场先生的报价,他是你私人生意中的合作伙伴。
市场先生从不失信,他每天定时出现并报出一个清晰的价格,然后由你决定是否按照这个价格买下他手中股份或者将你的股份卖给他。
虽然你们两人的生意可能存在某些稳定的经济特征,但市场先生的报价却是不可预测的。因为,这个可怜的家伙患有无法治愈的精神缺陷。
有时,他很高兴,只看到生意中有利的因素,他会制定很高的买卖价格,因为他担心你侵犯他的利益、夺走他的成果;
有时,他又很悲观,认为无论是生意还是世界等待人们的只有麻烦,他会制定很低的价格,因为他害怕你把自己的负担转嫁给他。
如果他的报价很低,你或许愿意买进;如果报价很高,你或许愿意将你的股份卖给他;又或者你也可以干脆对他的报价不予回应。
市场先生还有一个可爱的性格:他不在乎被你冷落。如果你今天对他的报价不感兴趣,他明天会再给你一个新的,交易与否完全由你决定。
很显然,他的狂躁抑郁症发作得越厉害,对你就越有利。
但是,你必须记住一个警告,否则无论做什么都是愚蠢的:市场先生只为你服务却不能指导你。对你有用的是他的钱包,而不是他的智慧。
如果他在某一天表现得特别愚蠢,你有权选择忽视他或利用他,但如果你受到他的影响,那将是一场灾难。
巴菲特后来也用了一个农场故事,阐述他是如何面对市场波动,及市场先生是如何的疯癫:
如果有一个喜怒无常的人拥有一个农场并恰好与我的农场相邻,每一天他都提出一个报价,或是想买入我们的农场,或是想卖出他自己的农场,价格则随着他的心情好坏而忽上忽下。
那么我除了利用他的疯狂还能做些什么呢?如果他的报价低得可笑,而我又有些闲钱,我就会买入他的农场。如果他的报价高得离谱,我要么把自己的农场卖给他,要么不予理会继续去种自己的地就是了。
用市场先生的视角来看待市场,这就是如何面对市场。
其本质是认为:市场时而有效、时而无效,没有人能每次都猜对是有效还是无效的,妄图去预测市场只会徒增烦恼。
证伪:只要找到一种把握股价波动的方法,哪怕每个月有一次高抛低吸获利10%的能力,就能靠10万本金,在10年变成约百亿净资产的大富豪。
所以市场是不可预测的,只能利用。
就算我们接受了市场不可预测,但谁能想到竟然还能利用市场呢?那要如何利用呢?这与巴菲特的第二门课有关。
(二)如何估值?
价值投资专注于企业经营,是为了获取企业的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中也包含了企业未来的成长。针对这个特点,我们最常用的是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对企业进行估值,它的数学推导可以在《价值评估》这本书里找到,另外网上也有很多解析,这里就不赘述。
但自由现金流折现法本质上不是什么万能公式,它只是个估值思路,只能提供给我们一个模糊的区间。我们并不能真像其公式那样用计算器得出估值,然后生硬地按照计算结果来做投资决策。
之所以是模糊的,从现金流折现法公式中就能看出:只需要更改一丝增长率、贴现率,最终估值将会相应产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参数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估值结果出现上百倍的差异)。
从估值过程中也能看出:对于增长率、贴现率的估算是一个带有很大个人色彩的行为,其中蕴含了我们对公司、行业、商业环境的个人理解。
“有知有行”的创始人孟岩曾在“无人知晓”的播客中这么评价现金流折现法:“你想要什么样的估值,我都能够用DCF给你算回来。”
之所以不能生硬地按照计算结果来做投资决策,是因为企业能否持续赚钱,可能受到无数因素的影响,而且没有任何机构提供担保,所以企业的经营存在【不确定性】。但只要有足够的【补偿】,投资者是愿意承担不确定性的。
补偿从哪里来:一是【价格折扣】,二是企业未来【成长】。
其他的估值方法往往也不能给出一个精确的答案,既然这样,那估值到底是什么呢?
我认为估值并不是投资的结果,它只是投资的参考依据。它是一个锚定企业内在价值的模糊区间,在这个模糊区间中能够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才下手,所以其实估值不用追求极致的精确,它追求的是模糊的正确。
(三)老唐估值法
这时候我的疑问是:面对【不确定性】、【补偿】、【成长】、【价格折扣】,又是在估值的模糊区间中,那怎么才能做出投资决策?
老唐以模糊的正确为出发点,简化了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并用简洁的语言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老唐估值法】:
①符合三大前提的企业,三年后合理估值=第三年预计自由现金流✖(1/无风险收益率),高杠杆企业打七折。
其中“1/无风险收益率”称为“合理市盈率”,比如目前无风险收益率在3%~4%范围波动时,合理市盈率取值25~30倍;若无风险收益率在5%~6%范围波动,那么合理市盈率就取值15~20倍,以此类推。
②三年后合理估值的50%为目前的理想买点。三年后合理估值✖150%或者当年50倍动态市盈率,二者中较低值为一年内买点。
③买点买入,卖点卖出,中间呆坐不动。
我以1-4的顺序来阐述【老唐估值法】是如何帮我捅破的窗户纸↓
1.三大前提——知悉【不确定性】
三大前提:①利润为真否?②利润可持续否?③维持当前盈利水平是否需要大量资本支出?
①利润为真否?
排除赚“假”钱的企业,留下赚真钱的企业。赚“假”钱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利润主要来自应收账款。也就是说商品或服务卖出去了,但没有收到钱,只是赊账、欠条。按照会计规则可以产生报表净利润,但那只是个数字;
比如茅台会时常将自己的利润“隐藏”在应收账款当中,特别是06年后有股权激励传闻的那几年,管理层这样做可以合法增加收入。
二是利润靠变卖资产或资产重估获得。变卖资产不可持续,资产重估只见数字不见钱,使用报表净利润评估企业就会高估企业价值。
利用资产重估可以洗大澡,将历年的经营亏损都藏在固定资产、生物资产当中,然后利用某年的资产重估将之前的亏损全部抹去,生物农产行业便是此类的重灾区。
三是某些金融企业的报表利润数值依赖一大堆参数的假设。这些参数的微小波动,会导致报表利润乃至公司净资产发生巨大的波动,甚至会在大赚和大亏之间波动,而这些参数在很长时间内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
金融企业往往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功底,需要熟悉各种金融衍生物,我自认我这颗猪头达不到要求,选择自动过滤掉难以核算的企业,这实际上也不会让我有什么损失。
②利润可持续否?
可以排除那些无法确认竞争优势是否能够长期存在的企业,这类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被需要、很难被替代、价格不受管制。
③维持当前盈利水平是否需要大量资本支出?
企业净利润保持当下购买能力,即净利润能达至保持与通胀同水平提升。除此之外,企业为获取更多市场份额或更高盈利而做出的扩张性的资本投入,不计入“维持当前盈利能力所需的资本投入”。
当企业越符合三大前提时,企业的【不确定性】越被我们知悉,这时就可以用报表净利润去模糊的替代企业自由现金流。
甚至其中某项(三大前提中)略有可以接受的瑕疵时,我们将报表净利润适度打折,从而将这个数值×无风险收益率的倒数去获得它的【合理估值】。
如果我们不能估算出一个企业自由现金流数字,会导致资产的估值模糊到我们无法做出投资决策,这时候就可以说:这项资产在我的能力圈范围之外。
2.安全边际——补偿【不确定性】
三大前提的设立正是为了【知悉】不确定性,当三大前提的答案分别为“是、是、否”时,我们便可以开始考虑这项投资的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的设立是为了【补偿】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其形式除了【价格折扣】之外还有企业的【成长】。
注重价格折扣衍生出来了价值投资的一个重要流派:【烟蒂股】,其强调的是买的便宜,期望通过买的便宜达到哪怕遇到最坏情况也能保证收会本金的消过。价格折扣便是其代表人物格雷厄姆所称的安全边际。
后来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推动下,在费雪及芒格等人的影响下,在巴菲特自己的深刻思考下,巴菲特从侧重考虑价格折扣,蜕变为侧重考虑企业未来的成长、未来的现金流折现价值。
这就诞生了另一个重要流派:【成长股】。
巴菲特曾说:“如果是你能够理解的企业,对企业的未来比较确定,你就不需要多大的安全边际。
而如果你打算投资的生意很脆弱或者变化的可能性很大,那么你可能就需要比较大的安全边际。”
这句话在另外一次访谈里,被巴菲特精简为:“成长是价值的安全边际。”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确认未来会有成长,大师的经验是出价可以触及当下估值的上限。
若我们想知悉企业【成长】几何则必须回答另外两个问题:④成长的幅度会有多大?⑤成长是否需要依赖于大量的再投资?
④成长的幅度会有多大?
譬如企业的增长率会有多大?会持续多久?这些或与企业所处行业的总需求、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价能力等有关。
⑤成长是否需要依赖于大量再投资?
譬如重资产企业往往在成长的同时也会大量投入生产资产。
当能够回答这两个问题时便能够理解企业,也有胆拿出它的成长,模糊地抵消确定性不足100%的劣势后,在合理估值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安全边际】。
但这个安全边际往往也是非常个性化的产物,我只能从各位大师的历史经验中得到参考(四至七折)。
3.做出决策——占便宜
用合理估值加上安全边际便得到了这个企业的【理想买点】,当市场价格低于理想买点越多时,我们就能占到越大的便宜。
老唐估值法中的理想买点“三年后估值的50%”,这时候有明显的便宜占,所以可以买入。
老唐估值法里是简单粗暴地按照合理估值的50%(五折)设置理想买点,老唐的预期是指三年赚100%,年复合收益率为26%,这比巴菲特的长期年化收益还高,这是老唐认为的明显的便宜。
但同时说过确定性越高的企业他也会在越高于理想买点的价格开始买入(茅台、腾讯)。
理想卖点“三年后合理估值✖150%或者当年50倍动态市盈率”的时候有明显的便宜占,所以可以卖出。
这里之所以为150%和50倍,是因为【老唐估值法】中假设:当无风险收益率上线为4%,永续增长假设为两倍无风险收益率8%。在这个条件下今年的50倍市盈率和三年后合理估值上限的150%基本等价。
这也就意味着,今天50倍卖出,是提前三年在合理估值的基础上加价50%卖给接盘侠,此所谓有明显的便宜占。
4.投资者的日常
无论是买入还是卖出,有明显的便宜占就是可以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各位大师的经验证明这纯粹看运气。
其他时候我们怎么办?呆坐不动,踏踏实实种地。
所谓种地,一是持续跟踪自己持股企业的经营动态,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或者新的财报推出时,根据最新信息和数据检查并调整企业的合理估值、买点、卖点;
二是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企业,扩大自己有能力估值的企业数量,然后与手边持有的企业、指数基金或类现金资产对比资产收益率。
特别是要针对学习研究上述①②③④⑤五个问题:
对于①,在学习过《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之后就能知道如何去辨别,通过学习的不断深入也能扩展自己的辨别范围。
但是对于②③④⑤老唐只给出过一个玄学答案:去理解你关注的企业,去阅读和企业有关的一切信息,去各种角度思考这些信息。然后就能[大致地]回答出来了,没有捷径。
我们需要去抓住财报中的脉络,找到对于企业经营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比如我认为茅台真正重要的是每年基酒的产量、基酒储存量、产能开发、厂区自然环境的维护、系列酒的发展、线上销售模式的尝试,每个“五年计划”都会有一定量的资本投入,同时也会带来一定基酒的产出……
这是一位投资者终身的事业,是永远达不到100分的工作,是投资获利方程式里唯一的未知数。
理解、关注、思考什么呢?
A.这家企业靠销售什么商品和服务获取利润?
B.它的客户为何从它这里采购,而不是选其他机构的商品或者服务?
C.资本的天性是主里。眼看这间公司坐享丰厚利润,为什么其他资本没有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商品或服务,抢占了它的市场份额,或逼迫它降低利润空间呢?
更高性价比,即可以是同样质量/数量 更低价格,也可以是同样价格 更高质量/数量
D.假设同行挟巨资,或者其他产业巨头挟巨资参与竞争,该公司能够保住乃至继续扩张自己的市场份额?
这也就是如何看懂一家公司。
投资者日常的学习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看懂一家公司,应用估值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投资决策,我们不断比对各类资产的收益率,并在可以占便宜的时候下手。最终,我们的任何投资对象都只会有一个结局:被其他更高收益率的资产替换。

五、为什么叫价值投资?——创造价值
至此我将我从老唐那里学到的价值投资讲述完毕,但我还存在一个疑惑:
从前面就可以看出估值模型本身只是一个技术流程,随便往模型中输入几个数值就能得出结果,他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
那为什么会被称为【价值投资】呢?
除了因为公司的盈利往往是给顾客创造价值的交换的正和博弈之外,我认为还可以试着从投资者的视角去思考,或许是因为投资者可以创造价值。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聊一聊我的看法。
(一)认知变现
就像是我在“二、把筹码放在哪?”所论述的那样,上市企业的平均收益率是高于其余资产的,若从上市企业中择出优等生:将上市企业中ROE>12%的优等生企业视作为一个主体,那其盈利能力肯定是>12%>10%≈[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
这乍一看是句废话,但实际上这句话包含了价值投资所获取的【企业经营增值】中的奥秘:
我们将筹码放在[上市企业中的优等生] 比如[沪深300]这样代表A股优等生的指数基金上,这就迈出了价值投资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停地学习、思考,拓宽自己的能力圈,收获越来越多能理解的企业,从中选择出比[沪深300]收益率更高的企业,在价格低估的时候将筹码放进去。
通过不断地学习、思考,我们能够理解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原有的企业也理解得越来越深,直到有一天,通过一定的资产配置额度,我们将所有的筹码都放在了各个企业当中。
这时候就相当于我们自己配置了一支基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习、思考便通过股市这个神奇的地方折现成了我们的投资收益,这就是所谓的认知变现。
这是给我们自己创造了价值。
(二)关注企业成长
价值投资所做出的投资决策依据的是企业经营,这会使得股价脱离于股市中“投机”情绪,让股价更加贴合企业估值。
同时又因为估值中蕴含了企业的成长,成长是对企业不确定性的补偿,这会使得股价与企业的成长更加贴合,与企业的长期价值更加贴合。
股价与企业长期价值的贴合会减少诚信管理层源自股权激励的掣肘,带给了他们更多的工作激励;同时也消除了浮躁管理层的侥幸心理,使得他们操作财报从股市获利的可能性减小。
这样就会让企业管理层更关注经营企业的长期价值,胜于关注企业股价短期的波动。让管理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运营之上,这会提升企业的效率。
这就给企业创造了价值。
(三)优化资源配置
我们的投资行为使得证券市场的股价波动更加稳定,这让企业的上/退市更加合理,也让更多的赌徒迷途知返。
可以让关注长期价值的企业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同时这样的企业往往也是能够给他人带来价值的企业,得到了更多的资源会让它们创造更多的价值。
所以我们能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到能够给他人创造价值的产业上去。
通过对企业成长的合理期望,使得新兴产业得到更好的融资环境,也能使得子公司分拆上市得到更合理的估值,这样能给创始人提供高额利润退路,从而鼓励对新产业的探索和试错。
通过对不符合三大前提企业的筛选,我们能够找到垃圾产业的痕迹,将投资于垃圾产业本来注定走向毁灭的财富,挽救到我们兜里,再去间接降低有贡献的产业和企业使用资金的代价。
这就给市场创造了价值。

投资者在认知变现、关注企业成长、优化资源配置的投资者行为当中,分别给自己、给企业、给市场创造了价值。
投资者行为体现在下述过程之中:寻找符合“三大前提”的企业,并知悉企业的成长和不确定性。这就是投资者的日常。
再说简单点就是试着去回答前面提出的①②③④⑤五个问题。
正因为这样的投资者行为创造了价值,所以更应该称这样的行为是【价值投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第一难和你的第一难
养股老师的投资精华
股论
价值投资的核心不是长线持有而是安全边际
卖出茅台、分众、海康后的资金会怎么处理,为什么?
2021雪球读书节#我推荐一本对我影响最大的书籍《慢慢变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