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课有感
作者:吴晓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02    更新时间:2006-5-25
听课有感

听了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的讲座“透视中小学语文教学”,深有感触,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才是语文的本质特性?他认为语文的本质特性并非是人文性与工具性,本质特性是根本的、特有的,而人文性音乐、美术也有,工具性科学数学也有,怎么能说是语文的本质特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呢?

    吴教授提出语文是以学习母语为主要目标,通过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的语文素养,这才是语文的本质特性,他认为,母语学不好,人文教育也只能落空,我也十分赞同他的观点,语文课是学习我们母语的课,一堂课的好坏是看这堂课里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没有提高。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缺少这样的语言课了。吴教授指出我们目前很多老师把语文课仅仅上成了阅读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具有感受、理解、评价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花大量的时间问学生,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看似开放,其实学生对有些问题的回答根本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因为有体验才有感有感悟,有些问题学生还感悟不到什么,跟老师的感悟有一定距离,而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不断追问“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希望能与自己的感受一致(包括我也经常这样),但是清醒的想一想,老师与学生的感悟怎么可能都一样呢?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同,感悟也不一样所以没必要花太多时间让学生感悟他们根本感悟不到的东西,感悟是需要,但是如果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感悟,那么这堂语文课没语文味了,因为语文课主要是语言课,而阅读是语言意现的过程,没有直面进行语言学习。吴教授指出中国目前的语文课,作文占30%,阅读占70%,太缺少语言课了,所以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比较薄弱,学习语言,说要通过阅读等形式积累更要进行实践。比如“长城像一条巨龙盘旋而上”,老师让学生感悟学生说:“长城很长。”如果仅仅到这里,学生只知道长城,但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才能写出长城的长,以致学生的语言非常苍白。

    贾志敏对学生语言学习有他独特的三部曲,“入乎其内,化乎其中,迁移运用”。往“迁移运用”容易被忽视,也是最难的一个部分。当然也是最易提高语言能力的部分。我得创设巧妙的情境来迁移运用语言。

    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课,这是学术界值得商榷的一个问题,不过我个人认为吴教授凌讲的很有道理,不防一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于老谈简单语文
语文课的味道 2
我心中的语文课堂什么样?
王宁:新语文课标是语文老师实践经验的总结
我们怎样看课
我看“人文性与工具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