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柳邦坤: 我们的歌儿张开了翅膀
userphoto

2023.03.03 黑龙江

关注

       我们的歌儿张开了翅膀

       作者:柳邦坤

         一

年少时爱唱歌,那时文艺宣传活跃,学校都有文艺宣传队。我从上学到九年级毕业,一直都是校文艺队的骨干。现在也爱唱两句,熟悉的人都知道我喜欢唱歌儿,有机会就把我推出来,我也就自以为是地喊两嗓子。

但我知道自己的水平,是业余中的业余,只是喜欢而已,没受过专业训练,原来在文艺宣传队时,都是大合唱、小合唱和表演唱中的一员,并没唱过独唱。独唱还是后来在单位举办的小型联欢会上开始的。

学生时代正赶上“文革”,那时的歌儿都很“硬”。很多歌曲都是那种标语口号式,通俗直白,顿挫鲜明,如一首《造反有理》的歌儿反复强调一句话:造反有理!另一首歌儿更直白:要是不革命,就罢他娘的官,撤他娘的职,滚他妈的蛋。“文革”时唱的最多的两首歌是《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其次还有《不忘阶级苦》,在忆苦思甜活动时必唱。我们每天到校上第一节课前,要全体起立高唱《东方红》。各种会议,如大批判会、讲用会等,要全体起立先唱《东方红》。会议结束,全体起立齐唱《大海航行靠舵手》。这是必须的程序,不能更改或省略。

当然,那时也有一些好听的歌儿,比如为毛主席诗词谱曲的歌儿,还有《战士歌唱东方红》《航标兵之歌》《洗衣歌》《北京颂歌》《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老房东“查铺”》《天安门前留个影》《海上南泥湾》《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赤脚医生向阳花》《西沙,我可爱的家乡》等,曲调优美、动听。还有像施光南作曲的表演唱《五好红花寄回家》,欢快明朗。小时跟大人学唱的一首送哥哥到越南抗美的歌儿觉得感情很细腻,回味绵长,我非常喜欢唱,但至今也不知道歌名儿,只记得两段歌词:“哥哥你上越南,/小妹妹多么喜欢,/手里拿着洗脸盆儿,/送给哥哥洗洗脸。/哥哥你上越南,/小妹妹多么喜欢,/手里拿着花手绢儿,/送给哥哥擦擦脸……”还有一首《牧工最听党的话》当时也很爱唱:“我爱马场哎,/我爱马,/马场就是我的家,/我的家,/牧工最听党的话,/我为革命养军马……”有一首赞颂鄂伦春人的歌儿也经常唱,不知道是创作歌曲还是有人作词填入现成的曲中,歌中唱道:“中国人民七亿五千万,/有一个少数民族住在黑龙江边,/她的名字叫做鄂伦春,/团结友爱又勇敢。”那时是时兴填词的,我上八年、九年级(那时实行九年一贯制,一至五年是小学,六年、七年级即是后来的初中,八年、九年级即是后来的高中,以下用高中代指八年、九年)时,母校的吴守垣、姜义男、杨小慧、吴绍春等老师写了林中校歌,把词填入一首朝鲜歌曲的旋律中,还记得校歌中的前几句:“宽阔的黑嫩公路通向北京城,/奔流不息的二龙河水流向东方。/我们学校就在这路边小河旁,/站在路边向往北京祖国的心脏……” 那时没有音乐课,但班主任杨小慧老师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会识谱,她教了我们不少歌儿,如《八角楼的灯光》《牧歌》《夜行军歌》《投弹歌》《敌人怕啥咱就练啥》等。

高中时我们许多业余时间都用在排练节目上,最难以忘怀的是我们两位多才多艺的吴老师和杨老师领我们排练了《长征组歌》,那时适逢长征胜利四十周年。老师从部队借了军装给我们穿上,我们在附近驻军演出了几场,又到县内的各林场巡回演出,还是颇受欢迎的。当时我们还学唱了一首歌颂长征的新歌儿,“长征万里长,/万代放光芒。/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开创了历史新篇章,/新篇章……”当时港台的一些歌曲已悄悄地在一部分同学中传唱,但谁也不敢公开唱,因为那些歌儿被视为黄色歌曲。

九年级毕业回林区工作,参加了两年的护林防火文艺宣传队,春秋两季防火戒严期到联防区演出,联防区位于大小兴安岭交界地带,包括一个鄂伦春族公社,一个新建的公社,一个由来自京沪津哈等大城市知青组建的农场,还有两个林场。演出的节目除了相声、快板书等,当然以演唱歌曲为主。记得当时上海知青张捷是领队、导演,他带我们排练了一个坐唱二人转,内容是歌颂粉碎“四人帮”的,还有小合唱、独唱,内容以宣传森林防火知识为主。毕业的这一年的十月份,粉碎“四人帮”,没过多久,我们就进山采伐去了,住的是帐篷,一架帐篷里住三四十人,白天劳动了一天,晚间回到帐篷主要是喝点小酒,喝完酒就开帐篷联欢会,有唱的,也有扭大秧歌的,最多才多艺的是大家称呼付老五的拖拉机手,他无论是唱歌、讲段子,还是扭秧歌,都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再一个娱乐活动就是听收音机,虽身处大森林里,但不知是什么原因,那时的广播信号很强,我们可以收到很多台。因是粉碎“四人帮”后不久,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几乎每晚都有诗歌朗诵音乐会,我们听的如醉如痴,特别是每天晚上都有几位被批斗、迫害多年的歌唱家复出,每当播音员报出一位演唱者的名字时,帐篷里就爆发出一片欢呼声。王昆《夫妻识字》、郭兰英《绣金匾》、邓玉华《革命熔炉火最红》、王玉珍《洪湖水,浪打浪》、黄婉秋《刘三姐》等,都是在帐篷里跟收音机学唱的,还跟收音机学唱了一些新歌,如李光曦的《祝酒歌》、韩芝萍的《歌唱敬爱的周总理》等。

        二

粉碎“四人帮”的第三年,也是恢复高考的第三个年头儿,也是我高中毕业参加工作三年以后,也是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第二年,我参加高考再进校门,到师范读书。在学校读书的两年,学了一些歌儿,因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好政策,文艺的春天也到来了,老歌儿解禁,港台歌儿登堂入室,外国歌儿可以大张旗鼓地唱,新歌不断涌现,真可谓是好歌连连,真的是“我想唱歌就大胆唱”。记忆犹新的是我们班级文艺委员素君同学教的两首歌儿,一首是欢快的,歌名儿《我们的歌儿张开了翅膀》,开头几句印象深刻:“唱吧,/唱吧,/尽情地唱吧!/年轻人怎能不歌唱,/我们的歌儿张开了翅膀,/带着那理想快乐的飞翔……”因为我们都学唱过,这首歌儿也成了我们的班歌;一首是演唱难度较高的,忘记了歌名儿,只记得开头的两句:“海鸥请你告诉我,/你为什么总是这样欢乐?”还跟丙连同学学了一首电影《沙漠的春天》插曲《春风万里红旗扬》,也许是他来自与蒙古族毗邻的嫩江草原的缘故,他的蒙古族歌曲唱得颇有韵味儿。班主任赵宗乙老师颇有文艺天赋,会拉二胡,教了《再见吧,妈妈》等歌曲。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搞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最后评出15首,我和同宿舍的志照、德功、贺伟等同学还认真参加投票,结果出来,我们投票的也是我们喜欢唱的大部分歌曲入选,活动结束,还收到中央台给我们每个参加投票同学寄来的入选歌曲的歌片儿(折叠式的),入选歌曲有《祝酒歌》《妹妹找哥泪花流》《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再见吧,妈妈》《泉水叮咚响》《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太阳岛上》《绒花》《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我们的明天比蜜甜》《青春啊青春》《永远跟你在一起》《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大海一样的深情》。《歌曲》月刊举办的1980年歌曲评奖,我们也参加了,也收到了歌片儿。获奖歌曲有《军港之夜》《美丽的心灵》《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红杉树》《我爱家乡的山和水》《太湖美》《浪花啊浪花》《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驼铃》《思亲曲》《戒烟歌》《心中的玫瑰》《啊,故乡》《彩云归》《生活是这样美好》《妈妈,看看我吧》《青春多美好》。

当时比较喜欢的歌曲还有《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战士第二故乡》《歌唱二小放牛郎》《歌唱二郎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乌苏里船歌》《送别》《珊瑚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我为祖国献石油》《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谁不说俺家乡好》等老歌儿,以及《我爱你,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草原颂》《十五的月亮》《幸福在哪里》《莫让年华付水流》《知音》《骏马奔驰保边疆》《牡丹之歌》《我爱你,塞北的雪》《祝你一路顺风》《妈妈,祝你长寿》《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雁南飞》《我爱老山兰》《大海啊,故乡》《弯弯的月亮》《我爱你,塞北的雪》等新歌儿,还有港台歌手演唱的《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小城故事》《绿岛小夜曲》《月亮代表我的心》《龙的传人》等人人传唱。喜欢叶佩英在电影《海外赤子》演唱的插曲《生活是这样美好》,轻快、活泼,有跳跃感,就好像她是跳着演唱一样,“路边的花朵树上的小鸟,/听我快乐地歌唱。”沈小岑的《请到天涯海角来》、卞小贞的《泉水叮咚响》、金曼演唱的《祝你一路顺风》(非吴奇隆的同名歌,是1980年代列车从始发站出发时必播的歌曲)、张暴默演唱的《鼓浪屿之波》、程琳的《小螺号》《妈妈的吻》、朱晓琳的《踏浪》《童年的小摇车》等,都是那个年代我喜欢的歌儿。国外的有印度电影《流浪者》插曲《拉兹之歌》,我同桌振彪(失联多年)就非常喜欢,他经常唱“阿巴拉古,阿巴拉古……”。还有俄罗斯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日本的《北国之春》《拉网小调》、意大利的《桑塔露琪亚》、印尼的《哎呦妈妈》、加拿大的《红河谷》等,也是我们喜欢唱的。爱辉县文化馆编印了一本《歌曲专集》,给业余作者寄了一本,我一直珍藏至今。可能是自己是森林之子的缘故吧,《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是我的“保留曲目”,在歌厅里唱歌,这是我首先想到要点的,也是演唱后唯一颇受好评的歌儿,最近一次演唱这首歌是在上海,当年在林区上山的上海知青在浦东川沙的一个酒店聚会,纪念他们到林区上山50周年,我是本地知青,恰好在沪,参加了活动,酒店里有歌厅,大家发言畅谈感想,然后即兴演唱。畅谈感想时,主持人、也是我当年宣传队的队长张捷老师让我发言,我就朗诵了特为他们上山的上海知青而作的长诗《致敬大森林里的青春》。演唱阶段,张捷老师再邀登台,即为当年在大森林里结识的上海知青以及黑河知青,演唱了《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觉得此歌抒写走上兴安岭的那种豪迈之情,与我们曾经的生活体验契合,能一起重温旧梦,追忆往事。

        三

毕业后到矿山工作,同一届音乐专业的康同学和我分到了同一所学校,她是专业出身,又教音乐课,经常听她放声歌唱,有的歌儿时间长了也就听会了,因此跟她学了不少新歌儿,比如《桑塔露琪亚》《哎呦妈妈》等,就是听她唱而熟悉并学会。后来我所在的语文教研室新来了两位代课老师,李老师和冯老师,她们都特别喜欢唱歌,我们有时在一起切磋歌艺,有一天的午后,我们一起在教研室唱了好久,三个人开了一场小型音乐会。

后来到另一个矿山工作,一次,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省长、时任省顾问委员会主任陈雷同志来矿视察,矿里举办联欢晚会,我上台时老省长点歌让我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的时候忘词了,表现差强人意,却得到老省长的鼓励,激发了陈老的诗兴,他当场填了一阕《浪淘沙》,还当场赋诗一首《赠小柳》给我,最后两句是:“满堂掌鼓桃开调,/小柳正揖谢众人。” 在煤矿工作,自然喜欢上和煤矿有关的歌儿,如《我是个采煤的黑小伙儿》。当时香港、新加坡电视剧热播,电视剧插曲如《万里长城永不倒》《人在旅途》主题曲等也是一段时间喜欢唱的。

随着电视的普及以及春晚的创办,许多歌曲一夜走红,我们也就很快跟着学会了。这期间,唱的比较多的有《我的中国心》《少年壮志不言愁》《好人一生平安》《大约在冬季》《阿里山的姑娘》《冬天里的一把火》《思念》《血染的风采》《爱的奉献》《亚洲雄风》《难忘今宵》等。

在高校工作时,我作为教工演出队的一员,有幸跨出国门去演出,我们排练了小合唱《少林,少林》,演出队带队、导演赵天池老师时任学校中层干部,他是哈尔滨师范学院音乐系毕业,他负责教唱我们长不同的声部,我和吴、戚、付等几位老师唱的是高声部,还排练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莫斯科——北京》等歌儿,当时苏联还未解体,我们是在阿穆尔州加里宁国立师范学院的礼堂里演出的,演出受到苏联大学生的欢迎。     

到有线电视台工作那一年的端午节前一天晚上,我和另外两位台长及总编室杜主任在一家小饭馆里唱开了歌儿,我们几个人互相比歌儿,唱的多是老歌儿,有一位小我两三岁、我们一起提职的曹君,竟然和我的歌曲存量一样多,我起头唱一首,他竟然也能马上跟上唱。就这样一首接一首,我们一直唱到天亮,天蒙蒙亮,我们几个人就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到黑龙江边踏青去了。那一晚,我们可唱尽了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卡拉OK传入国内,人们先是在家里唱,后来在饭店里唱,再后来就有了一家家的卡拉OK歌厅和K房。人人都是歌手,谁都可以一展歌喉。到歌厅唱歌成了休闲方式、待客方式、聚会方式。卡拉OK为人们提供了展示才艺的机会,抒发胸臆的机会。现在卡拉OK厅又有了高级版,称为量贩式,环境更优雅,音响更高级。借助电视、广播等媒体,以及VCD、DVD、CD、MP3等播放手段,新歌儿很快就传播开来,卡拉OK机里都存有成千上万首歌儿,选择余地还是很大的,后来互联网时代给歌曲存储及普及带来极大便利。前些年《黄土高坡》《跟着感觉走》《小草》《小芳》《思念》《敢问路在何方》《涛声依旧》《朋友》《好人一生平安》《真的好想你》《懂你》《东方之珠》《父亲》《母亲》《为了谁》《祝你平安》《爱的奉献》《相约九八》《今夜无眠》《春天的故事》《好日子》《常回家看看》《2002年的第一场雪》《心太软》《甜蜜蜜》《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嘻唰唰》《狼爱上羊》《桃花朵朵开》《青藏高原》《北京欢迎你》《我和你》等被人们广为传唱,近些年《月亮之上》《小苹果》《最炫民族风》《梨花颂》等也差不多是家喻户晓。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现在听歌更方便了。时代发展迅疾,仿佛一夜之间,录音机、VCD、DVD就过时了,保存的磁带,没有播放的设备了,光盘还好,电脑光驱还可以播放,但也极少有人用,电脑直接下载或在线播放方便的很。                   

        四

我还写了一些歌儿,不会作曲,自然是作词。有一年地区文工团的上海知青杨树佩老师请电大赵海燕老师写歌词,赵老师热心向杨老师推荐了我,杨时为文工团副团长,也是作曲家,他三番五次上门找我,非常诚恳,实在不好拒绝,就为文工团写了两年的歌词,大约创作了十几首,春节晚会演唱并有些影响的有《边陲不夜城》《“黑河号”在前进》《我爱你,大黑河岛》《龙江恋影》《龙江欢迎您》等独唱、男声四重唱歌曲。为我的歌词谱曲的有杨树佩、王少青、沃冰坤等曲作家。

写了一首《相约在北国》,参加省委宣传部等单位组织的一个歌词比赛,虽未获奖,但歌词不知怎么辗转到哈尔滨市道里区群众艺术馆的朝鲜族著名作曲家崔炳奎老师手里,他为之作曲,并由歌手演唱,1997年获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公室、黑龙江省文化厅、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日报社主办的“黑龙江歌坛回顾”(1977—1997)群星荟萃大奖赛创作铜奖。发表在1998年第3期《北方音乐》杂志上。2004年又获得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首届“龙江神韵”歌曲评选一等奖,该评选共收到1200多件作品,评出获奖歌曲66首,其中一等奖为12件。为了公正,大赛请北京的音乐人评选的。我不曾知道有这个比赛,是最近写这篇文章刚刚从网上获得信息,在百度查询相关资料才知道有这个比赛,才知道作品获奖,而且是最高奖,这个奖级别、含金量都是很高的。连有这个奖都不知道,自然也未收到获奖证书,在网上看到了别人的获奖证书,知晓是2004年12月25日颁发的,整整过去了14年,恐怕现在打电话给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也查不到了。获悉后,有些遗憾,这可是省级一等奖。不知道为什么,没有通知或邮寄证书?那时我尚在黑河电视台工作,省音协工作人员的疏漏?还是寄丢了?虽然是这样,在此还是要感谢至今也未曾谋面的崔炳奎老师,不是他看中了这个歌词,谱曲并推荐参加评奖,也就没有那些大奖获得。

《“黑河号”在前进》,是由文工团的作曲家王少青谱曲,春晚唱过后,被黑河地铁局做为局歌推荐参加全国企业歌曲大赛并入选。“黑河号”旅游列车请人配器并演唱,在列车出发时播放,连续播放了十几年,我也是一次坐火车无意中听到,问了列车员,才知道已经播放了好多年,“黑河号”发车时必放。是我把歌儿提供给了管辖“黑河号”的哈铁旅游公司经理杨春洪,但他没有告知已在列车上使用,而且一直无偿使用十几年,也没有付知识产权费。

我还写过《黑河之歌》的歌词,是按照准备做黑河市歌写的,还未等到被市里采用及谱曲,由易铭作词、许镜清作曲的《亲亲的黑河》就横空出世,而且传唱至今,影响极大,但是否经过有关程序正式成为市歌就不晓得了,《黑河之歌》也就石沉大海了。在煤矿工作时写了《露天煤矿工人之歌》,由著名煤矿歌词作家毛撬修改后,由他请江西九江的一位音乐家谱曲,矿里业余宣传队也曾演唱过。还为我工作的电视台写过台歌,是蔡英俊作曲,建台15周年全体员工一起登台演唱。其实写歌儿可以追溯到师范读书时,和同学铁春合写了一首大约是名字叫《校园之夜》的歌词,由长庆同学请他的老乡、音乐专业的庆彬同学给谱写了曲子,不过没等传唱开我们就毕业了,

歌儿能怡情,闲来无事唱唱歌儿听听歌儿,是很浪漫的事儿,也是很开心的事儿。可愉悦身心,释放情感,忆昔怀旧。

歌声中,有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歌声中,见证四十余年改革开放带来的日新月异。

听歌儿、唱歌儿、写歌儿,歌声中感受时代的变迁,生活的美好。

作者简介

柳邦坤,网名近处的风景,笔名柳风,原籍山东,出生于黑龙江。曾先后就职于黑河林区、矿山、高校、市委部门、广电媒体,2008年转行到内陆某高校任教,教授、高级记者。业余进行文学写作,有散文、诗歌、歌词、文艺评论等发表、获奖、出版,著有散文集《带你游黑河》《从大森林里来》《大地上行走》《分界》等。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黑龙江和江苏作协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黑河市歌《亲亲的黑河》诞生记
部队最全拉歌词,看完热血沸腾
刘岐山歌词荣获迎接党的二十大原创歌曲三项金奖
去除浮躁 认真写歌
部队最全拉歌词,看完热血沸腾!
张承志:《芒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