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福全:红卫农贸市场的那片芦苇 | 散文
userphoto

2023.03.03 黑龙江

关注

 红卫农贸市场的那片芦苇

作者:刘福全  

这里一定是先有的山,先有的水,先有的草木,还有这山边先有的的河流和芦苇。这些都是优先于这片土地的我们。
 
那两年,我住在“山里安置小区”的时候,去五菱干活乘坐的只有三十一路公交车,虽然路途遥远,但也很方便。那时租居的楼层正好也是三十一层,竟然如此的巧合,这让我突然感觉是不是命运里的有意巧遇呢?也许会有其它的三十一出现,生活总会有可能的事情发生。
 
去五菱上班,乘坐三十一路公交车经过“红卫农贸市场”一站,公交车靠侧东侧行驶,到了这一站,一眼就能看到那片高高的芦苇在拥揽着。当下班返回家的时候又靠西侧行驶,这样就更接近那片芦苇了,并且一目了然地看到大致的全貌,虽然,芦苇的下半部被绿化树遮挡,依旧是明朗的美好。芦苇的苍翠、挺拔、高耸、茂密,让我一看再看,这么不算大的地方竟然会长出葱茏的芦苇,让人无不惊叹,敬慕。起初,我还以为是一片另一种品种的翠竹林呢,因为,我从未见到过这么高大的芦苇荡,厚厚地像茂密的森林,更像一堵青色的厚厚的墙壁。要是能在站它的旁边,可以挡住吹来的狂风。这时,我都会不自觉地向西贴着透明的玻璃,仔细打量这片野生而旺盛的芦苇,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着,繁茂着,成了这儿天然的一景。
 
或许,没有人把这片野生的芦苇看作是一片优美的风景吧,对于我一个过客来说,就成了独自欣赏的美妙了。我喜欢上了芦苇的繁茂和葱郁,高大而遒劲,宛若更像众多的毛笔拥抱在一起,绿叶成荫。它们紧密地拥挤在一片不大不小的太行山路以西,山峦以东狭小的水沟里,而旺盛地存活着,或许,这正是这片芦苇想要的宝地吧,也为这一小片的静止而无法流动的水源,提供了优化,净化的保护。
 
二〇二〇年的春天却发生了改变,黄浦江路和太行山路交汇的地方是一个丁字口的方向,再向西是一座小山岭。从这个春天起,就开始大规模的开山铺路工程,一开始我还以为开凿隧道,不高不矮的山怎能开凿隧道呢?后来,听施工的人讲,是开通通往一所学校的便捷通道,之后,我也从此路走过两趟,再向南是没有路的,要想通过必须爬过一个陡峭土坡,到达居民楼区和“富春江路劳务市场”。学校大门正对向西是一座山,(山上也是楼区),这所学校名为第四中学南校区。
 
当施工开始的时候,我上下班每天都会目睹这一轰轰烈烈的场面,真可谓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这时候,我已经从“山里安置小区”搬到“浦江花园小区”居住了。二〇二〇年正值槐树开花的时候,那个大水塘旁边长有两棵特别大的槐花树,开地正欢快,正奔放,正耀眼的时候,满树的槐花白得如此清美,芳香,看上去并没有人把树枝折断,不像“秀兰禧悦山”上的那些小小的槐树而遭到如此的掠夺,折断,毁灭。新开拓的公路将要打此经过,大小的水塘将要被掩埋上碎石和渣土。那两棵大槐树被移走了,还是·····我并知道它们的去向,也许在别处它们继续开着洁白的槐花吧。感觉自己也有了对一棵树的惦念。
 
很开就到了二〇二〇 年的深秋,公路基本上已完工,不知从哪运来的黄泥之类的黏土,堆积了很高,就在那棵类似笨槐树的旁边,一点一点地向着那片芦苇的方向推进,将要埋没这条水沟。一次次,当堆积到了一定的高度,铲车就会把那些黄色渣泥土向水塘里填埋,推进。每天下了夜班都会在“红卫农贸市场”下车,看到这一情景,直到快把那片仅存的芦苇埋入土下,此刻,我对眼前的这片芦苇油然而生了怜悯之心。
 
还好,推土机,铲车再也没有向北推进,压去,而给这片青翠的芦苇保留下了一片生存的空间和岁月快速发展的见证,证明这些芦苇一直是这里的原生态和更具有的生命力的强劲物种,它们和这座山相互映衬着,成为看似单调,实为多姿多情的一处很特别的风景,虽然不那么秀丽也显得自然之美。我相信,在此处也会有更多的人记得这片芦苇存在过,而无文字来叙述芦苇的平淡与平常。没有笔录记载它们的历史年代的出现,也许它们只是一棵棵芦苇罢了。我也相信,一定会有人讲述过,回忆过,和传说过它们所经历的生活季节,和这片芦苇的童年往事。从村庄到都市的开发进程中,一棵芦苇也会显得美好几分。

二〇二〇二年十二月的深秋,儿子,儿媳带着孙子来我租居的红卫农贸市场(浦江花园小区)。那天下班很早,我便拿起一把水果刀和手机去了那片唯一存在的芦苇塘,拍下仅存的几张照片和用水果刀取来的两棵芦苇作为留念的标本,我是不是变得天真起来了呢。我生怕那些碎渣土再次把这片芦苇继续填埋于碎石泥土之下,而不见天日。但愿某一天芦苇和我的文字出现在别人的阅读中。芦苇是我的欣赏,也是我和我的芦苇的交往。
 
这片芦苇总算有了安身立命的一小块地方,它们的美好将继续吸引着更多的过客,向芦苇投去敬意的眼神。苍翠的芦苇永远成了不错的景物,在这狭小的地方,向上生长,散发着茂密的绿色情怀。有时候,被忽略的美,往往也是更美的存在。
 
有些事情你越向美好的一方想,有时候恰恰越向最糟糕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常常所说的事与愿违吧。二〇二一年的春天,所有的叶子都开始吐绿了,显示出了新生命的景象和旺盛的涌现,这个新到来的春天画面如此完美,几乎没有不绿的叶子和生命了。谁还会躲藏在这个到来的春天的角落里呢,所有的花,所有的叶子,欣欣向荣着,努力着,争取属于自己的那片片阳光。看上去,唯独这片芦苇却陷入了慢慢的枯萎死亡之中。我向芦苇看去,也想不明白,每年和众多的绿色早已葱茏起来了。如今,也弄不清楚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葱郁而繁茂的芦苇怎么会一下子死去了呢?它们毁灭的原因重要吗?我画上一个大大的疑问号?自己的喜爱并代表别人的喜欢。对别人来说,芦苇也只不过是芦苇而已。
 
春天已过,夏季到来,绿色是这个季节节唯一的代表。只有绿色可以证明植物的生命存活着。芦苇却陷入了死亡的境地,干黄、垂落、卷曲、灰白的叶子和灰白的躯干,没有一丝的生命迹象了。它确确实实死去了,再也看不到曾经的绿汪汪,青翠翠。这片芦苇彻底的死亡了,二〇二一年初秋则变成了一片没有生命的枯尸,袒露在那片死潭里,而一一倒下。在时间的消磨中正慢慢消失着,远离这这片曾经属于芦苇的水塘,消失在了历史的记忆中。旁边的青翠的竹子在靠近山边的其它植物也在孤单地枯死而亡,没有了半点的生机。只有再往里山的深处才显得有了生命力而绿色着这片欠缺的风景。没有人会在意这一小片的芦苇的存在和曾经的茂密。毕竟芦苇也染滤过这片风景。
 
二零二一年的这个深秋,我再一次走近那片芦苇,发现那片被填埋的水塘的土壤上种植了地瓜、豆角、大葱·····摊开的土壤被挖成两半。似乎都有了主人占有这片贫瘠的土地。
 
写到这儿,我忽然想到,是不是有人使用了“百草枯”、“灭草灵”、“一扫光”之类的除草剂呢?一定的。我又看了看那片死亡倒下的芦苇,并拍下唯一的照片,留着·····

作者简介:刘福全。笔名:刘卜传承。卜桥村是我的故乡,在齐鲁的大地上,在济宁的地图上。北大荒也是我的故乡,十二岁来到这片黑土地,一待就是四十余年。初中念完就去北京干活了。在此八年,并喜欢上了文学至今。有作品发表在《北大荒文学》、《雪花》、《鲁西诗人》、《山东诗人》、《济宁文艺》、《济宁晚报》等。文学让我有了生活的目标,虽然,路途遥远,缺耐人追寻。每一根头发就是文字的笔画。现居住在青岛黄岛西海岸新区。打打工,写写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卫红国画作品〔暖山〕
马卫红国画作品〔秋山村溪〕
当年坐这首轮船到海南
红蓼花开
【散文苑】独钓一池冬
美图欣赏 水塘边的芦苇 2015.8.2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