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用分享:骨内骨外双交叉锁定的克氏针固定治疗


该研究团队描述了一种骨内骨外双交叉锁定的克氏针固定方式,以提高掌骨、指骨骨折固定后的稳定性。这使受伤的手指能够立即活动,从而减少了术后长时间物理治疗的需要,也减少了创伤后关节僵硬的几率。本研究分析了采用该方法治疗的70例(83处骨折)患者,其中指骨26处,掌骨57处。该技术已被证明是简单、多功能和经济有效的。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很高,结果令人满意。

背景介绍

克氏针固定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掌骨和指骨骨折的技术。该方法价格便宜,用途广泛,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克氏针的置入也是微创技术,软组织损伤和感染的风险很小,因为通常是经皮插入或有限的切开复位。此外,门诊取出针尾留在体外的克氏针,为患者节省了后续去手术室取植入物的时间,这进一步降低了总体医疗成本。

文献记载的克氏针固定失败的并发症包括退出、松动和断裂。这可能导致骨折移位后固定失效,甚至可能发展为畸形愈合或骨不连。克氏针固定后,常常需要结合石膏或者支具进行固定。这可能会导致关节僵硬,从而增加长时间物理治疗的需要。

为了增加稳定性,一些作者建议将克氏针与外部设备连接,如金属夹或从外部固定架上的空心连接器。这结合了经皮克氏针固定的优点和外固定的稳定性。它还提供旋转控制和抗扭转,从而使患者能够在术后早期开始活动。不幸的是,使用金属夹或外套管增加了治疗成本。

另外一个生物力学的事实是,三角形是宇宙中最稳定的二维结构。几何学的一条规则规定,一个有固定边的三角形只能有一种形状,没有其他形状。因此,三角形被破坏的唯一方式是组成三角形的实际线条被破坏。这一原理以“桁架”的形式应用于机械和结构工程领域,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按照这一思路,如果用克氏针创建一个“桁架”,这样形状的结构稳定性会保持的非常好。这种结构扭曲的唯一可能是克氏针弯曲或断裂,或者会破坏骨头。实际上,所描述的技术利用三角形的规则以及相互连接的克氏针的优点来创建更稳定的固定。因此,该研究团队将克氏针交叉锁定具有增强稳定性而不增加成本的所有优点。

手术技术

该方法适用于所有克氏针固定的基本技术。骨折复位后,根据需要使用适当数量的克氏针固定。X线透视证实骨折复位和固定效果良好。一旦固定和复位良好,则将一枚克氏针折弯偏向另外一枚克氏针,然后将折弯的克氏针尾端围绕另外一枚克氏针折成拐杖样缠绕,最后同样的方法折弯另外一枚克氏针尾端,完成交锁。

图1:指骨干骺端骨折示意图。

图2:两枚克氏针骨内交叉固定。

图3:将一枚克氏针折弯偏向另外一枚克氏针。

图4:将折弯的克氏针尾端围绕另外一枚克氏针折成拐杖样缠绕。

图5:同样的方法折弯另外一枚克氏针尾端,完成交锁。

一旦克氏针相互锁紧,直接相邻的关节被动地通过其活动范围(ROM),以确认术后活动没有障碍。这要做几次,并通过透视检查骨折部位,以确认复位保持,内固定物没有松动。

有部分骨折的类型和位置可能需要对相邻关节或肌腱进行转移固定。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在术中确定哪些关节和肌腱被固定是很重要的,以便在术后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以免无意中移动这些结构。不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克氏针弯曲或断裂。

固定和评估关节和肌腱的活动能力后,在克氏针上涂上薄薄的敷料,并将肢体置于合适的可移动支架中。如果置入克氏针处出血很少,该研究团队发现简单的创可贴或者敷料贴就足够了。这样就不需要繁琐的绷带,以免妨碍术后活动。

固定后,所有患者在术后48小时内立即开始进行ROM锻炼。该练习包括主动活动和温和的被动辅助活动。如果患者不愿意开始主动活动,可能需要专业的物理治疗。指导患者或治疗师在运动期间取下支架,之后更换支架。该研究团队发现,开始活动的最佳时间是术后48小时,因为有时区域麻醉药物可能没有完全代谢掉。同时,也更容易在48小时内对所有患者进行标准化活动,以避免不同患者在不同时间开始运动造成的管理混乱。

患者数据

该研究团队对70例患者中83例骨折进行了分析,这些患者采用了由资深术者(S.M.T.)进行的骨内骨外双交叉锁定的克氏针固定方式进行固定。有43名男性(52%)和27名女性(48%),平均年龄41岁(12 - 87岁)。队列包括26例掌骨骨折(31%)和57例指骨骨折(69%)。共有30例近节指骨骨折,16例中节指骨骨折,11例远节指骨骨折纳入研究。47例(57%)为关节外骨折,36例(43%)为关节内骨折。27例(33%)为开放性骨折,56例(67%)为闭合性骨折。损伤机制为弯曲力伤57例,挤压伤15例,锯伤6例,枪炮射伤2例,烟火爆伤2例,轮胎爆伤1例。21例(30%)受影响的手出现了包括皮肤和骨骼以外组织损伤的毁损或复杂创伤。

图6:术前片,第四指中节植骨近端尺侧关节内骨折。

图7:交锁克氏针固定术后X线片。

图8:术后1周患者主动伸指情况。

图9:术后1周患者主动屈指情况。

图10:末次随访时伸指情况。

图11:末次随访时屈指情况。

图12:被工业磨床夹住的双侧毁伤手的图片(掌侧视图)。

图13:被工业磨床夹住的双侧毁伤手的图片(手背视图)。

图14:如图12和图13所示,同一患者固定后两周的照片,在原位使用骨内骨外双交叉锁定的克氏针固定方式进行活动度练习。

图15:如图12和13所示,同一患者的最终随访照片显示手指伸展良好。

图16:如图12和13所示,同一患者的最终随访照片显示良好的手指屈曲能力。

所有患者均行骨内骨外双交叉锁定的克氏针固定方式,随后立即活动,随访至骨折愈合并取出克氏针。如果患者在取下克氏针时已经完全恢复活动,他们将按照分级复工计划工作,并从该研究团队的服务中出院。移除克氏针时仍有残余僵硬的患者继续治疗,直到ROM完全(或功能性)恢复,然后在出院前按分级恢复工作计划进行。

研究结果

在目前的研究中,83例(96.4%)骨折中有80例(96.4%)愈合满意,70例(96%)患者中有67例(96%)能够获得完全或功能性ROM,无需进行二次手术。

7例(10%)患者出现克氏针松动,但83例骨折中仅有2例(2.4%)骨折固定失效。在7例出现克氏针松动的患者中,4例是因为额外的撞击或者外伤导致的松动。另外两名患者不遵医嘱,取下了他们的保护支架,甚至在骨折愈合之前就开始过度使用他们的手。第七位患者出现癫痫发作,克氏针松动。除2例骨愈合不良患者外,其余骨折均愈合,无位置丢失。两名不遵医嘱的患者,污染了克氏针置入点,导致克氏针松动,随之而来的是骨髓炎和骨折移位。其中一处骨折塌陷并形成畸形愈合,而另一处骨折则未能愈合。清创及控制感染后,畸形愈合者行矫正截骨术,骨不连者行再成骨植骨术。这两处骨折在抢救手术后都顺利愈合。

3例(4%)患者在充分治疗后仍然存在僵硬。这些需要以关节松解术或肌腱松解术的形式进行二次挽救手术。有1例手指骨折血管损伤严重,患者接受了初步的血管重建,最初成功,但1周后失败,需要截肢。

总的来说,除了接受翻修截肢的患者外,83例骨折中有82例(98.8%)在出院时愈合。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7周(4 ~ 32周)。随访平均16周(4 - 50周)。在最终随访时,平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为0.35。60例(85%)患者的疼痛评分为0分,4例患者的疼痛评分为1分,2例患者的疼痛评分为2分,2例患者的疼痛评分为3分,1例患者的疼痛评分为4分,1例患者的疼痛评分为7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荐读:克氏针交锁,让手部骨折固定更简单、更稳定
掌指骨骨折的固定方式选择 | 骨科基础
【骨科小技巧】掌、指骨骨折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巧”才能心灵
文献精选:万能钩钢板治疗手部撕脱骨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