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文献得与思52-省医王兴博】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下肢长度测量方法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2年文献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一种常用手术方法,临床上需进行此类手术治疗的主要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 ,术后患者疼痛可得到有效缓解,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且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可能出现感染、假体周围骨折 、异位骨化 、双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而文献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为6%~32%。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中3种常用的下肢长度测量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其在平衡下肢长度和防止术后双侧下肢不等长方面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01—2021-10完成的1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A组42例术中采用屈膝触摸术侧与健侧长度对比法调节股骨假体颈长,B组42例术中参考对侧股骨头旋转中心与股骨大粗隆尖方向的垂直关系调节股骨假体颈长,C组56例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法调节股骨假体颈长。在不考虑患者性别、年龄差异的情况下,于术后第3天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方法测量双下肢长度。

结果 术后第3天摄X线片复查假体在位,未出现假体松动迹象。A组42例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为(6.8±2.0)mm,其中3例下肢不等长超过10 mm;B组42例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为(4.8±1.9)mm,C组56例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为(3.1±1.2)mm;3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01),C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小于A组和B组,且B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小于A组。

结论 参考对侧股骨头旋转中心与股骨大粗隆尖方向的垂直关系法与C型臂X线机透视法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更好地避免术后双下肢不等长,比屈膝触摸术侧与健侧长度对比法的准确性高。



文献简要







讨论及结论





     屈膝触摸术侧与健侧长度对比法的优点是操作方法简单、用时少、最大限度避免了由于髋臼中心部位上移等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是临床医师最常用的方法。

     屈膝触摸术侧与健侧长度对比法的缺点是侧卧位测量时大多数情况下凭借术中的经验,难以保证下肢对称放置,误差较大,准确性欠佳,不推荐单独使用,建议联合其他方法综合使用。

     参考对侧股骨头旋转中心与股骨大粗隆尖方向的垂直关系法具有解剖位置确切、变异度少、操作相对简便安全的优点,采用此测量方法需要一个正常的髋臼旋转中心和正常解剖位置,髋臼的旋转中心不能上移或下移,同时对于髋臼磨锉、安放髋臼假体位置有较高要求,还需要注意术中使用肌松药物和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都有可能会对此方法测量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C型臂X线机透视法不仅缩短了术中操作时间,而且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透视图像也可以用来确认髋臼杯的位置和方向,排除髋臼骨折或股骨干骨折,然而透视图像属于二维图像,需要术者掌握较高的技巧。

温馨提示





     本文仅作文献回顾及提示作用,对具体治疗及诊断不做推荐。如有需要可联系作者提供文献全文,治疗方案可根据具体患者做出最适合选择。

特别明: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文献、网络,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JOA】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原位下肢长度测量技术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的相关研究进展
6篇骨科最新研究等待你的翻阅 | JBJS 3月
骨病灶刮除和纠正局部畸形孰轻孰重?
全髋置换术后影像学评估
预防THA术后脱位关键技术,你了解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