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性命双修?心意双修?身心脑三体合一修行概述

《大学》的1.格物。2.致知。3.意诚。4.心正。5身修。是儒家一脉相连的自我成长教育体系。属于道家《庄子》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的第一部分——内圣。也是佛学教育的第一部分——小乘佛法。

内圣之道分三个阶段——1.正确的意识思维认知。2.正确的情绪控制。3.正确的身体(为人处事、行为语言、气脉流畅、身体健康)

心为身之帅,身为心之母。心理情绪决定身体的气机运行模式,黄帝内经曰:“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喜则气缓,思则气结”。

同时“气为血之帅”,所以心动则气动,气动则血动。心平则气和,气和则血和。心结则气滞,气滞则血瘀。心乱则气散,气散则血乱。血液是供应人体组织器官能量营养、排出代谢废物的唯一途径,长时间的血液供应偏移,是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的主要原因。

同理情绪的和谐必然扭转人体血液的偏差性输布状况,这就是心正则身修。

《大学》强调:“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乱而末治者,未之有也。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否矣。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译文如下:从皇帝到老百姓,即所有人必须全部皆以修身作为最大的根本原则,如果不重视修身,不把修身当做大根大本,想做好任何事情,根本就不可能,未之有也!最后再次强调:这才叫知道根本,这才是智慧的最高境界!

所以儒家的大学之道讲究修身为本——身是心的本,心是脑的本,脑是行为的本,行为是知识的本,有用知识是适应社会的本。教育必求之于本。

治病必求于本——《黄帝内经》

行有余,则学文——弟子规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道德经》

行即是德行,包括人的语言、思维、心理、情绪和行为模式。德行完善正确,再学习文化理论知识才会事半而功倍。

德行不好,虽然学习成绩好,但是缺乏心智能力、不会做人做事、不尊重别人、有才无德,只会加速其自我灭亡。成为一个失败者,无法融入社会,甚至对社会产生危害。

后世道家讲究——性命双修,即身心双修,后世佛家讲究——心意双修,即心智双修。都不完整,后世道家缺乏了意识思维修学,后世佛家忽视了身体的修学。

完整的自我成长之道应该是身心脑三体合一的修学过程,缺一不可。

这才是真正的内圣之道。

摘自——《世界文化战略研究》

作者——芳华千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统论明劲、暗劲、化劲
转帖:论性命双修
气是形中命,心为性内神。能知神气穴,即是得仙人。
【胎息养生】性命双修——老子“长生久视”之道
太极本是心意拳,心神灵动气自圆。丹田气发...
打坐者应树立的关于身心、性命关系的基本正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