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居老人调查》我们如何忍心看到我们的未来

纪录片:上海独居老人病死家中,
2年才被发现,儿女竟都没察觉到

《独居老人调查》
我们如何忍心看到我们的未来

不二叔

这是上海纪实频道的一档纪录片:《上海独居老人调查》。标题中的上海其实涵盖着整个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

镜头对准了独居的老人们:60岁以上,一个人居住。

就是说,你在异地读书/成家/立业,父亲或者母亲独自留在老家,他(她)们就是片中所讲的“独居老人”。

在远方的他们让我们想到什么呢?我们想过他们的生活吗?

除了可以想到的“妈,吃了吗?”;“老爸,这几天变天了,要多加件衣服”;或者问候几句家里的亲戚,再听他说几句家长里短,说几句关心自己的话。

在这些语言后面,最后总是会有一句说出来或者流淌出来的话:啥时候回家来啊~

回到自己世界的我们,这时总对此束手无策,只能愧疚地对自己、对配偶说:

没办法呀,没办法常回家看看。

而《独居老人调查》想说——

不。

你把“常回家看看”,想得太有用。独居,不是现阶段的你所能想象的。

在我们尚未经历的那些老去的岁月,老人们,有着更严酷的现实,要独自应付。

“独居”到底意味着什么?

孙阿姨包伯伯,一个79岁,一个87岁,楼上楼下。

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他们都属于独居。

为了相互照应,在这个楼上和楼下,吊起了一根“爱心绳”。

每天早上包伯伯把晨报从楼上吊下来,孙阿姨再将报纸从阳台取走。

千万别以为,这只是老人悠闲生活的小情趣……

这样做,互相确认是彼此还健在。

一天,报纸在窗台上挂了四个小时,还没取走。

“出事情了”,包伯伯第一时间通知了孙阿婆的家人。

孙阿婆被发现时已经昏迷,滑倒在浴室的地板上。

好在及时发现。不然前面说的悲剧可能会重演。

孙阿姨家,从此请了保姆。

可这个老人间的小情趣,还是固执地保留了。

看出什么了吗?

独居老人的心里,都怕... ...

更怕... ...没人知道。

单是在2011年7月的上海,就连续发现多个独居老人,在家死亡多日。

最惨的,是09年5月那件事——

消失两年,独居老太骨骸家中发现,说是老太,其实“消失”时也才59岁。

那个早上,有街坊遇上她,她说有点太舒服。

大概10点,邻居端着一碗馄饨去按门铃,没人应答。

一晃两年过去了,她才被发现。

发现时,一地水,一地虫。“魂也吓出来了。”

这就是独居者最可怕的结局,不仅老人怕,谁都怕啊。

看了这个事实你感到可怕,但其实独居的可怕远远不止这些。对于很多青年人而言:

不二叔想请大家试想一下这些场景:

有一天,当这个城市的大部分机构设施,都变得很陌生。

现在习惯的餐厅、电影院、超市、电影院、娱乐设施,都变样了。

城市的模样在变化、道路也变了,支付方式你不会,使用方法你得问人,社交方式更变得稀奇古怪,玩什么你都显得无从适从……

快速发展的社会,在无声地冷漠地告诉着你:

你过时了,你将不被需要了。

你呢,只能步履蹒跚走回那个唯一熟悉的空间,

你那间独居的小房子。

所以你明白吗?

对老人而言,独居不仅是无尽的孤独,它更是一种:

与社会脱节的状态。

更别提独居,也许还有病患。

老年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师们说,患慢性病的独居老人总是,反复害怕,越想越怕。

——如果是心血管病,一下走了倒干脆了。但他们焦虑的往往是生命的质量,恐惧生不如死的概念。

——老人没法把这种恐惧往外说,只能越想越怕。

相比我们挂在口上的“常回家看看”,他们更需要的是——

有人在身边。

在你无法体验的隐忧面前。

一句常回家看看,只是一种心理自慰罢了。

然后,“老人”又是什么?

下图是卫伯伯和龚阿姨。两人都斯斯文文的一头银发,带金丝边眼镜。看起来很般配的样子。

你猜错了,他们不是夫妻。他们的老伴先后去世了,子女们都移民出国了,通常一周通一次电话,两三年才回国一次。于是,他们决定一起生活。不,只能说是搭伙。

“是我主动提的。搭伙,相互照顾。”龚阿姨说。一起上街、买菜、做饭。偶尔出去一起走走。

这次旅行回来,龚阿姨就病倒了。卫伯伯照顾好几天,龚阿姨心里想的却是另一件事:

他愿意留下来照顾,我当然很高兴的

他如果说有事情,我也不能硬拖他的

因为我没这个权利,硬是拖住他来照顾我

非亲非故,又怎么好指望呢?

儿女又远在天边。

龚阿姨说,“如果没有老卫,我一个人怎么办?我要想好对策。”

如果到了那天,我就托一个人买点面包来,给我烧些热水,放在旁边。

“那天”,就是卫伯伯不再照顾她的那天,只能这样对付的“那天”。

其实,卫伯伯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呢。

我先走,那么我担心少一点,如果她先走,那么我就担心了。

我一个人怎么办“我一个人怎么办?小孩子讲这句话,是撒娇;老年人讲,便是真的走投无路了。

到医院也没人陪,在家也一样

也许有人这样说,“爸妈退休,现在游山玩水比我潇洒。”

呵呵,不二叔懂。

是不是就像这份调查里讲的:

李老夫妇充裕的养老金足够老两口安度晚年,那段时间,两位老人还经常出门旅游,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最近两年,身体每况愈下。李老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老伴儿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日常生活中,老两口是彼此的医生。

——《空巢老人调查:在孤独中,人的尊严也会丧失干净》

父母亲还能潇洒,不仅因为有个伴,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没真的“老”。

独居老人的无解问题,是失能。是“我一个人怎么办?

当时只当是寻常,以前力所能及的事,慢慢都做不到了。

咳。使劲咳。不停地咳。就像明知道咳在杯子里不好,又能怎么办呢。

你说,常回家看看有用吗?

发生了什么,你知道吗?

就是知道了,你来得及吗?

不多展开了。不如回头看看如今年轻的,我们自己。

第一代独生子女(1976年~1986年期间出生)父母多半已退休,随着夫妻一方去世,开始“渐进式独居”。

越是晚生晚育,独生子女们越是在自我发展和孝敬父母之间,左右突围。

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渐入养老期将面临“空巢”生活

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谁来解决你们的养老“难题?

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逐渐老去,用互联网帮老人招室友靠谱不?

纪录片中的独居老人,孩子大多是独身子女,都在外地。

有一个住在宝山区的杨老伯,女儿在本地。

但女儿很少来看他,反而是杨老伯总坐车去看女儿。

不怪女儿,因为生病,只能长期卧床静养——

我女儿生病前,基本上两星期来一次

帮我做家务,床单被子都是她洗的

许多人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劝我们抓紧时间尽孝。

道理如此,但生活对大部分年轻人,也一样艰难。

更多时候,真不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子欲养而……力不从心。

父母正变成独居老人,而你分身乏术。

可你逃避也没用,独居老人们的问题,慢慢就会变成你的问题。

在纪录片中,有些老人已经做好心理建设准备。

子女他们有工作有家庭

人家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我记得很牢的

有的想自力更生,也想过各种抱团养老的方式。

“我想,自己能够料理还是自己来。假如不能料理,我就到敬老院去。”

还有的,很有自知之明。

不方便的,要小孩和我住在一起

小孩也根本没这个想法

这些,还都算正常的家庭,正常的儿女。

如果遇到困难条件或者特殊情况,儿女的表现会如何呢?

父亲给予了儿子生命,而儿子却以催命鬼来报到。

这则案例,来自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刘燕舞的调研报告《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农村老人自杀的平静与惨烈》。

刘燕舞还了解到:

在湖北京山县等农村……只要满足年龄在7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得了无法治愈的疾病这样几个条件,老人自杀就是'明智的选择'。

这些不是湖北的稀有个案,看看社会新闻吧——

我国平均每天1370名老人走失

告诉你,在每年走失的这么多老人中,有一部分就是独居老人。

他们是故意走失、带着求死之心走失的。

同样研究老人自杀的研究员杨华说:

这些老人即便自杀还处处为子女着想。他们有的不会在家自杀,而是选择荒坡、河沟,帮子女避嫌……

那现在,不如说一点实际的。

如果你的父母是独居老人,

对待他们,条件允许的家庭,什么都好说。好好陪伴他们。

那条件不允许的呢?

就像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外地打拼,挣钱供房,加班熬夜,还要养育孩子怎么办?

前面说了,比起没大用的“常回家看看”,独居老人最基础的需求:

要有人盯着。

这里几点小建议,你再没条件,也应该办到:

1、回老家时,记得在家装个远程摄像头,手机有空就扫一眼(保姆带个孩子你都装,为什么父母倒不装了?)。

2、视频聊天、微信,这些现代联系工具,尽快教会爸妈用,每天保持5分钟。

3、拜托自己的邻居、发小,给他们留下父母电话、微信,拜托他们常上门看看。

4、把每次的“常回家看看”,变成有质量的陪伴。别吵架,别怄气。求同存异,理解万岁。体谅父母的年迈昏庸、啰嗦唠叨。和他们出游叙旧,回忆往事。

退一万步,即使从自私的角度,今天的爸妈,就是明天我们自己。

你还别嗤之以鼻。谈到衰老,总以为远得不得了;谈到独居老人,总以为是别人家的事。

其实,一切都近在咫尺。

结婚率正在降低,离婚率逐年升高,生育率逐年降低。

可想而知,独居的人,未来更多。

现在谁也不关心独居老人。

可慢慢的,谁都会身体不中用、跟不上社会变化,一步步把自己逼到越来越窄的空间。

也许你现在没感觉,但你有没想过,从年轻到年迈,其实也不过三四十年。

衰老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正在经历。如果今天我们的社会、文化对独居老人的现状视而不见。那明天,“独居的我们”又将面临怎样的境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伺候93岁瘫痪母亲12年,68岁阿姨崩溃大哭:妈您再不走,我就得走
独居老人遗书看哭众人,别让父母成为”留守儿童”
独生子女还是兄弟姐妹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
独生子女父母的心酸,最怕的三个结局,一个比一个让人落泪
59岁独居老人猝死家中,尸体2年后才被发现,竟无一个子女察觉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问答之六: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