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年闲聊:猫盟这个机构在进步吗?

猫盟CFCA

民间野生猫科动物保护联盟13小时前

今天是年初四,先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虎年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祝你万事如意!

放假歇了两天,终于可以把手头事务性的事儿放下,大家来闲聊一下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猫盟是否让一些猫生存得更好了?

寻根溯源,终究还是会回到这个问题上来。保护成效的评估永远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往往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看出对比。

作为猫盟的老员工,我或许可以说:我们这个机构在过去10年里做的一些事情让一小群豹子生存得更好了一些。但我确实很难肯定地说,去年我们做的那些事情,会在以后让中国本土猫科动物的保护状态有所进步。

这似乎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小机构需要不断用成绩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而野生动物的“被保护”又是一件见效缓慢的事情。

甚至在大的环境政策以及一些本地化经济模式转变的影响下,你都很难判断一个种群数量的波动是否和你做的那些“保护”是相关的。

没准豹子们是因为气候变暖而提高了繁殖成功率因而变多了呢?

这……确实是很难说啊

01

保护

为了避免陷入行动上的自娱自乐和宣讲上的自圆其说,我们一直试图坚持“科学保护”的路子。

这是十年前冯利民博士参与设计的保护路线,简单地说就是所有现象都应该得到科学解释,而保护计划也应该建立在科学研究之上

不过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们能解释的现象依然非常有限。我们现在只是能做到去相对准确地描述一些现象:有多少只豹子,谁生了几只小豹子,谁的家域大概在哪里,这些年来它们都是如何来来去去的。

其实要把这些作为“保护成果”来说,未免显得脸皮太厚了。这些可以成为很好的科普故事,但我们并不仅仅作为旁观者在看着这一切。我们把自己定位成参与到这些现象形成的某种因素或角色,并且是起到积极作用的那种,而这种角色并不只有我们。

我们希望能够很清晰地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六盘山的豹子比太行山的胖?为什么山西的豹子密度比六盘山高?为什么放牛多的地方豹子并没有变少?为什么和顺秋季出生的小豹子能够安然过冬?我们将和顺种群称之为太行山重要的源种群,它是否真的成立?如此多的游荡个体匆匆出现然后又消失不见,这意味着什么呢?

……

只有我们有能力解释这些现象,我们才有把握证明我们在野生动物种群变化中,究竟起到了何种作用。

在过去我们往往把装红外相机做调查等同于研究。在保护初始,这种想法或许成立,但随着我们对当地种群了解的加深,达到了基于个体和活动范围的认识水平,此时保护对于科研的需求就不仅仅是知道有几只、在哪里了。

除了最基本的一些问题:盗猎、栖息地开发、人兽冲突以外(这些问题都有比较成熟的保护方法),还有更深层次的保护问题。我们需要对物种的习性、它们的遗传关系、对栖息地的需求、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机制、不同人为活动的影响程度及动物的反应机制……等等更加了解。否则我们就无法做出前瞻性的判断,而是只能被动地采取一些补救性措施,或成熟的“保护套路”。更糟糕的是我们可能基于经验、陈旧的认知甚至情感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简单地说,我们需要避免做出“多种树就是改善环境”这种类型的决策,而要确保我们每天花的十块钱里至少有9块9都没有用错地方,并在数年后看到这些行动的成效。

几年的尝试让我们意识到一件事情:猫盟现在还没有能力像一些一流的保护机构那样做出高品质的研究。我们既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也没有足够的学术支撑,我们的运转节奏使得我们无法安心专注地进行某个研究课题,事实上我们的科研人员可能既要分析数据跑模型,又要跑野外调查,还要去村里搞保护或者是做些自然教育活动。

在2021年终的内部讨论会上,大牛说承认我们还不具备足够的科研能力多少让人觉得沮丧。但我们还是要想怎么确保机构的科研产出,因为这是保护所需。最终,在基于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所积累的经验——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我们确定了调查-评估-保护的理论框架。

猫盟很擅长做独立的 野外调查,但目前只能参与到评估工作中去——评估意味着科研。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调查知道和顺所有豹子的信息,我们也可以对其种群密度、生活史等进行科学的描述,但如果我们要更深一步地去评估它们生存质量究竟如何,就需要提出一些科学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科研活动严谨地去解释。

事实上不论是山西和顺的华北豹保护,还是基于整个北太行的带豹回家,我们现在都面临一个问题:缺乏接下来5-10年的系统化保护设计。在做完了调查之后,我们知道了哪里有豹子,哪里豹子可能会来,哪里现在和未来短时间内都不会有豹子。但下一步怎么办?我们究竟怎么设计好接下来该做的事情,以便让豹的种群有效扩散成为现实?当然躺平了等也是个办法,但一定有一些更加积极的事情可以去做。

不足的部分我们将采取合作的策略。在过去的数年间,我们依次和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中的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开展了实质性的科研合作。无论是华北豹还是荒漠猫、豹猫,我们都能够看到一些卓有成效的研究正在进行,许多问题的答案也正在逐渐明晰。而之所以称之为策略,意味着合作将成为更加主动的行为,我们调整自己的角色,尝试构建起一个合作平台并提供科研资源,包括场所、后勤、人力、以及直接的野外支援等等,最终我们将从各方的科研成果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保护方法。

如果说华北豹的保护我们是凭借激情而冒失且跌跌撞撞地进入了保护阶段,那么针对荒漠猫或者其他猫科的保护工作估计会更加冷静、客观和有针对性:我们将在充分调查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提出我们的保护方案。

02

筹款

保护离不开钱。而且保护只花钱不赚钱,因此我们需要筹钱。

谈及筹款,我们在多种场合都在表达猫盟在过去两年来的一个重要进步:月捐人。

就我个人的体验来看,月捐人这个群体的出现和壮大是个特别符合猫盟气质的事情:月捐人散落在各地,多少都是喜欢野生动物的人,大家成为帮助猫盟成长的人,目的也比较单纯:为保护动物出一份力。

这就跟我们自己的大多数员工比较像了。

因此对我们而言,跟月捐人打交道会更加轻松一些,至少大家都知道我们在说什么,而不会出现类似申请某些项目时,发现评审“专家”跟我们的人根本就没在一个频道上对话的问题。

当然,不能让潜在的资助方明白我们到底在干啥,肯定是我们的责任。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实在是厌倦了再去解释为啥这一二十只豹子小种群的保护非常重要并且会花很多钱的问题。虽然我也很厌倦总是去讲豹子怎么刨坑做标记公豹的领地为啥比母豹大为啥豹子需要很多狍子才能生存,但至少说这些的时候,听的人往往津津有味充满好奇,这就是我还愿意一遍一遍去做这种科普的重要理由。

相比之下,如果猫盟都成立近十年了,我们在申请项目时还要纠缠于那些非常初级的业余问题,而不是面对一些针对于解决保护问题的具体做法而进行的关于专业性有效性的哪怕是苛刻以及充满怀疑的讨论或者评估,那就真的让人感觉在中国民间环保资助这个领域,很多大牌资方这十年来恐怕也没什么进步。倒是一些新兴的基金会显示出更加专业、务实的态度,他们往往也更加低调,能跟这些专业的令人尊敬的机构合作是一件让人感觉愉快的事情。

至于这奖那奖、有多少网民点赞转发关注这种事儿,我是无法理解它到底和保护某种动物有什么关系?我一直觉得搞保护就是个很正常的工作,它也并没有比农民种地让很多人吃饱肚子这事儿更伟大。因此我比较讨厌把一个保护项目搞成“公益营销”甚至“公益传销”活动,也从一开始就定下了猫盟不炒作、不卖惨、不玩悲情的运作基调。

倒不是我们过得有多好(虽然常被人误解猫盟不缺钱,其实我们只是不善于哭穷),而是毕竟我们一直在努力让自己专业起来,为啥大家不能坐下好好聊聊怎么才能更有效的保护这件事儿呢?

因此我就很喜欢月捐人:虽然绝大多数可能也不是保护专业人士,但至少没有人质疑保护一个豹种群,也不会有人无视专业保护。

因此月捐人里出现了观鸟群、植物群等各种非官方兴趣爱好群,以及出现了物种识别、个体识别的高手来参与到我们的工作里,就属于特别顺理成章的事儿。毕竟大家都是同类。

这也算是互联网给保护带来的红利吧:当一件小事因网络而聚合了许多人,这许多人就有机会把这件小事做成一件大事。我觉得猫盟月捐人就像是一个社区,就跟我以前混论坛差不多,一群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聚在一起,并且能更进一步:去做一些大家都喜欢的事儿。

某种程度上说,我觉得人比钱更重要。有些人如果不是因为猫盟月捐,可能我们一辈子都不会遇到。然而一旦碰上了,才会发现卧槽这真是一件挺幸运美好的事儿,原来世上还有你们这样的一群人啊。换句话说,如果哪天我从猫盟退休了,应该在各地都还能找到因为一起保护过猫而愿意一起吃顿饭或者出去看个鸟的朋友。

03

传播

关于传播我一直很担心一件事:猫盟会不会变得说得多做得少

我们对保护的定义,肯定不会是给孩子讲了一个动物故事然后说我做了保护了,因为这能唤醒孩子的保护意识,他可能以后会去做一些事情从而改变世界。

更大的可能是这孩子明天就把这个故事给忘了。

所以猫盟为啥要重视传播呢?

当然传播也不是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比如我觉得猫盟的传播在推动豹猫升级、协助内蒙古救助雪豹放归等事件上应该是起了点作用的,虽然不是什么决定性作用。

而且这种事儿也不是每天都有机会去做,我们每天能做的更多还是去讲动物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动物。

因此我们做传播的一个基本逻辑是:如果我们每天都讲动物故事,那没准儿这孩子就不会忘掉,以后他就真有可能去干点保护的事儿,比如高考时选个生态专业并从事动物研究或保护工作。

从这个逻辑出发,说得多就是做得多。所以我们要每天都发推文,并且尽可能多做一些线下活动。

我觉得保护华北豹很重要这个概念,确实是跟我们反反复复絮叨了很多年脱不开关系的。

而且絮絮叨叨多了以后至少有一个很重要的好处:让很多人认识了我们并成为我们的月捐人。

但我依然会害怕猫盟变成一个光说不练的键盘保护党。

我们从组织结构上避免这种可能性:让传播和科研保护成为两个平行的部门。传播用笔,保护用剑,各有各的保护使命,相互配合,也相互独立。

不过现在猫盟的传播和保护多少有点配合上的不顺畅,我们讲的自己项目地的故事确实少了点。事实上去年一整年里,每个月我们都有大量的野外工作时间。除了一些故事现在还没到能讲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保护工作给传播部门输送的弹药不足。

这是我们在2022年要去着力解决的事情。

改变人心这件事情,怎么努力都不为过。猫盟的传播距离我们想要成为的样子,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04

展望

其实总体来看,中国猫科动物保护的现状逐渐向好,但一些区域的问题从未得到改善,一些潜在的危机似乎也更加明显。我们丝毫不怀疑总有需要我们的地方,和需要我们的猫。无论如何,猫盟总还是要朝着更专业、更务实的方向去走。现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强地活着,并让自己更加强大。

希望明年这个时候,在猫盟成立了10年的时候,我能再写一篇说:我们这一年确实在某些方面又进步了,我们让某些中国本土的野猫得到了保护。

图片: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复旦大学、猫盟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猫和老虎是什么关系 起源是什么
看看老虎 狮子 豹子 狞猫等猫科动物跳跃捕杀能力谁最强
华北豹,只生存于美丽中国
【动物世界】猫科动物(豹子)10
张家口“鸡豹子”大闹鸡舍,竟是世界级珍稀动物,我国曾有百万只
一只大猫的伟大旅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