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旋律的感情:音乐传递感情的方式与人类通过语言传递情绪异曲同工


一段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旋律,仅用短短的几个音符,就可以改变你的心情。新的研究证据表明,正是音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决定了我们对音乐的感受—— 而这个特点可能是从我们使用人类嗓音来表现感情的方式进化而来的。

丹尼尔·保林,一名来自杜克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分析了西方古典音乐和印度拉格音乐的旋律之间的音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其结果发表于PLoS ONE2012年三月刊上*。在这两种类型的音乐中,他发现,时间间隔的平均值在悲伤的旋律中较小,而在欢快的旋律中较大。以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为例,第一乐章中的旋律如同身处一片果树园中听着树丛沙沙地随风摇晃,而在第二乐章,欢快的旋律如同在广袤的森林中起飞,踏着树丫欢快地向远处跳跃**

保林认为,音乐模仿我们最原始的发音工具­——声音(嗓音)——的自然形态。为了检验他的理论,他收集了20名讲英语的人和20名讲印度泰米尔语的人语音样本,用来观察是否能从声音平率的变化预测他们的话语中的情感。如同在音乐旋律中的发现,在人类语言中保林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越悲伤的语言,音调就越单调。通过嗓音,我们早已学会将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音调联系起来,”保林如此总结。

*译者注:一个公开免费并经过同行评鉴的科学期刊,由科学公开图书馆出版。

**译者注:这两句话(在原文中为两句,这里合为一句)我的翻译不够准确,完全没有翻译出原文的牛逼之处。原文为“The melody in the first movement sways mournfully in a small grove of notes. In the second, happier movement, the melody takes off, lightly skipping through a much broader swath of the scale.当时我看到的这两句时,我心中就感叹:“我擦,科普文也能写得这么好,这是我见过最妙的月光曲的描述! ”

原文中的“a small grove of notes 一语双关地表现了如同整齐的树丛(被我劣质地翻译为果树园)的景象,同时也表示这段旋律是由几个单调的音符重复弹奏组成。这一个乐章给人的感觉如失恋一般(因为贝多芬创曲时被一白富美给甩了)很忧伤,很灰暗。而到第二乐章,旋律如舒展开来,轻快地在更广阔的区域跳跃 (原文:“lightly skipping through a much broader swath of the scale”),也表示旋律是有很多不同音符组成的。
另,《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曲》,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了以后说:听了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荡漾的皎洁月光。并非贝多芬命名,故流传在月光下创作出奏鸣曲的故事是逗我们玩儿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月光》一尘不染的音符,化作澄静心灵的永恒旋律
钢琴自弹:《月光》 第一乐章 (附曲谱)
【无损音乐】晶莹剔透的美妙音符,聆听不曾离去的动人旋律!
纯音乐———流连忘返的梦境
跳动的音符令人陶醉的旋律,超好听音乐
《与你相伴》旋律轻柔美妙,每个音符都深入人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