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早熟的社交世界 躲在大人面具后的小伙伴

  PConline 品科技现今互联网四通八达,不论你是来自什么国家、拥有什么肤色、说着什么语言,都可能其它70多亿人产生联系。而在这当中,就包括了那些尚未成年的“小伙伴”们。

  他们自小就与电脑接触,在网络上冲浪,渴望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认识外面的世界。但是,如果我告诉你,有些小伙伴不惜虚报年龄,来注册一个微信/微博/Facebook账号,你被惊呆了吗?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1、渴望探索世界的“触网一代”

  现时的未成年人,自出生就赶上了电脑普及、互联网加速发展的年代,且自小就开始学习如何使用电脑、上网冲浪,说他们是在网络的氛围下成长,其实并不夸张。

  而他们目前也正处于好奇心最为旺盛、自我保护意识也很强烈的阶段,他们往往习惯于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全新的自我身份与更多在现实中交集甚少、甚至毫无交集的人打交道。这与他们在现实中循规蹈矩的行事方式大相径庭。

  于是,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络,就向他们张开欢迎的怀抱——不论是国内的人人、微博、微信、QQ,还是国外的Facebook、Twitter、Tumblr、WhatsApp、Skype,只要有人愿意教,他们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学会使用这些工具与外界联络。

  当然,这些小伙伴也不仅仅是结交外面的朋友,他们也喜欢利用社交网络与家人保持联系、互动。有调查显示,美国有大约九成的妈妈在社交网络Facebook上与她们的孩子们互相加为好友,而且将近一半的受访妈妈还会修改她们Facebook个人资料页面中的安全设置,以防止她们的孩子看到儿童不宜的照片或视频以及某些状态更新信息;而且,约1/3的妈妈还允许孩子年满12岁后,在社交网络上建立自己的个人页面。

  事实上,现时不少70后、80后的父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受到了互联网络的影响,他们大多不会像老一辈那样对互联网产生排斥、抗拒的情绪,而更乐意让自己的孩子更早地踏足网络,让他们更早地认识这个世界。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未成年人对互联网世界的渴望,要远比当年的我们热切得多。

2社交的世界很精彩 但也危机四伏

2、社交的世界很精彩 但也危机四伏

  而说到小伙伴们所使用的社交账号,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由父母为他们注册的,这样父母对他们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也有一定的知情权。然而,也有一些小伙伴绕过了爸爸妈妈的看管,以虚报年龄的方式,偷偷地建立自己的账号。

  就以英国为例,有接近34%的9~12岁儿童拥有全球最大社交网络Facebook的账号,即使Facebook内部和许多国家的法律均声明注册者必须年满13岁,但由于没有严格的身份验证机制,小伙伴们完全可以通过填写任意超过13岁的出生日期、甚至以完全虚假的身份资料注册账号。而对于Twitter、Tumblr、微信等对身份验证更宽松的应用来说,要获得一个账号更是易如反掌。

  我们先不讨论小伙伴们的做法是对是错,但在他们毫无戒备地进入社交网络的世界时,各种潜藏的威胁也随之而来。

  首先是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广告。谎报年龄的后果之一,就是广告商会向这些虚假的成年人精准投放未成年不宜的广告——要知道,广告商更关注的还是钱,他们才不管广告的受众到底成年与否。

  曾经有广告机构统计,在青少年进入社交网络过程中观看过的427个广告里,有24个不适合18岁以下青少年观看,当中就包括赌博、烟酒、减肥药,甚至是异性约会服务的内容;而这些被青少年观看的广告当中,有九成是来自于Facebook。

  我们不能因为Facebook是广告商的主要投放对象而对它批评,事实上Facebook的广告更多的是一般网购、品牌宣传等常规广告。但对于好奇心旺盛、辨识能力不强的小伙伴们而言,他们难以抵抗那些“糖衣广告”的诱惑而点了进去,久而久之,他们受到成人内容耳濡目染的机会也就更多。(我们不可能因此而断定他们会因此而堕落,但这样的风险确实会更高一些)

  其次,当他们面对网络世界背后的陌生人同时,也将面临着更多被拐卖、强奸、绑架的机会。以往网友要进行私下约会,多数是通过Facebook私信,或者QQ、MSN、Skype等基于“熟人”的即时通讯工具发出邀约(至少此时双方已经认识了一段时间,彼此之间也有了一些了解)。但随着Line等应用推出“附近的人”、“摇一摇”等功能后,即使双方素不相识,也可以在短时间的交往后邀约见面。

  就拿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案例来说吧——浙江有一名25岁的打工小伙小余,在微信上无意中“摇一摇”,摇来了一个13岁的小女孩小宋。小宋因为父母离婚离家出走,自己深感孤独,于是赖在了小余身边不愿离去,非要跟着他过日子。小余在为小女孩开导的同时,也在第一时间报了警,并与警察一起找到了她的母亲,让她回到家人的怀抱中。

  看完这个报道,我们固然为小伙子的正直心肠和及时、恰当的处理方式而感到欣慰、庆幸,但也为更多与小宋类似的小伙伴们捏了一把汗:要是离家出走的途中被人贩子抓走了,或是遇上了禽兽校长、XX小霸王、劫匪、逃犯之类的人,小伙伴们的余生、甚至是他们的生命,都会因此而毁于一旦。我们都不希望看到,小伙伴们因为敏感、叛逆和一时之气,而做出一些无法挽回的傻事。

  再者就是网络暴力。网络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言论,既有正面、鼓励、支持的话,也有讽刺、贬损、诋毁的言语。小伙伴们的敏感心理,更容易对网民各种尖刻、恶毒的评价上心、甚至是耿耿于怀,如不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后果将非常严重。

  去年震惊全球的阿曼达·托德(Amanda Todd)自杀案就是如此——她在12岁被人诱骗、胁迫拍下裸照后,Facebook、Twitter乃至其它网络上的人不仅没有给予她关怀和安慰,反倒鼓动她身边的朋友同学落井下石、极尽羞辱,甚至“人肉搜索”出她的学校、家庭地址,不断地寄出恐吓信和恶意邮包,最终这个15岁的少女在精神完全崩溃的状态下,在自己的房间里上吊身亡。这个案件在震惊全球的同时,也让人们认识到“网络欺凌”(Cyberbullying)等网络暴力行为对青少年的危害。

  是的,社交网络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精彩,等待着小伙伴们去发现、去探索,但同时当中也埋伏着许多危机,稍有一步差池,都会换来惨痛的代价。

3小伙伴“触网” 适当指引才是正道

3、小伙伴“触网” 适当指引才是正道

  面对小伙伴们“人小鬼大”、偷偷进入社交网络世界的现象,社会、学校和家长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不少国家的政府机构为了防止未成年人的权益在社交媒体上受到侵害,都推出了一些相关的法规对社交媒体进行规管。早前印度德里高等法院就发出了声明,要求Facebook在其主页上发布免责声明,禁止13岁以下儿童开设账户,并指出18岁以下未成年人开设社交网络账户,违反了印度《成年人法》、《合同法》和《信息技术法案》。而在网络高度发达的美国,法例也规定未成年人能够使用社交网站的最低年龄是13岁。

  当然,光靠行政手段来规范,实际起到的作用并不见得很大,毕竟要让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等用户数过亿的社交媒体进行账户检查,不容易也不现实。要让小伙伴们更安全地探索社交网络,家长和学校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专家就为家长支招,给出了下面9点建议:

  1、首要是多作双向沟通,有商有量。父母“一言堂”的做法只会激起小伙伴们的叛逆心理,有效的双向沟通可让他们了解到“网上的行为在现实世界有一定的后果”,要明白上传的东西在今天或将来会否伤害自己或别人。

  2、教导子女在现实和网上的社交网络也要尊重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在现今网络礼仪不断缺失的环境之下)

  3、约法三章,订定基本守则,例如规定使用的时间,避免沉溺。对于年龄还小的小伙伴们,父母可以要求他们账户的密码,但同时也必须向子女解释清楚这样做背后的原因。

  4、安设过滤/监察软件,避免儿童接触不良信息。对于这点,常用的杀毒软件效果就已经很不错了。

  5、开启浏览器以及社交网络、各种网络应用账户的安全选项,例如YouTube Safety Mode、Google Safe Search等。(虽然不排除会有顽皮的小伙伴偷偷改掉这些选项,但有设置总会比没有好)

  6、检查自己和子女账户的“私隐设定”,确保他们在社交网络上载的内容只供朋友浏览,而非公开。同时,父母也要提醒孩子,不要在社交网络中公开详细出生日期、地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个人资料,以防被有心人利用。

  7、关闭各种社交应用的“获取地理信息”功能,确保子女没有在社交网络上公开其所在地。

  8、要对子女在社交网络上的朋友有所了解。对于当中较年轻的,父母应实际认识其人;对较年长的,可多了解他们在何处认识这些朋友。

  9、教导子女小心应对各种网络暴力行为。一旦他们不幸成为了被欺凌、攻击的对象,除了不要响应对方,更应即时告诉父母,同时保留电子记录,并作出举报。

  而在学校的层面上讲,教师应该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表现,如果学生的表现出现异常,就需要及时地给予他们开解、鼓励,让他们及早调整好心态,重新与身边的同学和睦地相处;而学生遇到被恐吓、胁迫等情况时,教师也应该第一时间稳定学生的情绪,并报警求助。

  网络的不断发展,为小伙伴们的世界带来了不少的精彩,但同时也让他们暴露于潜藏的危险因素之前。对于他们提早触及社交网络的行为,我们不应过分担忧,更不应因此而简单粗暴地将他们隔离于网络,适当的指引、及时的关心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大社交网站占据全世界15%的转引流量
泡社交网络?五招教你分清个人和职业生活
Facebook和Twitter卷入印度和巴基斯坦信息战
女性更易沉迷于社交网络
没有这9款软件,还怎么跟外国人交朋友?
一张图告诉你跨境电商的分享经济市场有多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