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学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
译者: Jambalaya 原作者: Annie Murphy Paul

发表时间:2013-09-11

上学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

当然不是,我们不必非得在有趣的教育和以求职为目的的教育之间作一个抉择。

《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们》是新闻工作者阿曼达·里普利 ( Amanda Ripley )的一本新书,讲述的是全球各地令人印象深刻的教育体系。书中有这么一个场景,美国的高中生金姆在芬兰生活了一年,在同学中她做过一个调查,她问了两个芬兰女生“为什么你们学习这么用功?”,结果她们被问住了,其中一人答到“这里是学校呀,不用功怎么毕业?怎么上大学?怎么找到好工作?”上个月我在《纽约时报》评论过这本书,还特别提到过这个交换经历,我在评论中写道“这自然是唯一合理的解释,但对许多美国学生而言,他们还理解不了这背后无可辩驳的逻辑,他们当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没能顺利地从高中毕业。”

我仍然觉得这个芬兰学生的回答是很理智的,但因为艾尔菲.科恩 (Alfie Kohn)我也对它有了更深的思考。科恩出了两本书:《孩子们应该上的学校》和《家庭作业的迷思》,他在《华盛顿邮报》网站的一份评论令我印象深刻。在报道教育问题的众多新闻工作者中,科恩这样写道,我错误地以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将来能够应对全球经济竞争”,我还想当然地认定“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之所以要学习主要就是因为学习是毕业之后能挣更多钱的前提条件。”

“今天的儿童通常被视作未来的雇员,而教育则被贬低为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的一种手段--更有甚者认为教育可以增加“我们”公司击垮“别的”公司的概率,这令人十分不安。”科恩继续到,“一些最让人失望的教育方法和最没有意义的教育评估模式,在逻辑上依据的并不是教育的内在价值,或教育对真正的民主社会的贡献,而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

我从没认为让孩子们上大学,找到好工作,掌握参与全球化经济竞争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有什么不对的。学校和其他的社会机构一样,起着很多作用(至少在它们正常运作时--但这又是另一回事了)。学校在文学、历史和科学教育方面打开了人们的视野。学校培养的理性思考与冷静判断对实现民主社会是如此重要。而且,学校能帮助学生对毕业后的生活有所准备,很多人毕业后都会走向职场。

虽然科恩在评论中表现出了很多愤怒,我觉得他不会否认学校的教育功能。而矛盾的是,如今,教育预算缩减了,大学学费上涨了,求职竞争更激烈了,所以关于学生应该学些什么以及怎样去学,美国人民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得考虑学生们在踏上社会之后需要的是什么。大学生挑选专业的依据应该是将来能挣多少钱吗?我不得不说这种做法太过唯利是图。学生们--还有我们--应该考虑他们成年以后在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吗?我觉得这才是实事求是。

好消息是有关学习的科学研究表明,我们无需在丰富的、严谨的、有趣的教育和使学生对成功的事业做好准备的教育之间作出选择:两种教育做的其实是一样的事情。真正的挑战是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到这样的教育。对教育的“内在本质”进行夸夸而谈是很容易的事,而困难在于努力找出在学校体系中各方面都能成功实行的运作方法:譬如在我们马萨诸塞州当地的学校体系,以及远在大洋彼岸的芬兰的学校体系。

我是一个顽固的捍卫文科存在意义的人。我拿过一个美国研究方向的学位:曾尝试列出一份需要这个学位的职位清单。毕业之后我成了一名新闻工作者,这并不是一个公认的收入丰厚的职业(在报纸和杂志分成两个产业之后收入更谈不上丰厚)。我希望我的两个儿子都能喜欢学习,并坚持自己的爱好。当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有谋生的技能。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我希望他们能够同时权衡这两方面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职业规划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课|必修课|职业
“五五分流”不可怕,芬兰探索出了一条职教发展之路
芬兰最新教学大纲和现象教学
学生到底该不该穿校服
看了《叫我第一名》,努力成为第一名
从芬兰教育看,如何让最优秀的人成为教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