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野掇拾:看医生有“学问”

   人吃五谷杂粮,谁也少不了头疼脑热,都知道生病要找医生诊治,但是您会看病吗?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谁不会看病呀,到医院挂个号,找个大夫看一看,需要检查就检查,需要吃药就买药,如果需要住院就住院呗。但是要想看好病,过程绝非这么简单,因为看医生也要讲技巧,看医生也要讲配合。因为在看医生的过程中患者个人行为,往往关系到医生对病情诊断的正确性,关系到疾病的康复。有些病人要反复去几次医院才能搞清楚病情,病情本身的复杂另当别论,有时候完全是病人看病技巧不够所耽误。下面聊聊看医生有学问:就医需要掌握哪些看病技巧。 
   一、您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 
   1. 有自觉症状的疾病 例如受凉后感冒、外伤后骨折、进食不洁事物后腹泻等等,这些疾病有明确诱因;还有一些没有明确诱因,例如糖尿病的三多表现(多饮、多尿、多渴)、恶性肿瘤的体重减轻、胃炎的上腹痛、淋巴瘤的发烧…… 
   2. 没有特别感觉的(亚临床)疾病 不少疾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体检中偶然发现,例如: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陈旧性肺炎/肺结核,多数恶性肿瘤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二、就医前您需做哪些功课?
   做一个聪明的病人其实并不难,如果在就医前认真做功课,就可以在就诊中少走很多弯路,赢得与疾病对抗的“第一局”的胜算。 
   1. 要在就医前带齐所有的相关物品
   (1)首先应该带好病历。病历是记录病史的重要资料,它记载病人什么时间生过哪种病,当时的症状怎样;求医后的诊断是什么,采取何种方式治疗的。这些有助于医生更快、更正确地作出诊断。病历还记录病人是否有过敏史,从而提醒医护人员选择治疗的适宜药物和针剂,避免出现过敏反应。病的意义还在于它可记载病人是否有传染病史,提示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取得更佳的医疗效果。
   (2)还应带上有关检查的报告,如X线片、CT片或血常规、肝功能等报告单,提供医生诊断时参考,以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3) 如果是较为严重的疾病,就要考虑到住院治疗应该备齐的物品。比如说,带上信用卡和足够的现金;带好身份证、社保卡、退休证、离休证、医院的就诊卡等等一切跟医保可能有关的东西,最好专门使用一个透明塑料文件袋放在一起。这些东西尤其是对于外地患者更为重要。 
   2. 要了解常见检查的注意事项
   (1)  空腹去看病。上医院看病,少不了要做检查。需注意很多检查是需要空腹的,如查肝功、血糖、血脂、做胃镜等等,因此若要做一些检查最好空腹来看病。除非医生特别说明了不需要空腹,否则不管是什么检查,先空腹。看了病后马上就可做检查,不需等到第二天,
这样比较省时间。
   (2)特殊检查如MRI需要除去项链、手表、磁卡、活动假牙、假肢等;行腹部MRI检查者,检查前一周内不做胃肠钡餐检查,检查前禁食四小时;做肝、胆、胰的腹腔超声,检查前3日最好禁食牛奶、豆制品、糖类等易于发醇产气食物,检查前1天晚吃清淡饮食,当天需空腹禁食、禁水。
   (3)穿着打扮有讲究。尽量着容易穿脱的衣物,建议上衣是开襟的衣服,袖子要比较容易的挽起来或者脱下。特别提醒不要化妆,可能您会看起来面色苍白、黑眼圈,但这些恰恰是医生需要看到的。医院是疾病最集中的地方,患者多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如果有口罩的话建议戴上,不要再感染了其他的疾病,从医院回来以后要好好洗手。 
   3.要学会运用医疗机构的信息平台 
   时下资讯已经很发达了,想了解医院的信息也不需要在患病时“临时抱佛脚”,平时要常登陆当地医院的网站,了解就诊流程、科室介绍、重点专科、医生简介等信息,这样就可以在就医时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通过拨打医院电话咨询,避免多走弯路。 
   三、就医时需要掌握的看病技巧 
   1. 选择医院
   对于必须去医院就诊的病人而言,选择去哪家医院是有窍门的。医院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医院(什么病都看),另一类是专科医院(只看某一类病),而有的综合性医院以某一专科见长。每一医院根据医疗技术水平分为一级(甲、乙、丙三等)、二级(甲、乙、丙三等)、三级(甲、乙、丙、特四等)。级别最高的是三级特等医院,其次是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以此类推。因此在看病之前,应先对你所在地的医院有所了解,根据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决定去哪里看病。这些信息你可以从多方渠道获得。
   【温馨提醒】勿盲目瞄准大医院。一些常见多发病,病人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级和二级医院就诊,这些医院的治疗费用和药费往往比大医院便宜许多。但是处理一些疑难病症或复杂病症时,患者仍要首选大医院,因为那里的科研实力和先进诊疗设备是一些小型医院无法比拟的。 
   2. 选择科室  
    综合性医院主要分急诊、门诊、病房等几部分。
   门诊是给不那么紧急的病人准备的。因此,门诊是病人最常去的地方。不同的医院由于规模不同,在门诊分科上并不完全一致。级别高的医院分科较细,如内科分为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内科、肾病内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等,外科分为普通外科、骨外科、心脏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等,此外还有妇科、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等等。而级别低的医院通常内、外科只有大内科(综合内科)和大外科(综合外科),一般也都有妇科、产科及儿科,但其它科室有没有就不一定了。 
   挂哪个科很重要,根据您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科室,例如老年患者的上腹部疼痛,挂消化科就按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看,挂外科就按胆结石想,挂心血管科就按心梗猜,挂呼吸科就按胸膜炎、肺炎查,病人往往一头雾水。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科室的诊治范畴,供您参考。
   (1)内科 凡诊治成人有关的疾病,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常归属内科,如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内分泌等系统的疾病,代谢、营养方面不协调等疾病;还包括诊治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胃溃疡。
   (2)外科 凡诊治的疾病需要用手术或手法治疗的归属外科。具体如内脏破裂、阑尾炎、结肠癌、胆石症、肠梗阻等等。
   (3)儿科 诊治未满12周岁儿童的疾病,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一般归属儿科。如小儿肺炎、小儿营养性贫血。
   (4)妇产科 包括妇科和产科。凡主要诊治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的归属妇科;主要诊治正常妊娠或异常妊娠相关事宜、疾病的,归属产科。
   (5)中医科  诊治范围广泛,治疗方法主要是中药、针灸、推拿等。
   (6)肠道门诊 凡诊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腹泻,归属肠道门诊。如食物中毒、痢疾等。 
  【温馨提醒】 在不知道该看什么科的情况下,为避免走弯路,有学者归纳出以下几步:一是看病前多从权威的书上和网上了解相关信息;二是先到社区医院首诊,到大医院看病时向导医人员询问;三是挂号时,可以先挂综合科室的号,如大内科、大外科、骨科、心脑血管科等,并听从分诊人员的安排;四是若始终不见效,就多问医生几个为什么,提醒其有没有可能是其他科室的疾病,并尽可能多地为医生提供疾病症状和相关信息。 
   3. 什么情况看急诊?
   急诊,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是指需要紧急诊断治疗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急救;对病人而言是指急发病症或是慢性病的突然加重。哪些情况须看急诊?凡是急性病(含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的)、慢性病急性发作、创伤、急性中毒以及异物进入体内造成生命处于危险状态的病人,都属于急诊的范围,如各类急性外伤或烧伤,突发性急性腹痛,突发性高热,可疑性传染病,各类休克,急性过敏性疾病,各种急性出血,心肺脑功能衰竭或多脏器功能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抽搐以及耳、鼻、咽、喉、眼、气管和食管内异物存留等。又如急性视力障碍、中毒、中暑、自杀、淹溺、触电等,均属急诊之列。
   急诊和普通门诊不同,分秒之差往往人命关天,病人和家属要学会尽可能地配合医生,提高抢救效率。

   那么,如何正确看急诊?
   (1) 看急诊时应先到急诊科挂号,先大致向护士陈述自己的病情和感觉,由护士初步判断病人病情的轻重、属于哪个科,并指导病人就诊,如果病人不陈述病情和感觉,极有可能会因为来回折腾而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
   (2) 病人看急诊时能带上自己以前在其他医院做过的客观检查的记录或住院病历,会为急诊科医生的抢救工作争取很多时间。很多人对自己以往的就诊记录很不重视,其实,这些东西对于急诊科医生来说,都是很珍贵的资料。去急诊科就诊不同于普通住院,医生不可能为病人做完所有检查才作出诊断。
   (3) 就诊时千万不要惊慌,要尽量说清患者的情况。用语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或者医生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切记在医生面前不要隐瞒真相,以免使医生抓不住重点而拖延了诊断时间或误导医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4)不要不停地催促医生,更不要威胁医生,这样只会让医生产生紧张情绪,从而影响他作出正确的诊断。
   (5)在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切忌在患者面前喊叫、哭闹,或者问医生“你看有危险吗”、“你看有救吗”等,以免使患者误解,从而出现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这都有可能使患者原有的病情加重,对救治产生不良的影响。
   (6) 医生除了告知家属患者病情外,还有可能给出几套救治方案供其选择,此时必须有一个拿主意的人作出果断的决定,因为按照现行的医疗制度,任何重大治疗措施必须家属同意或者签字后方可实施。所以,如果患者或家属不能及时作出决定,医生就无法实施治疗措施,就有可能延误最佳救治时机。

   【温馨提醒】 如果你得的是不那么紧急的病,甚至是慢性病,其实在急诊,并没有针对你的病的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品,而且化验检查并不是很全,辅助检查的设备也不是都能做的。不要仅仅因为白天上班,不好请假,而在晚上去看急诊。你得不到最好的药物,不能完成最好的化验检查和辅助检查。身体是自己的,工作是国家或者资本家的。仅仅为了不请假而在晚上看急诊,你为了节省一天的工资而放弃给自己最佳的诊断和治疗,又侵占了分配给急症患者的医疗资源,是损人不利己。 
    4. 选择医生
   选择医生是看病很重要的环节,甚至比选择医院还重要。有的人就是冲着某一个医生才去某医院看病的。因此在去医院之前就应该选择好医生。
   大型医院的门诊多同时有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普通号”和“专家号”有什么区别?普通号:优点是便宜,容易挂到,接诊时间相对较长,适用于首诊和诊断明确、容易治疗疾病的诊治,缺点是接诊医生年龄较轻,经验较少,让人不放心。专家号:优点是专科知识丰富,对疑难疾病有较高的诊治水平。缺点是费用较高,接诊时间短。 
   目前最令医生头痛的是“把专家门诊当普通门诊看”,且不说专家资源是否够,专家体能能否应付,如果没有一系列检查做后盾,专家的诊断水平难以发挥,况且,专家的特长更多是在治疗方面,把大量专家安排在门诊,势必导致治疗阶段专家的严重不足,后果严重。建议无论您有钱没钱,初诊患者先挂普通门诊,等一系列检查结果出来后,如果普通门诊的治疗效果不好,再有选择地挂专家门诊。
   另外,每个专家都有专业侧重,如何找到最适合的专家(急诊除外),可以从这几方面来考虑:通过医院内部工作人员或老病人做个初步了解,您这种疾病找哪位医生最合适,或者通过医院专家栏目的介绍和医院网上资料的介绍来判断、选择。对于疑难、重大病,选医生当然要选口碑,看了病的亲戚朋友都说好的,复诊病人都说好的,一般错不了。如果这些都做不到,那么可以首先看医师技术职称: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是医疗系统的职称,一般来说职称越高的,技术水平越高。其次是医生的年龄:有很多人迷信老医生,其实仅仅是在中医科如此,可能是年纪越大,经验越丰富。但对于外科来说,好的外科医生应该是体力好、手灵、眼尖,年龄三十岁到五十岁。而内科医生则选择上述两者之间年龄的为好。
  【温馨提醒】 不要频繁换医生。有了病,心里着急,刚看了一家医院,看完一个医生,病没好,又换另一家医院换一个医生看,这是不对的。很多疾病,只要不是外伤,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明明白白诊断出来的,门诊的初诊病人,有五分之一的人症状在这儿,病因却在那儿。第一个医生刚看出点头绪,又换第二个医生,又重头来过,浪费了时间,也耽误了治病时机。排除其他病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寻找到了疾病根源。因此,只要您认为这个医院、这个医生的技术和职业道德值得信任,就不应该轻易放弃,因为一个真正的好医生如果他自己的确搞不清楚,他也会给您好的建议,到那时您再换医生不迟。如果诊断明确后,可以多找几家医院了解一下治疗方案,从中进行选择,又另当别论了。 
   5. 选择就医时间
   看病前要做一点计划。一般来说,一个星期的头三天看病病人多,其它时间就相对少了。大医院一般都是上午看病的人多,而下午诊、午诊、夜诊病人相对来说还是较少,如果不是特别着急,可尽量错开高峰期。有些医院采取提前挂号的办法,可以通过电话、现场或网上预约的方式进行预订。很多医生并不是每天出诊的,您要事先了解清楚他的出诊时间,或事先与他约好。有些医生病人特别多,为保证看病质量,每次出诊限制了挂号数量,您要估计一下是否能看得上。
   【温馨提醒】了解看病的时间,错开就诊高峰。 
    6.叙述病情
   如何准确、全面的对病情和病史进行陈述?
   (1)要把主要不适的情况讲清楚。比如腹痛,就要详尽地陈述腹痛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具体是哪个部位疼痛,疼痛的感觉是连续性的还是阵性的,是突然发生的还是逐步明显的,开始的状态如何,剧烈的程度如何,是一直疼痛还是愈来愈痛,有没有牵涉到其他部位、疼痛部位有没有转移等。并要如实说出疼痛后作过的事情、吃过的食物和所服用的药物。
   (2)要陈述伴有的症状 如腹痛病人有没有发热,是先发热后腹痛,还是先腹痛后发热,有没有呕吐,呕吐的频度、内容、量;有没有腹泻,大便是什么样的等。
   (3)要陈述以往有无类似的疾病发作 如有,应说明曾经诊断的结果及作过什么检查,经过什么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4)要详细陈述这次发病后病情的发展过程 是否去过其他医院,作过什么检查和治疗,效果如何,最好出示医疗记录。 
   【温馨提醒】 汇报病史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由于种种原因,专家门诊的时间永远不够用,要想让专家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把握自己病情,看专家前应理清思路,哪些必须说,哪些可以说,哪些准备好(如果专家问就回答),一定要先做功课。当医生问您一些相关问题,不要隐瞒,也不要夸大,问什么您说什么,不要说些无关紧要的话。门诊医生最怕的就是表达不清、颠三倒四、重点不明的患者。 
   7. 遵医嘱
   最后医生会给您下医嘱开药。既然来医院了就应该遵医嘱。该吃什么药,该怎么吃药都应遵医嘱来,而不能擅作主张。很多人因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不遵医嘱用药,倘若医生不了解该药的副作用他敢给您开吗?因此,这不应该是患者要考虑的问题。但若有特殊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离开前记得询问服药注意事项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需不需要定期复诊等等。 
   您可以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医生,自己有何想法,多听几种治疗方案,权衡利弊后,疗效相同取其廉,这样医生既可以从专业角度为您制定治疗计划,又可以让你以最合理的价格得到最有效果的治疗。     
   【温馨提醒】多和医生沟通。如果您收入不高,生活不充裕,请直接跟医生说,相信很多医生会给您选择相对便宜的药品和治疗。不过同时相对便宜的药物也意味着疗效,特别是副作用的不同。 
   8. 保存好病历
   很多人习惯每看一次病买一份病历,这个习惯不好。病历上记载着你以前的病史和一些重要的检查结果,这些都是给医生提供的重要参数资料。如果没有这些资料,患者又描述不清,许多原本可以免去的检查还得重新做,这也会浪费时间和金钱。 
   【温馨提醒】就医后一定要保存好病历,复诊时携带。 
   俗话说: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医学是门非常专业的技术,凭借自己难以准确判断。看病是门大学问,最关键的还是学会去医院看病。学会看病不但能使疾病得到早期救治,还能节省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卫生院里什么科室最吃香?
头条文章
医护超极限!他们是如何扛下这一个月的?
医院哪个科室钱多、活少、心不累?
什么病挂什么科?超实用就医指南来了!
医生的衣服种类很多,你搞的清楚吗?门诊与住院医生有什么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