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神沼泽”中的毒药:读《维特根斯坦的侄子》
2014-06-26 22:31 

维特根斯坦家族一百多年来素以制造武器和机器著称,直到最后终于生产出路德维希和保尔,前者是划时代的哲学家,后者是有名的疯癫者,保尔是路德维希的侄子。这就是《维特根斯坦的侄子》零星提供的一些线索。依据这些线索,在此书中是找不到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任何踪影的。没错,此书与《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的作者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及其迷人的哲学毫无瓜葛,它只是疯癫者保尔的生平纪略,只不过这个保尔碰巧和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是叔侄关系而已。不过,这个小说人物形象的原型,正来自现实世界里维特根斯坦的侄子保尔,作家与其交往甚深,以至于有人把这篇作品当作散文而不是小说来读。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是一部典型的伯恩哈德式的充满了嘲讽、贬损力量的作品。它让一个冷酷刻薄的叙述者,也就是作品中的物主代词“我”,断断续续来讲述疯癫者保尔的故事,又通过对“我”与保尔的深刻交往而大量地“出卖”自己,结果读者会看到两个堪称古怪的奥地利人的嘴脸:愤怒、脆弱、神经质,挣扎于疯狂的边缘,但又能在疯言疯语中撕破面具、道出真相,尤其是某种似乎是独属于奥地利人的精神灾变———伯恩哈德的大部分文学主题都与此有关。

事实上,从已经译成中文的《历代大师》等作品来看,伯恩哈德的大部分“火力”并非是只针对奥地利人的。他持续不断攻击的,是一般人类身上都有的常见精神痼疾,诸如虚荣、虚伪、世故、冷漠这些东西,也包括对习惯势力的顺从之类“国民性”的愤怒,对没有头脑的人的耻笑,对意义的茫然之感等等。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也不例外,作品中的“我”因肺痨病住院,维特根斯坦的侄子保尔则因为疯癫而住院,作为同病相怜的莫逆之交,他们痛苦心声的交替流露,在互补中讲述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强烈厌恶,借用作品中对疯癫者保尔的一段描述:“他作为富人看透了穷人,作为穷人看透了穷人,同样他作为健康人看透了健康人,作为病人看透了病人,最终作为疯癫者看透了疯癫者,作为精神错乱者看透了精神错乱者。”这种骇人的诊断,可以说遍布于作品的任何地方。

伯恩哈德的意义是不局限于奥地利甚至欧洲的,他看上去是在孜孜不倦,为寄生的、腐朽的资产阶级世界里魑魅魍魉们制作标本,其中包括他自己的一副。他没有直接抨击法西斯主义,却让读者觉察到法西斯主义毒素的无所不在;他也从不正面讨伐政府或皇权,却总会让貌似秩序井然的权利结构暴露出愚蠢滑稽的一面。对于普通人随波逐流建立起来的某些价值观,某些自以为是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他更是常常给予毁灭性的嘲弄。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不被他讥刺挖苦的事物。他不是讨厌哪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受不了存在于社交圈、上流社会甚或是庸众们心中的“精神沼泽”。

在中文译者马文韬先生的序文中,曾提及伯恩哈德作品叙述上的“音乐旋律”和“音乐结构”特质,可能这样的主要通过语言来体现的艺术感觉,在翻译转换过程中会有所损失,所以汉语译本读来并不明显。不过,就《维特根斯坦的侄子》这部作品而言,还是可以看出某些端倪的。维特根斯坦的侄子保尔和叙述者“我”,并未如“讲故事者”和“故事”一般关系简单,而是并列平行,各自共同的和不同的经历交替出现,“我”甚至是主要的旋律和线索,是掌控话语权的最强音。从文学叙述方法上来看,那些不断地、随机性地飘忽进“我”脑海中的话题、画面,确有一种线性地演进的音乐特点,包括一些饶舌式的回旋与重复之类,作家对情节、人物、故事的完整性之类,基本不多做考虑,一切都在叙述终了时被遗弃了,读者得到的只是碎片般的记忆,仿佛连串音符、乐句在空气中的缓慢消散。

伯恩哈德的犟驴脾气,注定会惹恼些许中国读者,特别是一些自以为是有修养有知识的人士。他的那些在中国尚属稀缺的对精神污染的自觉,他专注于灵魂批判的小说立场,无疑是某种毒药,总会伺机发作然后以毒攻毒,或许会对多年来追逐西方的各种主义、方法和潮流已经疲倦了的中国作家有所助益?(《维特根斯坦的侄子》书评/殷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最近读了什么
【单向历】12 月 23 日,宜往复
强烈的精神感召力——伯恩哈德·海西格 Bernhard Heisig作品
约翰·伯恩哈德·巴赫 - G 大调序曲组曲_144p
奥地利艺术家伯恩哈德·沃格尔Bernhard Vogel (1961)
1661 年德国克里斯托夫·伯恩哈德 明斯特1泰勒 明斯特造币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