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动物是如何对抗感染的
Jason G Goldman 发表于  今天09:51

秦鹏/译)人类在一刻不停地与疾病作战。我们朝细菌发射抗生素导弹;向病毒投掷疫苗形状的手雷。我们把抗菌肥皂和洗手液做成的炸弹扔到所有能扔到的东西上。人类和寄生物(这是个涵盖了病毒、细菌以及大得多的寄生生物的统称)之间的斗争有着古老的根源。和猎食者、干旱或者饥荒一样,这种斗争对演化施加着强大的力量。

其他物种当然也面临着类似的威胁,一说起人类的情况,我们便不由得联想到寄生物每一天在自然界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被称为塔斯马尼亚恶魔的袋獾正在遭遇面部肿瘤病的流行,这是一种寄生虫造成的癌症。一种格外讨厌的真菌——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dendrobatidis)造成的壶菌病(chytridiomycosis)几乎扫荡了全世界1/3的蛙类。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多达90%的树袋熊忍受着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引起的性传播衣原体病。黑猩猩和大猩猩等大猿,甚至人类,都遭受着埃博拉病毒、肺炎和其他疾病的猛烈打击。

所以在我们只需简单地吞几片药之前很久,动物们就演化出了抵抗感染和疾病的机制,便也不足为奇了。那么其他物种到底发展出了什么样的抵抗机制?

密集生活的鲑鱼很容易迅速传播寄生性海虱。 图片来源:bbc.com

年轻的鲑鱼会召集起一只帮助者大军。幼年鲑鱼不够强壮,应付不了鲑鱼海虱的骚扰,有可能死于被感染的伤口。这种寄生物是一种属于桡脚类的小型甲壳纲动物,与其他浮游生物一起在海中漂流。2007年,海虱野生种群的迁移在智利人工养殖的鲑鱼和鳟鱼中造成了感染性鲑鱼贫血症的爆发。

但是鲑鱼和海虱的其他鱼类受害者相互之间有共生的关系,小一些的鱼类从它们的皮肤上吃掉海虱。无论在野外还是水族馆中,人们早就知道娇扁隆头鱼、贝氏隆头鱼、红纹隆头鱼、岩梳隆头鱼和rock cook是鱼类的保洁员。保洁员得到一顿美食,鲑鱼则收获了一份无疫证书。

20世纪90年代早期,挪威渔业技术研究所发现,通过向养殖围栏内引入上述以及其他清洁鱼类,他们便能够控制鲑鱼场中海虱的流行。一项实验发现,1条隆头鱼足以维持100条鲑鱼的清洁,另一项实验发现1条岩梳隆头鱼足以让150条鲑鱼保持健康。仅仅90分钟内,1条岩梳隆头鱼便能够从两条鲑鱼身上吃掉45只海虱。

埋葬死者

当有成员死亡时,其他蚂蚁会专门过来将尸体移出蚁穴。目前尚不得知什么样的细菌、病毒或者真菌会在蚂蚁尸体上生长,但是生物学家长久以来一直认为移除尸体的行为演化出来是为了保持群落的健康,因为死亡个体可能曾经或者将会受到感染。这在之前从未被证明过,直到最近。

红蚁群落可能很快遭到感染——但是它们有处理问题的办法。图片来源:bbc.com

今年早些时候,比利时研究者丽丝·迪兹(LiseDiez)和她的同事终于发现了支持这一假说的坚实证据。在50天的时间里,研究者们在实验室里培养了数个小红蚁(Myrmicarubra)群落。一半的群落可以像在天然条件下那样自由处置死者尸体,但是另一半群落被阻止那么做。从第8天开始,被允许自由移除尸体的群落成年工蚁存活率明显地高于受到限制的群落。了不起的是,受限制群落中的蚂蚁找到了减少接触尸体机会的替代机制。死亡的蚂蚁被转移到了角落,减少途径它们的个体数量,尤其是让它们远离发育中的幼蚁。在一些受限制群落里,蚂蚁从人工取水机上取下棉絮,仍旧努力地将死者“埋”在了下面。

从利用清洁鱼类,到隐藏死者尸体,减少动物与传染性寄生物接触的行为可能是在对抗疾病的致命压力过程中演化出来的,一如为了避免被尖牙利齿的猎食者吞噬,动物演化出了伪装。2004年对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里60种有蹄类动物的研究表明,它们尽管身处没有寄生物的环境,却还是会自发地清理自己的身体。换言之,清理行为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而不是皮肤刺激造成的直接、灵活的反应。尽管研究仅仅针对有蹄类,但似乎有理由认为整个动物界的自我清理行为——从大猫舔自己到灵长目从皮肤里挑寄生虫——都可能是以类似的方式演化出来的。

有时候动物的清理行为很像我们自己。这两只雪猴正在日本的温泉里洗澡。图片来源:bbc.com

 “在相对清洁的实验室、实地考察站和家养环境中,研究和观察接受过疫苗而且生病后会得到医治的动物,”兽医研究者本杰明·哈特(Benjamin Hart)1988 年在《神经科学与生物行为学评论》(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上写道,“很容易忘记早在人类拥有保护措施之前,动物们就已经在充满各种寄生物的环境中演化并兴盛了。”

卫生问题

我们人类也拥有多种针对疾病的内在防御手段。通过在人类排泄物化石样品中、在埃及木乃伊身上、在考古现场寻找寄生物,并将它们同已知会感染人类和其他猿类的寄生物比较,剑桥大学的研究者皮尔斯·米切尔(Piers Mitchell)辨别出包括感染肠道的线虫以及感染肝脏或者胆囊的肝扁钩虫在内的大量寄生物。我们可能拥有针对它们的内在生理防御,因为我们曾经与它们缠斗1百万年甚至更久。比起最近才见识到的寄生物,我们对付它们应该更加得心应手。起码理论上如此。

人类与内脏寄生虫已经斗争了几百万年,使我们演化出自己的防御手段。图片来源:bbc.com

那么当你为了对抗你自己的疾病和感染而抛出你拥有的一切——抗生素、洗手液、抗菌肥皂、疫苗,甚至辐射,究竟会发生些什么?曾几何时,创新使我们在对抗令我们生病的微观野兽的“军备竞赛”中处于上手。但是正由于我们享用着那些“人类防御措施”,我们可能颇具讽刺意味地把自己弄得太干净。我们可能把有益的、共生性的微生物和有害寄生物一起除掉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看起来不太讨喜的方法正在接受检验。早期的尝试表明,通过以吞食寄生虫或者粪便移植的方式把有益微生物重新引入内脏,很多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都可以得到治疗。

尽管我们认为人类处于上手,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病毒、细菌和所有其他生物也都足智多谋,已经针对我们的计策演化出它们的防御手段。毫无疑问我们将想出更加复杂的方法来应对威胁。但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从其他动物的清洁行为中,我们能否学到点什么,来帮助我们挺过对抗疾病的战争。(编辑:粉条er)

文章题图:bbc.com

编译来源

bbc.com,How animals deal with infectio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动物们没有抗生素,是如何应付感染的?
遇上传染病,动物怎么办?
BBC又出神片:动物纷纷表示,再也不相信人类了!
因为BBC的偷拍,动物们再也不会相信人类了04
90%海胆死亡,20000条鲑鱼丧命,如果你想看灾难的模样,这就是了
《生命的涅槃》:涅槃重生,大自然中生生不息的生命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