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过座以后就能随地吐痰了吗?
faye菲 发表于  2014-09-15 13:47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关于人类的道德感,研究者进行过相当丰富且全面的实验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建立在相对复杂的实验室设定之上。在日常生活,人们实际的道德或不道德行为有怎样的特点?政治取向和宗教信仰怎样影响生活中的道德相关行为?《科学》杂志上最新发表的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利用手机对生活中的人们进行了调查。

德国科隆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尔翰·霍夫曼(Wilhelm Hofmann)希望挖掘人们日常活动中的道德经历及其发展机制,以探究科学界和公众中存在争议的,有关道德感的重要问题。他和同事们开发了一个手机应用,对美国和加拿大地区1252名的成年人进行了调查:在3天的实验时间内,实验人员在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9点的区间内给参与者发送5条短信,参与者通过短信上的链接登陆网页输入数据。

1252名成年人通过手机参与了研究。图片来源:Wilhelm Hofmann

在每次访问中,参与者需要回答他们收到调查推送信息的这段时间内是否听说、目睹、实行或被实行了道德/不道德行为,并描述这些事件及其情境。参与者还需要对9种不同的道德情绪进行评分,包括当时所感到的罪恶感、幸福感(“你当时感到多高兴?”)和使命感(“你当时是否感到人生有明确的目标?”)。在分析所有参与者汇报的经历之后,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新鲜有趣的结果: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经研究人员评定,参与者报告的13240个案例中,只有28.9%属于道德相关事件,其中道德事件(15.3%)与不道德事件(13.6%)比例相近。有趣的是,参与者实行和被实行的多数是道德的行为,他们多发生在发生在公共场合、参与者家中、和亲戚朋友家中。他们听说道德或不道德事件的主要来源是人际交流、社会媒体、网络新闻或杂志,而且听回来的内容大多是不道德行为——通过人际交流和社会媒体获知的不道德行为是道德行为数量的2倍。

道德相关行为(灰色)占全部报告的28.9%。柱状图表示4类道德(白色)/不道德(黑色)经历占全部报告(左纵轴)和全部道德相关行为(右纵轴)的比例。这4类从左到右分别是实行、被实行、目睹和听说。图片来源:Wilhelm Hofmann et al. (2014) Science

政治和宗教怎样影响道德相关行为?

研究者把报告的道德相关行为分类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不能被传统的六维度道德模型概括,他们将道德模型扩充,增加了诚实/不诚实,自律/不自律两个维度。研究者发现,从参与者的手机上报的事件所涉及的道德维度会受到参与者政治取向的影响:自由主义者更多提及公平、自由以及诚实层面的事件;而保守主义者更多提及与忠诚、服从,圣洁这几个维度相关的道德经历。

自由主义者(蓝色)和保守主义者(红色)的报告在道德概念不同维度上的分布。传统道德模型6个维度由上至下依次是关心/伤害,公平/不公平,忠诚/不忠诚,服从/颠覆权威,圣洁/堕落,自由/压迫。研究者补充的最后两个维度是诚实/不诚实,自律/不自律。图片来源:Wilhelm Hofmann et al. (2014) Science

以往有观点认为,宗教信仰可能促进道德行为而抑制不道德行为的发生。然而这项研究的结果提示,实情并非完全如此。事实上,有无宗教信仰与报告的道德相关行为没有直接联系,他们在实行道德或不道德行为方面没有显著差异。霍夫曼和同事指出,尽管有宗教信仰的人所报告的不道德行为更少,但这并不说明他们比无宗教信仰者更少实行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只是更少听说不道德行为——而这很可能是选择性暴露(selective exposure)所造成的结果。但另一方面,有宗教信仰者经历道德/不道德行为时情绪反应更强烈。他们在实行善行时更自豪,受惠时更感激,经历不道德行为时感到更羞愧、尴尬和恶心。

  

有宗教信仰者(红线)和无宗教信仰者(黑线)实行道德行为(左)和不道德行为(右)后的情绪反映。八个情绪维度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欢欣的,感激的,生气的,轻蔑的,内疚的,羞愧的,尴尬的,恶心的,自豪的。星号的表明该维度上有宗教信仰者和无宗教信仰者有显著差异。图片来源:Wilhelm Hofmann et al. (2014) Science

道德传染与道德松懈

最后,研究者试图对道德/不道德行为进行预测。他们发现,参与者被实施道德行为后,其做好事的可能性上升,这符合“道德传染”(受他人道德行为的感染而实行道德行为)理论。而不幸的是,当参与者实行一次道德行为后,当天再次实行道德行为可能性降低,相反实行不道德行为可能性升高,即发生了“道德松懈效应”。为了增强全社会的道德风气,找到传染效应适用于公共政策的原则,和设计机制削弱松懈效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4类不同的先前行为发生后,当天至少发生一次道德行为(左)和不道德行为(右)的概率。先前行为从上到下依次是实行道德/不道德行为,被实行道德/不道德行为,目睹道德/不道德行为,听说道德/不道德行为。图片来源:Wilhelm Hofmann et al. (2014) Science

(编辑:Calo)

参考文献:    

  1. Wilhelm Hofmann, Daniel C. Wisneski, Mark J. Brandt, Linda J. Skitka. Morality in everyday life. (2014)  Science Vol. 345 no. 6202 pp. 1340-1343

文章题图:thegeekgeneration.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宗教信仰
美机构:2075伊斯兰教将成最大宗教
关于信仰,不可不知
人一天中哪时容易撒谎?
全球书情 |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学术前沿选读 | 洪水?瘟疫?恶劣环境催生宗教道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