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钩 : 曾经的“礼仪之邦”

吴钩 今天 09:15


我居住的小区,有一天新开了一家士多店,老板是个四十岁上下的日本男人。我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只听说他娶了一位中国太太,便随着夫人来华定居。这家士多店你看不出有什么东洋特色,卖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国产日用百货。不过,只要你推门踏入店门,坐在柜台后的那个小老板必站起来,笑容满面,用蹩脚的中文说:“您好。欢迎光临!”你离开小店,不管有没有购物,日本老板也会起立致谢:“谢谢。欢迎再来。”我在中国人开的商铺,可是从未见过这么讲究礼仪的服务。

小区还有一家寿司店,我以前常去那里吃饭。老板也是日本人,一对头发苍白、面目慈祥的老夫妇。我经常看到这对老人站在店门口迎宾,见有食客走过来,就鞠一个躬:“一啦夏一嘛塞。”我虽不识日文,但听多遍了,也明白那是“欢迎光临”的意思。

日本人对于礼仪的讲究,让我感触挺多的。忍不住想起几年前,我太太曾带着一群学生到北京参加夏令营,期间去了一个国营商店,准备让孩子们买点礼品回家。但那地方的营业员,不知是认定小朋友没有什么消费能力,还是对上门的生意根本不感兴趣,面若冰霜,鼻孔朝天,一副别人都欠了她三吊钱的样子,连向她们询问价格都爱理不理,还警告小朋友:“走开走开!这是国营商店。”我太太回来跟我说,皇城根下的人,果然浑身都是骄傲。

相信很多到过日本的中国人都应该会暗暗惊叹、感慨日本人对礼仪的考究。这个国家的孩子走斑马线过马路,都会向停车让道的司机恭恭敬敬鞠躬致敬。但我认为,更需要感慨的是,日本人的这个礼仪传统,基本上是从中国学过去的。从前我们的中国,郁郁乎文哉,礼仪之邦,讲的是“温良恭俭让”,只不过后来变得“横僿不文”了而已。

有一张在网络上传播很广的老照片,说的是清末民初时,来华创办广济医院的英国医学博士梅藤更先生,一日在医院内查房,一名四五岁大的中国小患者向梅医师鞠躬致谢,晓得中国传统礼数的梅医师,也深深鞠躬回礼。每次看这张照片,我心底都有一个感想:这才是“温良恭俭让”的中国。

近日翻检中国商业传统的材料,发现以前的中国商人做生意,其实也是非常注意“待客以礼”的。

《清稗类钞》“农商类”记载,“(清代的)京师、广州各肆,凡值交易而不成者,亦怡悦其颜色以对之。如交易已成,则于买主临行时,必致声道谢,虽数十钱之微,亦然。其意殆谓,吾既设肆以求利,则无论买者出钱购物之多寡,皆为我获利之源,衣食之本,故虽一钱之贸易,亦不可不谢也。”

民国时上海名医陈存仁先生的回忆录《银元时代生活史》也提到一个细节,可作旁证:“我到北平的目的,是搜购古籍;我的太太则常到大栅栏一带购买皮货和玉器,他们总是恭而敬之地先给你砌上一壶茶,随你挑选货物,他们都和蔼可亲地在旁招待,加以说明。但那时我们的经验不够,所以常常翻了半天,他们取出皮货、玉器多到几十件、上百种,仍然未能决定,但是即使一件不买,他们也不会横加白眼,绝无怨言,临走时,他们的掌柜还要站到店门口抱拳恭送,希望主顾下次再来。”陈存仁笔下的“银元时代”,为晚清—民国时期,彼时传统文化虽面临严重挑战,但礼仪习俗仍得保留。

以前有商谚说:“来有迎声,走有送声”,说的便是商店待人接物的礼仪。清代武安商帮开设的药店,每当顾客上门,伙计要有迎声:“您老一向可好?”然后点烟、倒茶、续水、让座,都有一套讲究。顾客出门,伙计还要有送声:“没事串门来!”千万不能说“欢迎您再来”,因为开的是药店。顾客的感受,商家应时刻注意关照。

做生意的礼待顾客,用所谓的“经济人理性”也可以解释: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下,货比三家,你的服务态度好,才可以留住回头客。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商店才会不知道尊重顾客,那就是顾客没有选择权的时候,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过,我小区那个日本人开的士多店,三天晒网,两天打渔,似乎并不在乎生意的好坏。他平日表现出来的礼节,显然不是出于什么“经济人理性”,而是出自文化的自觉。

礼仪需要养成,需要文化的滋养。今天许多人都在讲复兴传统,我个人觉得,别的先不说,“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礼节,首先需要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家开了300年的杂货店,如何用10年时间从惨淡经营到涅槃重生?
日本人的30条生意经 不可不看
高人取店名
实体店铺经营中的“魔鬼细节”之关于商品(值得收藏)
跳出连锁思维怪圈,打败麦当劳的日本汉堡店
神预言 | 亚马逊将再次碾压实体书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