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饮馔小札:烟火气
2015-07-25 13:02 | 豆瓣:鱷魚飛行?

我喜欢在黄昏中进入一个城市,看着万家灯火,昏黄中朦朦胧胧,传出钢琴声、吵架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空气中飘荡着炸丸子熘鱼片炒青菜包饺子的气味,笼罩着浓浓的烟火气,你会觉得在人世间当一个俗人真好。

我们小时候做饭都用燃煤炉,习惯了烟火的气息。冬日,能弄个炭盆,在灰烬里扔几个芋头,煨熟后几人分吃,温软滑腻,若能蘸点白糖,那更是给个县长都不换的。现在家常做饭用天然气,清洁、方便,不会烟雾缭绕,有人反而怀念起乡村的“柴火灶”来。有些农家餐馆瞄准需求,搞起了差异化经营,门口摞以树干劈柴,专门以“柴火灶”相号召,用果木的清香和木柴特有的烟熏气息烹饪菜肴,让你一次怀旧个够。

偏偏有人不喜欢烟火气。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和父亲回宜兴探亲,一家近亲也从香港归来。那时香港在我眼里是高不可攀的所在。果不其然,她那十几岁的孩子就是吃不惯用煤炉煮出的米饭,非说有一种煤烟味。后来只有用香港带来的电饭煲来煮米饭,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电饭煲。我想那孩子真是作。

其实,烟熏味也是别有风味。你想,我们常吃的熏肉、熏肠,不就是在传统的腊制工艺之外,又多出烟熏这道工序,以满足你吃出烟熏火燎的气息么?

炊烟历来是人间况味的象征,历代诗人们多有吟咏。如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陆游的“炊烟漠漠衡门寂,寒日昏昏倦鸟还”,蔡襄的“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刘基的“炊烟忽起桑榆上,散作鲛绡抹半林”,等等。看到了炊烟,就如倦鸟归林,人们就看到了希望,就有了归属感。

有烟火气就意味着入世,而恬淡无为则意味着出世。我们都是俗人,一天到晚活得生气盎然、八方应和、脚不沾地、其乐融融,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不少,这样的人不可能没有烟火气。但是,在忙着供房子、养车子、送孩子、陪妻子之余,适当抽离一些,用出世精神来观照入世,亦不失为调养精神之道。


记得第一次看到弘一法师的书法,我不禁倒抽一口凉气,才知道什么叫做“没有烟火气”。那真是到了无欲无求、无爱无嗔的地步,不讲求笔法而又自成一体,无所谓美丑而又无可挑剔,似一仙僧嶙峋飘逸而来,不带一点风尘,真有《菜根谭》所谓“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的境界。我看到的只有一个字:“静”。

其他人的字,或多或少都有些烟火气。康有为,字似螃蟹伸爪;郑孝胥,则像将军着甲;金冬心,状如臃肿老翁;就连齐白石,也一副贩夫市菜之形。当然,这不是不好,我倒喜欢这入世的风味。前几天观张之洞致张佩纶一则手札,颇有意思:“张家口熏肉信是香美,感谢感谢。但不免如審配所云,但恨少耳,一笑。之洞再拜。”人世间离不开凡俗的交往,这亦有浓浓的人情之美。

2015年7月13日,小鲜馆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又见炊烟》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故乡的烟火气
家里的烟火气
朗诵:烟火气,是生活的最大底气
烟火气,是生活的最大底气
烟火母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