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畏惧

2015-09-09 00:02 | 豆瓣: 

先讲个小故事。我的先生是邵阳隆回人,家住在司门口。第一次见家长时,我对隆回这个地方充满了未知的好奇心,在去老家的汽车上询问他,司门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老家是个什么样的房子?他竟打趣地戏弄我:“我家可是当地的大户人家,深宅大院,朱门拱梁,爷爷那辈是淘金的,在当地可算得上是富甲一方。”说笑归说笑,我才不信他的鬼话,唯一一点取证的是我的先生的确从小就过着少爷生活,因为是长孙的缘故,最得奶奶疼爱,别看着他是山沟沟里的泥巴娃,可从小到大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结婚后,我的先生经常同我讲起在隆回的生活,早晨起来,奶奶在厨房里张罗着早饭,有煎得香喷喷的鸡蛋和白面条。山里人把鸡鸭鹅看得重,鸡蛋更是舍不得吃,要在赶集那天,拿到镇上去卖钱。可奶奶出于疼爱,硬是扣留了一部分鸡蛋给他补身子。后来读书,他去到镇上上学,奶奶每天中午做好了饭菜,等着他回来吃饭。有几次,我的先生嫌菜里没肉,竟赌气不吃就去学校了。奶奶担心他饿肚子,去隔壁贩肉的邻居家割了半斤猪肉,炒了一碗辣椒炒肉,放进竹篮里,从家门口走到镇上的小学给他送去。逢年过节,家里的糖果也属他吃得最多,奶奶出于私心,还偷偷藏着零嘴,独自给他一人享用。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我的先生很爱他的奶奶,经常同我讲起和奶奶生活的场景,曾与我多次观看台湾电影《童年往事》,他说,电影中的一切与自己非常相像。特别是奶奶站在马路边喊着阿哈的场景,令他想起了小时候,自个儿在山上玩耍,奶奶站在家门口对着河流呼唤着他的名字。

我和我的先生有着完全不同的童年,我在成年之前,绝大数过着漂泊的生活。小时候,是身体在外飘荡,长大后,是心在外飘荡。但唯一我们相同的是对家的渴望特别强烈,在性格方面也非常接近,这使我们很从容地走到了一起,组合成了一个家庭。

过年的时候,婆婆捎人给我们带了许多腊货,邵阳猪血丸子、腊肉、腊鸡胗、腊牛肉……腊鸡胗是见家长那一次,奶奶专程给我们熏制的,我只是在饭桌上吃得比较多,又无意间对奶奶说了句客气话,夸赞她的手艺好。奶奶竟都记在了心里,过年期间,在厨房里给我们熏了很多腊鸡胗,说是我喜欢吃,要我带点去长沙。

我还记得当时在隆回老家过年时,我的先生和公公站在厨房后的柴房里在商量事情,说是奶奶为了给我们熏腊货,不小心把柴房给烧了,万幸的是老人家没有受伤,只是那些堆积在柴房里的圆木头被烧了个精光,都是公公从山里砍伐下来,一根根扛回家的,本想着等着开春了,好拖到镇上给别人盖房子用。可见我的先生在奶奶心中的位置是多么重要,重要到她也是如此喜欢我这个儿媳妇,因为随口一句客气话,竟都记在了心上,恨不得给我们熏一年的腊货就好。

在老家过年,都有杀年猪的习俗,年夜饭也主要以腊货为主,腊鸡、腊鸭、腊肉,一整只,一大块摆在盆子里,先是在厨房里敬灶神,灶王爷吃了,一高兴就会在玉皇大帝前说好话,替全家人求福求平安;接着端到客厅的神龛前敬先人,祈求先人们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心想事成;最后又端回厨房,将整鸡整鸭大卸八块后,才可以吃了。奶奶那一辈人对食物是有畏惧感的,只要是重大节日,这种以食物来敬神的仪式是相当隆重的,就像国外在吃饭前都会对上帝祈祷的仪式是一个道理。

虽说我居住在城市,我的先生生活在农村,在吃方面,他要比我挑剔得多。每次我做青椒炒腊肉,最先被吃掉的就是腊排骨,这可是腊肉里的精华,接着就是腊肉,最后只剩下那些油腻的肥肉。我的先生不吃肥肉的,我又舍不得倒掉,每次只好将肥肉最上层的猪皮剥下来吃掉,然后用小塑料袋装好,第二天上班带出门,送给楼下麻将室养的大黄狗吃。

除了肥肉以外,我的先生还有许多东西是不吃的,他不爱吃蔬菜,每次的青菜几乎是我一人吃。吃鱼吃肉,他也挑得精细,排骨,不喜爱其中的脆骨;肉,不喜爱五花肉;蒸鸡烧鸭,不喜爱鸡皮和鸭头……他甚至还笑话我竟然喜欢吃鸭舌头。有时候,我觉得我的先生在饮食方面像外国人的生活习性,一不怕浪费,二极少吃动物内脏,三不喜吃猪蹄、鸡爪和鸭掌。

啃腊肉上的猪皮时,我总是想到了我的母亲,她是一个爱吃的人,母亲的饮食习惯与个人生活有很深的联系,因常年累月跟着父亲在外做苦力活,自然喜欢吃肉,也爱吃口味重的菜。她有个习惯,一个月总会开一次大荤,吃一次红烧肉或猪蹄。用文火煨出来的五花肉,在顶板上切成肥厚肥厚的一块块,热气腾腾地搁在白米饭上,一口米饭合着一块肉,吃得津津有味。腊肉也是如此,猪皮上的毛烧尽,用菜刀刮干净,隔水蒸熟,切成大拇指厚,再下油锅和大蒜青椒爆炒,也是一块块往嘴巴里送,吃得满嘴流油,不亦乐乎。在母亲这里,我总能真正感受到食物带来的快乐与满足。

我的先生对菜肴的要求苛刻,我是能理解的,这和小时候的生活习惯有直接联系。但独独对倒饭,我是无法忍受的。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便教导我,吃多少就添多少,切不可贪多。可贪婪,是小孩的本性,有次我因添饭太多竟留下小半碗米饭,实在是吃不下了,直接倒在茅厕里。母亲看见了,狠狠地打了我一顿,又告诉了我一件事情,好让我加深印象,下次不再就犯。母亲说以前住在西洞庭湖,远房的姨奶奶在年轻的时候,家境好,每天都有红烧鱼和猪蹄吃,用小火煨出来的猪蹄,汤汁浓郁,油脂足,姨奶奶吃不完,每每都倒掉了。后来老了就“反枯”(家乡话,意思是指遭报应。)穷得捡别人家的烂叶子吃。母亲的训斥总是能起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一个心理还未成熟的孩子而言。小时候,我就有很重心理阴影,对食物有一种很深的畏惧感,碗里的米饭哪怕是吃不完了,也会留着第二天炒剩饭继续吃掉,绝不浪费。

我的先生就是这点令我很恼火,他倒饭的时候,表情很是从容,我责备道:“公公婆婆在的话,你可会这样浪费?”他从不和我在吃的上面发生争执,依着我去责备。每每倒饭,我总是不冷不热地说道:“春上时分,你就不怕炸春雷。”他反问道:“什么是炸春雷?”

“炸春雷”这个也是母亲说的老话,是指小孩子将剩饭倒在茅厕里时,天老爷在看着,等到春天里打春雷的时候,会被雷打中,是天老爷的发脾气,惩罚那些亵渎食物的凡人。我曾被母亲吓唬过好几次,那场景到现在都记忆深刻,母亲站在阳台上晒火焙鱼,天空黑压压的,时不时地炸出一声巨大的雷声,我吓得哇哇大叫,揪着母亲的衣袖,连连喊怕。母亲一脸淡定地说:“你看我怕吗?我不倒饭,不浪费粮食,天老爷就不会惩罚我。”他听我这般说,笑话我迷信:“照你这么说,外面饭馆里的炒菜师傅岂不是要被春雷打死。”我振振有词地说道:“这个问题,我也问过我的母亲,她说浪费粮食的人,死了到阎王爷那里去会变成饿死鬼。”母亲的话虽说迷信荒谬,但无非是用这种老一辈的方式告诫我们不要糟蹋粮食,要珍惜现有的生活环境。

我这么说过两次后,他竟改变了许多,不再轻易浪费粮食。有次吃饭,他搁下半碗剩饭,叫我不要倒了,放在冰箱里,第二天再炒蛋炒饭给他吃。我笑着问道:“咦,怎么突然变了个人似的?”我是先生腼腆地抓了抓头发,回答道:“我怕炸春雷。”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百字微小说︱玄而又玄
邵阳人,熏腊肉,你家开始了没?
为你祈福
欢欢喜喜过大年
谈孝顺
【丝路新散文全国征文大赛】张橙子|祖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