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百科 487期:从《毒枭》看美国扫毒

2015-09-18 15:53 | 网易新媒体 


美剧《毒枭》

  神剧家家有,Netflix特别多。

  因出品《纸牌屋》而获得无数拥趸的Netflix最近又以一部《毒枭》怒刷存在感。还是一次性放出全部剧集,讲述的是哥伦比亚毒枭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戈维利亚的传奇故事,节奏明快,风格独特,点赞党根本停不下来。

  电视剧虽是改编,但也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毒贩们和哥伦比亚政府、美国毒品管制局DEA直接对抗的情景。大毒枭气焰嚣张,不仅建立庞大的贩毒集团,把毒品卖到美国,而且购买先进武器,装备自己的“家军”,公然与政府开战。被派遣到哥伦比亚的美国DEA探员,背靠美国军队,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启“后院”扫毒战。


哥伦比亚大毒枭戈维利亚

  “山姆大叔”苦毒久矣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国,全世界生产的毒品有60%以上被美国市场吸收。但是美国本土生产的毒品却非常有限,大约只占美国毒品年消耗量的0.1%。供需之间的巨大不平衡正好向拉美“银三角”提供了生产和销售毒品的机会。哥伦比亚是“银三角”最大的毒品生产国和贩运国,美国销售的海洛因和可卡因有近90%都源自哥伦比亚。

  随着美国国内毒品问题的日益严重,美国政府也越来越关注自家后院这个大毒仓。为了从源头进行扫毒,哥伦比亚自然就成了美国“扫毒战”的重要战场。

  在里根总统时期,美国的扫毒政策正式形成了以境外禁毒为主的“供方战略”,把禁毒的重点放在毒品生产和销售环节,加强对毒品源国家的支持。后来的布什政府又强化了这一战略,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最便利的禁毒方式就是从根源着手,消灭毒品作物和加工实验室”。


DEA在哥伦比亚扫毒——《毒枭》

  根据统计,在里根和布什政府时期,美国70%的反毒战费用于减少毒品供给,30%用于减少国内毒品需求,“扫毒”由国内政策变成了国外政策。不过这样强行向拉美国家推广扫毒政策,也激发了拉美国家强烈的反禁毒情绪和反美情绪,美国甚至被扣上了“外交霸权主义”的帽子。

  扫毒军事化

  美国最初的扫毒战并没有获得军方的支持,因为在国防部官员看来,军队介入扫毒可能分散冷战背景下“保护美国国家安全”的精力——彼时美国军方意在“反共”,对“扫毒”兴趣不大。这一点在《毒枭》中也有体现,当DEA探员要求军方参与打击毒枭的行动时,军方官员却以对付哥伦比亚左派游击队更重要为由拒绝“扫毒”。


哥伦比亚游击队更受美国军方注意

  80年代后期,苏东发生剧变,戈尔巴乔夫表现调解的姿态,美国军方开始解除顾虑。尤其是哥伦比亚总统候选人被毒贩刺杀身亡后,美国军队对“扫毒”的态度也开始改变。“毒品政府”被看成和共产主义的威胁一样糟糕的东西。在美国看来,“如果哥伦比亚沦陷了,这一地区更小更不稳定的政府就会成为下一个目标”。

  冷战结束后的裁军要求,国内民众的禁毒狂热,以及政府与总统给的压力,反而让国防部认为“反毒”代替“反共”或许是保持军队实力的重要方式。因此,美国军方开始更深入地参与到针对拉美毒源国的战斗中。

  “宁要哥伦比亚坟墓,不要美国监狱”

  1979年,哥伦比亚图尔瓦伊政府与美国卡特政府正式签署引渡条例,开始向美国引渡本国的毒贩。原本天不怕地不怕,甚至敢跟政府对抗的哥伦比亚毒枭们开始紧张了,因为他们知道在哥伦比亚坐牢跟在美国坐牢完全是两件不同的事。


哥伦比亚毒贩被引渡至美国受审

  在哥伦比亚,政府和议会已经被毒贩的金钱攻陷,监狱也没有幸免。坐牢对毒枭们来说只是换了一个居住环境而已,生活并没有太大变化,可以随意开趴体,照样指挥外面的毒品生意,想越狱完全看心情。但是在美国,坐牢就真的是坐牢。

  从1989年9月6日到1990年1月,哥伦比亚政府向美国一共引渡了13名贩毒分子。这13名被引渡者都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处了8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而且不允许任何保释,这对哥伦比亚的贩毒分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毒枭开会商讨抵制“引渡”政策——《毒枭》

  为了抵制引渡,毒枭们开始跟哥伦比亚政府进行谈判,谈判的筹码就是各种绑架暗杀恐怖袭击。毒贩们成立“可被引渡者”的恐怖组织,威胁只要政府向美国引渡一人,就要杀死5名哥伦比亚人。就在贝尔科政府向美国引渡13名贩毒分子的期间,毒贩们就制造了273起炸弹爆炸事件,造成哥伦比亚400多人丧生以及数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哥伦比亚贩毒集团这种“宁要哥伦比亚坟墓,不要美国监狱”的行为因其经济社会代价太大,哥伦比亚国内民众大多数人都主张政府放弃这个引渡政策。

  纠结的哥伦比亚政府

  政府对引渡条例感到很纠结。一方面他们觉得美国的援助可以很好地帮助哥伦比亚扫毒,另一方面又觉得引渡条例涉及的不仅仅是司法问题,还是主权问题,应该慎用美国的力量。再加上毒贩们的威胁和挑衅,政府在引渡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引渡条例”最早由图尔瓦伊总统在其任内签订,后来贝坦库尔总统表态更愿意依靠本国的司法体系来实施禁毒,反对美国的干涉。但时任司法部长拉腊被麦德林贩毒集团暗杀一事激起了总统的强硬的禁毒立场,大批量重要毒贩被引渡到美国。

  1986年12月,哥伦比亚最高法院根据“严格的法律意义”,裁决哥美引渡协定不符合宪法,但遭到了总统巴尔科的驳回。引渡条例在1987年被取消,后来因为总统候选人被暗杀,1989年又被重新恢复。

  1990年12月,加维里亚总统上台执政仅7个月就向议会提交了“禁止把在哥伦比亚出生的本国公民引渡到美国受审”的法案,最终议会以51对13投票结果通过“禁止把在哥伦比亚出生的本国公民引渡到美国”。


哥伦比亚新总统与美国DEA谈判——《毒枭》

  哥伦比亚的“不引渡”政策激怒了美国,一些美国官员对哥伦比亚这一政策提出批评,认为哥伦比亚司法机构还不能做到不受贩毒恐怖活动的恐吓而对毒贩作出应有的裁决。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谦·韦伯斯特对哥伦比亚的宽大政策感到失望。他说美国曾强有力地支持过他们的扫毒战争,但他们自己却打退堂鼓,不履行引渡条约。

  不过哥伦比亚的主权意识越来越强烈,1994年,美国发表报告指责哥伦比亚对卡利贩毒集团软弱,遭到加维里亚政府斥责。面对美国政府的压力,后来的桑佩尔总统开始发飙:我们与毒贩进行斗争,过去不是、将来也不是任何外来压力的结果。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权力教导我们如何与贩毒罪行作斗争。


北美毒品走私路线图

  克林顿担任总统后开始反思扫毒战中“供方战略”,认为在那样的战略下,拉美毒源国很难成为美国真正禁毒盟友。随后他开始把控制毒品问题的重点由国外转向国内,特别强调国内的公众教育和康复治疗。并开始大幅裁减禁毒人员,减少拨款。

  美国在拉美的扫毒战成绩如何,谁也无法给出一个定论。如果单纯从引渡的毒贩数量,麦德林和卡利两大贩毒集团先后被瓦解来看,似乎成绩还不错,但是相比美国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这样的结果好像有点微不足道,而且最重要的是拉美生产的毒品并没有因此就在美国绝迹,美国的毒品问题依然严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墨西哥毒贩都是为他打工?看看最终被美国灭掉的哥伦比亚大毒枭
墨西哥第一个贩毒帝国,它是如何被扳倒的?缘起于一丧心病狂命案
哥伦比亚的噩梦,传奇毒枭巴勃罗(上)
史上最成功的毒枭:豪车美女无数,烧100万现金只为取暖!
讲真,这部剧精彩到你用流量看完都不会觉得心疼!
一毒枭兄弟被引渡后,交给大国21亿美元,他们子女从此不予追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