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流宛转,风物堪怀
2015-12-19 04:01 | 豆瓣:王这么

采茶、养蚕、莲市、西湖香市、清明果、乌米饭、木莲豆腐、梅子酱、桂花糖、小巷子里的麻糍与葱包烩……

从季节写到风土,从植物写到吃食,这是一本现代江南风物志,读完之后,才觉它说的远不止风物,甚至不可当成一本闲情读物来看。它还让人从无所用心中惊动,抚卷时,有一种猝不及防,让人忽然眼里升了雾气。

它让人想起,生命是如何流转,时间是如何流逝,包括我们在内的一代代人,又是如何在大地上留下些末痕迹。

人在大地上生息,人身上打着他故乡草木的烙印,人生如逆旅,人在漫漫旅程异乡,被时代的风吹动如草,却总有一些细微又坚实的寄托与牵念,顽强地保留在日常深中——这大概就是”风物堪怀“的意思所在,也就是《武林旧事》、《东京梦华录》一类传统风物志的精神所在。

这本书有继承传统,诗意、风雅、温厚的一面,同时,它也具备着强而有力的现代思维。白纸黑字历历分明之间,有着田野工作者的务实与严谨。 回忆、记录,整理与考证,所有一切乡土经验,都从实处来,脉络分明,思辨清晰,不沾一点儿滥情。

城里的小清新下乡,只看到秧苗绿,走地鸡肥,农人淳朴,一片田园风光,却不知劳作本是最艰辛脏污的事。媒体追赶时尚,一味讴歌乡土,亦常不肯直视乡土的困境,及其与现代生活的背离。乐天的这本书,却是一切都直面着,一切都踩在实处,是和所有流行标签如:“小清新”、“小资”、“田园”等格格不入的。

唯格格不入,才卓异斯人。乐天的文字功底,是我所读过的中文界最为扎实的作者之一。而好文字也不算稀罕,稀罕的是文气尤佳。

清代笔记里说京师盲眼僧,擅闻文章之气,闻了《西厢记》,是脂粉气,闻《三国志》,是刀兵之气。闻到韩、柳等古文大家,大呼妙哉。有秀才好事,拿了自己文章来试,盲僧一闻说“必是你的大作”,怎生知道?答曰:“有些屁气。”如今许多图书,屁气还未必,只是各种泔水气、鸡精气、香水混着胳肢窝气、落雨天的二手铺子气……气味好的并不多。请盲僧来闻,任他道行高,总也要闻出个神经衰弱,消化不良吧。

兼具生命的意识,史志的情怀,审美的高超, 乐天的这本书,文气是清而正、简而明的,如果硬要形容的话,就像是极目远望处的一抹朗秋晴空。

大气,质朴,通透,既有发自灵魂的诗性,也有来自于头脑的理性之明、意志之坚。

清隽之处,有似周二先生,但又更多柔韧,更多温软和平,不似周二先生那般寒凉。散淡、谦朴,富有人情味,这些特色中,也能隐约瞥到汪曾祺先生的一点儿影子。但到底,和他们都不是一回事的。乐天就是乐天她自己。

乐天曾经说过,想做一个专注的手工艺者。她审美天赋高,心灵手巧,又肯下拙工夫,就是日常游戏之作:竹灯、香包、花笺、草木染……都精巧、实用而美丽,有独此一份的灵秀。我忝为朋友,曾经获赠一二,明明是日用品,不用也似乎对不住手作者,就是欢喜得舍不得用,藏在柜子里,得闲拿出来看一回。

乐天做这些手工品,如同她写文章一样,都不多做,一旦动起手来,就是十成十的认真。

祖辈相传如薪火,纸上得来似人提灯,亲身实践如鱼饮水, 手工艺者的认真,是一分一厘都无取巧的。唯有下尽了拙功夫,才有最终的浑如天成。当然,写文章也是如此。

靠文辞与煽情成就的作品,终归是不耐得细看。就如九纹龙史进遇见师傅王进之前使的那一身枪棒,原地使得风车儿转,只是,怎么说呢?“赢不得真好汉。”


乐天是真好汉,是真风流。真风流,所以难描难画,书评难写。可是读完了,心心念念,又总想说点什么,说多说少不够。只好把读书笔记摘抄一点放着。

书名《无尽绿》。

乐天在书中讲她儿童时,住长江南岸。倚江流有一带竹林、桑田,鱼塘,堤上生枫杨、水杉、枳椇、苦楝、翠竹。

“河流乡土,俱在更远处绵延的山峦的怀抱中。堤埂近江的斜坡上,漫漫的芦竹林蜿蜒无尽。芦竹青叶衬着狐狸尾巴一般的穗子。江边一带的土地分割俨然,遍植着桑树与油菜……”

我读到此处时,禁不住生起江流宛转,江月年年之感。

无尽之绿,是江南的绿,也是生命的绿。

“夏秋的午后,因为害怕时间在莫知莫觉的睡眠当中,空空地流逝过去,我是不肯午睡的。”——我也是这样。虽然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知道时间的易逝,可时间还是滔滔地从手里流过去了。

乐天写她不肯午睡,到了溪边也只是无所事事游荡。摘了木叶子来吹,在叶子背后刻字,嚼一种小草名“杠板归”的三角形叶子来吃,等等。

“杠板归”的叶子是酸的,我小时候也嚼来了吃。也常痴痴凝望它色彩变幻的小圆果实,觉得如宝石。

“这一方小世界,安放在午后的静默里,周遭鸟虫鸡犬之声,与偶尔经过的村人,一律不会打扰到它混沌未凿的宁静。”

我们那一代人的童年,确实就是这样子:寂寞,又混沌,又自得其乐。

《水里的东西》这一篇,写了夏日野泳之乐,又讲到堂弟落水之殇,祖辈相传水鬼讨替代的故事,故事森然,却在亲人心里稍起安慰,因为逝去的人,还有在另一世界活动着的可能性。

生命庄严,也是让人敬畏,甚而恐惧。可生命也是那样有味、叫人不舍的。

《蚕桑故事》这一篇里,写了普通蚕桑人家的劳作记忆。

到了蚕月,人家忙如农时。而一切井井有条,在主妇带领下, 各司其职。朴实热闹,如从诗经国风一脉走下来的农事诗。

最感触的,是乐天写她与弟弟小学时,借住在一位缫丝厂上班的同乡俪叔叔家,每天早上,都能吃到俪阿姨特别准备的美味蛋糕。

很多年后,俪叔叔来家里,讲起与阿姨正在进行拉锯式离婚战的事情。

“那些悄无声息的变化,是从哪一个时节的节点上开始的呢?没有人说得出来,往事如流水一般地消失了。“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

读到这里时,我心头一紧,不知不觉就伤心了。像有时候重温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一样,不知不觉,那么平常的事情,平静的说来,就让久经沙场的这颗心经受不住了。

时代变化,风俗大概也不能永存,人世里的怅惘,正因为其平常、普世,感触到的时候,尤其的催泪。大概就是这样。

乐天日常拎着相机,在西湖四边走,如小时一般”游荡“。她的西湖,自然和游人的西湖不同,和土著居民的习以为常又是不同。她是西湖的探访者,也是参与者。

《天竺香市》末尾,游客散尽,香客归去,居民们开始吃饭、散步,僧人们开始出门办个小事,当绚烂归于平静的时刻,生活于幕色将临时生动地开始了——“逝去的晨昏,将来的黑夜,都完全属于他们自己。”

这样的段落,特别叫人安心,是繁华落尽,生活在此处的妥帖。

末一篇《西湖莲市》,耐心地守在一群老居民的队伍里,看载着莲叶与莲蓬的小船从湖上摇来,抢购了新鲜的荷叶,各有用场,泡茶的,做荷叶包鸡的……这里头阿姨、婶子、爷叔们等极无聊时的闲扯,对话,读了,也叫人觉得安心。

新鲜的、西湖上的荷叶,拿在手里,只管细细想着,派个什么用场。今天只想明朝的事,兴兴头头的,心思单纯。日子就一日日过得安宁呀。春天采青做清明果子,端午就要包粽子,做香包,买艾叶菖蒲,夏天就要来排队抢荷叶——这就是物候,是岁时,是节气节日的意思所在:岁时有序,仪礼有常。似乎我们在这世上并不是孤单的,没有根基的呢。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湖风物·1
每日鉴赏|西湖风物入吟笺(猜一字)
当30岁遇上间隔年:最幸运的是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端午|仲夏的風物詩
虎跳峡览殊
立春节气风物-活法儿出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