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拾粪记

2016-01-19 21:02 | 豆瓣: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其实,这还不是老话。老话说的是粪当家。

粪,就是人畜的粪便。过去,家家户户养猪,猪粪都宝贝一样留着。散养的鸡鸭,鸡窝、鸭圈里的粪便也都跟宝贝一样。每户农家的屋后面,也都有一个简易的茅厕。人的粪便流到茅缸里,半年几个月清理一回,挑到地里作苗肥。

但要想种得好地,稳产丰产,多打粮食,村里人还得拾粪,以此弥补自家粪肥的不足。

拾粪用的主要工具,一是粪箕子。它由沟边塘旁野生的荆条编成。上面是个梁子,在胳膊上。三面封闭,一面是口。二是撅锄子。也叫粪锄子。用它把粪便勾起来,从粪箕子那面口处,勾到粪箕子里。

过去,拾粪的人,主要是两类人。一老一小。老的是村庄的老翁。他们都是种地的能手,也就是田把式。对庄稼,对农事农时,懂得多,知道粪肥对庄稼的重要性。而且他们因为上了年纪,睡眠时间少,能够起得来。

一小呢,就是村庄的半拉橛子,也就是半大的男孩子。念书上学,是他们的主业。但村庄的孩子,往往早当家,农忙的时候,给长辈搭把手;休学的时候帮着拾粪,都是常事。而且干这些活儿,据说还能让他们尽可能懂得种地的不易,体验长辈的辛苦;让他们自小立下志向,好好念书。

拾粪,通常实在冬季的早晨。天刚麻麻亮的时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赶早不赶晚。拾粪更是这样。起来的晚了,粪便都让人家拾了,你还拾个啥?不扑空才怪。

所谓粪便,无非有这样两大类:村庄狗儿的粪便。彼时,乡村人家,很多都要养条狗。那狗,也是散养,撂地里到处跑。不像现在,都拴在家门口。到处撒欢,一定就会到处留下“到此一游”的粪便。印象中,有一种“白狗屎”,就是拉下的时间久了,经过日晒雨淋而颜色发白——它还有治病的功效。究竟能治什么病,我已没有印象。当然,那只是乡间的土方子,没有科学依据的。

再一个就是人的粪便。过去的村庄,冬天虽是农闲,但农民也都不闲着。拿把锹下地,是常事。秋种时留下的小地块,都要挖过来。据说冬天挖地,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上冻化冻,那土质尤其松软。来年开春,种上些小菜,长得特别发旺。人在野外久了,免不了内急,撒泡尿,拉泡屎,自在情理之中。

同时,冬闲也是人们到处打遛的时候。打遛,有事只是闲遛达,有时又是走亲访友。那时候,交通水平低下。村里人出门,三里五里,十里八里,乃至几十里路,都是靠两只脚步行。碰巧走在荒无人烟的野外,只能就地蹲下拉撒。因此,那时的乡间,路边,沟旁,常有粪便污迹。

过去村里人,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吃家饭,拉野屎。这看似玩笑的话,说的对象,就是那在野外拉撒的人。这样的人,在家吃饭,却把宝贵的粪便拉到外面。农民的观念中,这也是一种浪费。话虽然有些戏谑,不雅,但理是直的——在家吃饭,就该在家拉屎。这样,才不浪费。

记忆中,我祖父是经常起早拾粪的。大冬天,麻麻亮。祖父一个人用棉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擓上粪箕子,拎着撅锄子,麻溜地就出了门。等到祖母做好了饭,祖父总能半粪箕子粪回来,倒在家后的粪池里。

闲下来,祖父常常向晚辈们讲述他的拾粪经验。他在白天,就把拾粪的路径,琢磨好了:哪一方地,白天有人干活;哪一处沟旁,常有狗儿活动;哪一条路边,比较“应市”,白天的时候人会多……他都心里有谱,胸中有数。时间久了,就会发现,粪便的存在,是有一定规律的。每天早晨,他拾粪都会奔着那既定的目的地去。

祖父把这些所谓经验,都交待给孩子们,是希望他们在拾粪的时候,也能“多长个心眼”。早晨寒冷,擓着粪箕子瞎转悠,不用心,除了能喝到冷风,还能收获到什么呢?心里有谱,拾粪才不会走弯路,也才不会白受冻。

祖父是个睁眼瞎,大字不识一个。但他在农活作业上,却是个行家,更是个学问家。不管是犁地、耙地,还是耩地、扬场、堆堆子,都是一把好手,懂得的道道多,受到乡邻的称赞。人们尊称他为“广爷”。吃早饭前,祖父拾粪回来,人见了,都说他拾的多。他总是憨厚地笑笑,再不言其他。其实,那是他有所保留呢,不把拾粪的“秘密”泄露出去。

祖父跟我们讲他拾粪的经。我有时候就像,他真的了不起。他讲的那些经,其实也跟上学差不多,跟老师讲的差不离。我把这意思,曾经告诉过我父亲。父亲说,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同理,万变不离其宗。爷爷要是识得了字,一定会是个了不起的人。这话,我当时将信将疑。几十年之后,我深信不疑。

在我们家,祖父拾粪的时候最多。我父亲因为在村小教书,当民办教师,拾粪的时候少。祖父一般都不让他干。我二叔、老叔,在学业上少有长进,拾粪的机会就比我父亲多些。我作为长孙,念书上学成绩还不赖,祖父也很少叫我拾粪。有时候,父亲把我喊起来。但第二天,祖父就不让干了。他说,不管咋说,还是念书要紧。

2006年春天,祖父在84岁上去世。老家村庄上,人们为一代“广爷”的离去而唏嘘。2012年秋天,我父亲在他仅仅七十来岁的时候,终了一生。他们与我,越来越远……但他们以拾粪为题,交给我的道理,却越来越清晰。尤其是祖父,他在世间,从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哪怕一张身份证照片都没有。但他冬天的早晨,裹着厚厚棉衣,擓着粪箕子,用撅锄子勾起粪便的影像,在我心中永不褪色。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的农村拾粪工具——粪箕子
粪箕子
我的父亲(逸野诗 玉雕龙朗诵)
村庄物语︱闲物志:粪箕子,粪锄子
粪堆与拾粪_童年记忆系列
乡村纪事:拾粪的人(作者:戴俊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