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管清友:不忽悠大家 我个人看好新三板
尹靖霏 · 

新三板愈加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1月23日,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在中国互联网中心主办的中国新三板发展论坛上表示,未来新三板潜力巨大,尤其是在重组并购这一领域,同时,由于定位不同,战略新兴产业板的推出不会冲击新三板。但新三板面临退市机制缺位,金融股独大,缺少高新技术的明星企业;做市制度不完善,做市商容易形成价格同盟,异常交易频发等困局和隐患。

“不忽悠大家 我个人看好新三板 ” 

现在新三板的总市值是 1.55 万亿,A 股市场大概是 46 万亿左右,这意味着,从此角度来看新三板的市值扩张空间巨大。

 那么这只是从市值的角度来分析。从资产配置角度而言,我国流动性过剩,需要打造一个新的资产池,那么新三板的发展机遇应该也是不可估量的。我这里不是说忽悠大家,我个人确实是比较看好这一块,尽管它现在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国 M2 规模现在已经接近 140 万亿,银行理财资金现在大概有 20 多万亿,加之公募私募保险等领域的资金,大量的流动性现在处于一个什么境地呢?无处可去,无项目可投。当然我们确实要正确认识这个背景,所谓资产慌不是没有资产可投,主要是高收益资产没有了。因此,未来资产配置的资本策略还需降低预期,放平心态,客观应对资产慌或者资产收益率慌这样的时代。

战略新兴板推出后,新三板是否会受到冲击而被边缘化?


这一问题不必担心,因为二者定位不同。从标准上来看,标准的差异较大;从定位上来看,新三板主要是中小微企业,战略新兴版侧重于跨过创业阶段的战略新兴产业,我们跟有关人士做了沟通,战略新兴板的标准确实较高。创业板的标准未来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对于新三板被边缘化的问题,大家没有必要去担心。

如何看待新三板流动性困局?


 流动性困境到底怎么看?新三板发展过程当中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在和股转系统的一些领导以及相关人士交流后,我们的感觉是,管理层乐于接受市场各方的一些意见,也愿意加强和市场的沟通。实际上,很多机构对于整个新三板发展的一些具体建议也已经逐渐的成为政策措施在落地。

 那么新三板上的流动性困境到底有哪几个,怎么辩证地看?一是僵尸股的问题,一是流通股没有交易的问题,另一个是协议转让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分层的方式再开辟一个培育层,等到条件成熟之际再让这些企业挂牌。这样能够解决我们市场上广泛关注的僵尸股问题。

与此同时,新三板挂牌企业超过 5000 家,但日均成交 100 万股以上的不足 200 家,这不是换手率低不低的问题,也不是僵尸股的问题,是我们日成交金额比较大的企业太少的问题,这个对机构投资者的挑战就是不够买,就是没法买。

新三板 “顽疾” 待解:“退出机制缺乏  金融股独大 做市交易制度不完善”


 现在,我们来谈谈目前新三板发展中的四大隐患。

一是退出机制的问题,到现在,这已经成为一个 “瑕必掩玉” 的问题,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刻。纳斯达克成立以来,不是上市的企业多,而是退市的速度快。1985年 到 2008年 纳斯达克有 18000 多家上市企业,退市有 13000 多家,所以合理的退出机制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即退出机制的缺乏是当前新三板发展当中的大问题。

  第二,没有明星股票,金融股一股独大或者一板独大,基本上 “高富帅” 的排行榜中均为金融股。在纳斯达克,如苹果、脸书、微软等公司的市值占纳斯达克的一半,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它是科技股的集中营,但新三板主要集中于金融股。市值排名前十的金融类公司占八家。金融企业定增实际超过 400 亿,占挂牌企业比重的 30%,新三板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个金融板。

第三,做市交易制度的不完善,这迫切需要解决。其做市商仅限于券商,做市商也低于纳斯达克,纳斯达克平均做市商是 20 家,新三板目前只有四家左右。做市商主要通过定增拿股票,其成本较低,纳斯达克的做市商主要通过二级市场拿股票。同时,目前只显示做市商最优报价,不显示投资者的最优报价,投资者优势较大。做市商的交易和竞争者交易在一个市场。

第四个隐患则是容易形成做市商的价格联盟。当然有很多该有的政策红利还依然没有到位,比如市场需要对冲交易的机制以及大宗交易通道。

新三板的机遇在于并购重组


现在,新三板其实更像一个一级半市场,即一级市场定增火爆,二级市场交易冷清。所以呈现出一些基本特征------价格波动非常剧烈,异常交易也不需披露,2015年 异常交易达 6200 多次。一分钱成交达 267 次,一元钱成交达 1000 多次。如何解释?作为业内人士,你懂得。

第二个特征是估值偏低,参与者基本为 PE/VC 的投资人,当然这个估值偏低。另一方面新三板的整个流动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新三板蕴藏的机会在何处?机会在于融资后的并购重组。包括 2016 在内的未来几年均是大的并购重组年,因为有国有企业改革,有 2016 供给侧改革元年,这预示着去产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当年美国摩根时代的产业托拉斯或将在中国重演,它们在上游行业、国有企业领域中卷土重来,形成更为庞大的垄断寡头。而在中下游行业,会有很多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形成垄断寡头或产业托拉斯。“一言以蔽之”,今后几年是大的并购重组年。新三板目前的制度设计给挂牌公司、给投资机构,提供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简单梳理一下 2015年 新三板的主动并购事件,这一规模非常可观。那么,被并购的新三板企业主要集中在 TMT、制造业、消费这些行业。从行业上看,信息技术、工业主动并购的意愿是最强的,分别发出了 53 和 51 起,主动并购事件 2015年 发生 255 件,而 2014年 只有 9 件。这预示着,从 2015年 开始,已经进入了并购重组年。当然这确实和它的制度设计有关,新三板融资更为便利。挂牌上市相对确定性比较高,实际上给整个并购市场和投资机构,特别是 PE 机构更大的运作和操作空间。2014年 底挂牌公司 1572 家,股本总数大概是 658 亿股,到 2015年 底就是 12月31号挂牌公司 5129,股本总数扩大 2591 亿股。

2016年 新三板总体判断整个波段率有望收窄,有望依靠我们对行业和个股的价值选择。新三板的做市指数可能跟 A 股市场走势不太一样。流动性的情况或将大为改善,分层落地也有望引入公募基金。为什么这么说?这与前述的大背景紧密相关,我们迫切需要打造一个新的、能够提供较高收入的资产池,这对控制资本流出、企业转型、舒缓流动性过剩压力均重要意义。定增将保持较高的热度,一些所谓的假的僵尸股有望苏醒。当然,我估计也会有一部分企业退市。退市制度的完善,对新三板乃至整个未来中国股票市场注册制改革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企业对转板不要报太大希望  投资人应回归价值投资


谈及转板,市场可关注新兴行业的龙头企业,但是转板,至少在股转系统这一层面来看是不太愿意做的。起初,大家将新三板形容为初中,战略新兴板为重点中学,这是否意味着,未来以初中生的身份,新三板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重点中学?在股转系统看来,他们希望将新三板打造为挂牌公司从幼儿园到重点大学都可逐步向上发展的平台,我们也希望新三板能够成为大家各取所需,解决问题的平台。

总而言之,在整个流动性过剩、缺乏高收益资产的情况下,新三板还是值得诸位在中长期布局、关注,希望投资机构可以调整对合伙人和经理层的要求,更多以价值投资、长周期的思路投资新三板挂牌行业,而非如同过去一般短视,过于强调短期回报。

原创文章,作者:尹靖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2697.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财经》封面| 新三板拐点
新三板“万家时代”将至,市场声音“激烈”,转板、竞价交易成要点 | 新三板头条
新三板大咖齐聚第一路演!新三板2016年盘点
【民生新三板】新三板分层的时机选择和路径探究
当下如何在新三板上开展资本经营
新三板咋分层 研究机构怎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