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血腥浮世绘上的满洲映画主席

2016-02-15 12:00 | 豆瓣:海带岛

在我们的普通意识里,起源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将日本的风景、市民生活定格在了素雅的平面之上。它们的主题或者是早期菱川的美人图,或者是中期写乐笔下变形了的歌舞伎演员、北斋那样极具冲击力的风景画,即使是惊世骇俗者也只是画一画香艳的春宫图,风格大多是唯美清雅的。

但到了浮世绘发展的末期,也就是幕府行将寿终正寝之时,在社会的动荡与战乱里,一种被称为“无惨绘”的浮世绘风格诞生了。笔者认为,这是浮世绘最伟大的发展,它把描绘安乐平稳的小市民生活的浮世绘推向了残酷和危机的中心,用血腥怪诞的笔触将现实的恶与罪记录在了一枚薄纸上。而开创这一风格的人是一位叫做月冈芳年的歌川派画师。


月冈芳年

1866年,他与落合芳几一起创作了惊世骇俗的《英名二十八众句》。二人选取了28个歌舞伎中的残酷场景,不乏武士首级被斩、女性被绳缚倒吊之景,极尽冲击力的笔法重现了一个恐怖的人间地狱。这一抹猩红也成了浮世绘历史上诡异而魅惑的“野史”,说这是当时的B级片也不为过。


《英名二十八众句》月冈芳年

百年后的1988年,正值昭和时代的末期,活跃在异色世界的两位画师——丸尾末广与花轮和一,为了向这位沉溺于血腥世界里的前辈致敬,选取昭和时代的二十八名恶徒,绘制了《新英名二十八众句》。通过这样的命名,我们已经能看出这些画师们对“恶徒”的判断——即使行恶,他们依然是某种另类英雄。而这《新英名二十八众句》中有一位和日本映画关系密切的人物——伪满洲国映画协会第二代理事——甘粕正彦。


《新英名二十六众句》之丸尾未广,这幅画是我的性幻想对象

杀戮之症

甘粕正彦出现在《无惨绘》的原因,首先并不因其满映理事的身份。而是要把时间向前拨动15年,即1923年(大正12年)发生在他身上的事。这一年,甘粕制造了大名鼎鼎的“大杉事件”。

在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甘粕是个百分百的右翼,笔者在这里讲他的故事,不是为了像画师一样为他封神,而是想还原满洲映画的一段前史。


甘粕正彦

1891年,甘粕出生在日本宫城县仙台市。作为家中的长男,在日本整装军备开始对外扩张的19世纪末一路经过名古屋陆军地方幼年学校、陆军中央幼年学校,最终于1912年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随后接受东条英机的建议,1922年进入东京宪兵部本部。

受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当时的日本知识界陷入了与无政府和左派社会主义思想的蜜月期,军部内部则忌惮这样的思潮会颠覆天皇政权从而迅速崛起了一批极右的青年军官。

1923年9月16日,关东大地震让整个东京和神奈川陷入了混乱,原本就纠缠于大米紧缺危机的民众必须面对突如其来的双重灾害。虽然这样说颇为不人道,但这样的巨大灾难正为各种思想互相角逐提供了绝佳战场。

此时位列宪兵大尉的甘粕带领5名同侪找到为友人探病的无政府主义者大杉荣,将大杉荣、大衫的妻子伊藤野枝、大衫的外甥橘宗一(6岁)强行带到宪兵队司令部,严酷拷问后将三人秘密杀害,并抛尸井底。尸体被发现时三人都是全裸,两名大人生前皆受到严重的身体侵害,眼部、齿部重伤,胸部完全骨折,而伊藤当时已有三周身孕。

事情败露后,甘粕在军事法庭承认自己担心在地震后的混乱中,无政府主义者将试图颠覆政府,所以痛下杀手。作案手法的残忍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尤其涉及尚未涉世的六岁孩童,更成为全民谴责的重心。但在最后的证词中,甘粕只认罪自己杀害夫妇两人,否认对孩童有杀心。虽然不承认亲手绞杀幼童,但作为主犯,甘粕被判处10年惩役。判决结果宣布后甘粕的弟弟甘粕五郎还袭击了新闻社的记者。

这一轰动事件也与龟户事件、朝鲜人虐杀事件一起被列入因非法暴力事件而触动天皇戒严令的三大社会事件。虽受牢狱之灾,但甘粕也因此网罗了一批右翼军官的尊敬和钦佩,加上日本之后的政治走向,这起事件非但未影响他的仕途,反倒为其推波助澜。

丸尾未广截取这一事件,在画作中把他塑造成一个高大、英俊又充满危险魅力的日本军人形象。这实际上是大部分日本人心中甘粕的样子,而事件后他的经历,也为他的“国家英雄”形象添上了极具说服力的证据。

满映之主

大衫事件后,甘粕在千叶县监狱服刑3年,但因为摄政宫的成婚而获得特赦,1926年10月就减刑释放。出狱后甘粕还获得陆军官费与妻子一起赴法国留学。1930年回国后,立即被派往满洲,任南满洲铁道东亚经济调查局奉天主任,加入当地的右翼组织,九一八事件后则直接参与了将溥仪从天津带往满洲的计划。

1937年,满洲映画协会成立。作为满洲国与满洲铁路共同出资的组织,自然带上了极为浓厚的国策色彩,可以说这就是一家“国有”电影厂。1938年,甘粕正式被推举为满映理事,贝托鲁奇的电影《末代皇帝》中,坂本龙一饰演的角色就是这位了。


末代皇帝中的坂本龙一

上任之初,连在“新京”的日本人都说“满映已经沦为右翼的走狗”“军部独裁下的人事安排”。但甘粕却用他颇有目的性的绅士手段软化了一部分人的疑虑。他在满映同时启用日本人和中国人;禁止军官让女优陪酒(李香兰证词);还从德国为满映带来最新的电影技术;虽然没有艺术审美,常被导演笑话,却也安然接受。

这样的形象让甘粕在满映获得了一定支持,坂本龙一在自己的回忆录《音乐使人自由》中也说:“在片场,有一位稍懂日文的老先生负责协调工作。没想到他居然认识甘粕上尉本人。一问才知道,他大概十八岁就加入 ‘满映’ 的管弦乐团,在团里吹奏长笛。他还说 ‘甘粕老师对我很好’, ‘甘粕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


当时的满映明星

甘粕本人在满映的作为在战后基本受到了正面的评价,但满映这样的组织终究是国策宣传的附庸,以推行日本的皇民化为己任,虽然培养了包括李香兰在内的多位女星,它制作的上百部电影在艺术层面上却未获得较高评价。

战败之姿

1945年8月8日,苏联毁坏当时的“日苏互不侵犯条约”,进攻满洲。在苏军迫近新京时,甘粕召集满映全体员工,起先宣称“我们必须殉国,中国社员也应该一起殉国”,但最后只说了一句“一直以来感谢各位的厚爱”而决定投降,并用社内的所用资金为社员发放遣散费。属下为了防止甘粕自杀,将钝器、刀具藏起,但8月20日早晨,甘粕瞒过看守自己的赤川孝一(作家赤川次郎的父亲),用偷偷藏起来的氰化钾自杀,当时导演内田吐梦也在现场。随后满映员工为甘粕举行葬礼,新京有3000市民参加,1946年暂埋新京的甘粕遗体被接回东京。

这种略显“悲壮”的战后之姿,让甘粕很大程度上“洗白”了自己。曾经与他共事过的人在战后也为他正名:“他把满洲视为新的国家,一心想与我们年轻人一起建设那里,一起实现梦想。这种梦想不是建大厦,存资金这种寒酸的东西,而是建立优秀的国家这种伟大的梦想”(森繁久彌);“他不怎么考虑私欲,对生命也没有执念。与他接触的人会被他这种冷酷的生命哲学吸引,认为他是个有魅力的人”(武藤富男)。

这些证词让甘粕的形象更加多面起来,这个冷酷、残忍的军官似乎被赋予了极为美丽的一面,像一种荒谬的颓废的浪漫主义。对日本人来说,他的经历是一个复杂的,难以评论的存在,粘连着旧日本人诸多单纯的理想和可怖的野心。

在对谈集《战争留下了什么》中,小熊英二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战后的日本,始终弥漫着对皇国少年们纯真感情的同情和歉意。”

我想去面对丸尾未广笔下的甘粕,就像是面对那个活跃在二战前夕如今已被封印起来的,有时疯狂残酷有时彬彬有礼的日本本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美海军的巅峰对决,观影前大家需要了解的历史背景—《决战中途岛》
独家:日本人对战时医学犯罪心态复杂
20世纪的N个瞬间105 裕仁的含蓄计划
电影《无名》中提到的石原派和东条派各代表什么?让我来科普一下
裕仁到底伤了多少人的心(日本改造法案:北一辉之死:二幕七场话剧)书评
作为前首相都能被刺杀?安倍晋三并非第一个,日本历史上还有两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