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影是他的木星:读《独立日:用电影延长三倍生命》

@花花  日期 : 2016-02-21  来源 : 阅读时间

有人说,影评的时代过去了。语气里都是萧索和酸楚。就如同在中国,真的有过那样一个属于影评的时代,曾轰轰烈烈地降临过一样。其实,那都是错觉。所谓影评的时代,从未到来,也终将不会出现。影评,不应该是爆炸性的大张旗鼓,它本就如同涓涓细流,漫浸但终能侵蚀。而影评人也应该如此,把独立的评述当做一种绵长的工作。木卫二大致懂得这个道理,从那些绵密的文字当中,你能看出某些近乎于持之以恒的小小野心。但凡你算个影迷,你就终究躲不开他的影评。在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的很多角落里,冷不丁地就会撞见这颗星宿的名字。而这颗星球已经兀自旋转了多年。

某种程度上说,我算是木卫二的编辑——之一。这本书里的很多篇章都经我手最早发表于我供职的媒体。直到如今,我仍然记得我们商量那些选题时的情景。他是我合作过的,为数不多的不拖稿的作者。从这一点来看,电影和写作之于他,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那仍然是一种长久的爱好。

记得当初第一次找他约稿,在豆瓣给他发了豆邮,我语气里都是假惺惺地客套,他回复的都是干巴巴的疑问,他询问了体例和稿费,强调了一下专栏中不给电影打分的原则,一副公事公办、不容商议的外交部发言人语调。其实,这样很好,他让我感到他尊重自己的工作,把写作影评当做一件正经的事情。在北京,自称或者被称为影评人的人和雾霾天一样从不稀缺,很多人拿拿红包,写写软稿,自己糊弄自己。而影评对于木卫二,绝非如此,他有着不同的态度和野心,他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个仅靠稿费生活的影评人。这一点,在帝都,算是个小小的奇迹。

只有靠写字为生的人才会明白,写专栏是会写死人的。这份工作需要一种近乎禅意的定力,需要经常说服自己,所做的一切终有意义。一篇篇地累加,他给我负责的专栏写了不少,木卫二的文字,是那种作为职业编辑很希望见到的。它们准确而干净,泛着微妙的情绪,在即将翻飞的时刻又能及时隐忍在波澜不惊之中,有留白的意境。他极少惊叹,即便对一部影片爱得深切,他也极少提及史论,即便从字里行间能看出他阅片的系统。对于编辑来讲,这样的文字省心省力,本身就有内在的份量和轻盈的外表。

他热爱电影、写作和拍照,像一款古典的文艺青年,所以,很多人觉得,他应该是那种沉浸甚至执拗于电影的人。其实,他远比人们想象的有趣得多。

后来,我们相互熟识,偶尔聊天,见面,在一个又一个有趣或者无聊的微信群里邂逅。这个来自福建的年轻人,斯文而温婉,说话低声,眼神腼腆。福建这个地方,长久以来给我的印象是,从那里出来的人,大多在继承家中的生意——运动鞋或者奇怪的男装品牌什么的,即便不如此,也正在跃跃欲试自己做些生意,目标仍然是运动鞋或者奇怪的男装品牌什么的,而从这种固执的偏见出发,木卫二像是个出生地的奇怪叛徒,一个逃离者和游弋者,奔逃出实用主义的大本营,转而操持起影评人这个无用、暧昧又充满失败者气息的行当。

他居住在北京最为声色犬马却也土气横秋的三里屯,每天路过那间日后声名大噪的优衣库试衣间,终日游走在电影院和小酒馆,看着一部又一部欧容和是枝裕和,仰头灌下一杯又一杯酷烈的龙舌兰,透过眼镜冲你腼腆地笑笑,再老道地舔掉手背上的咸盐。他几乎从未有过一份“正经”的工作。写作、喝酒、拍照和看电影,构成了他生活中最重的比例。这在这个小小的圈子里终将传为都市传说一样的段子流传下去。对于这样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他从未炫耀或者抱怨,似乎对于他来说,这就是他生活中唯一的选择,有某种命定的感觉。这样的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能和你融会贯通时,和你碰一杯,不能交互时,他自己将一切一饮而尽就好。就像这本书中所选择的那些电影,有些,和大众有关,有些是他执拗的趣味。

我知道,他对于电影的热爱,但我们在生活中,几乎从未言及过“热爱”这个词汇。它幼稚、低级,充满表演性,对于一个把看电影当做每天功课的人来说,说热爱都有些撑不起那种情感。那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可割舍更无须言说。

更多的时候,我更乐于嘲讽某部电影多么多么难看,然后就见到木卫二发来一个贱嗖嗖的GIF表情,在电影之外,他是个表情包收藏家,以至于我一直想怂恿他,试着只用那些贱萌表情包写一篇影评试试反响。

木卫二写过的文章很多,曾经问他,为什么不出版?他说,很多前辈老师都还没有出版。他有他自己表达敬意的方式。他跟我念叨着哪篇文章和哪个阶段的文字算是有些影评的影子,而哪些只能算是粗略的感悟。有反思精神这件事,在这个圈子里,算是稀缺的美德。比起大张旗鼓的炫耀和叫卖,这种小心翼翼更加可爱。

这书的副标题出自杨德昌的电影《一一》,但对于我们这些喜欢电影的人来说,这句话有更为切身的意义。生命的长度是固定的,但是它的维度、密度和丰沛程度,会因为我们的选择而迥然不同。电影,是得以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丰沛的东西。每一个喜爱电影和阅读的人都会明白这一点。因为我们知道,当我们投入一段光影,进入一段故事,我们自己就交付了一段生命换取了另外的生命。在光影中,我们可以担任警探侦破一个案件,可以作为杀手亡命天涯,我们得以走进未来,也能够回到过去。在虚构之中的游荡,会漾开我们现实生命之中的水纹,这就是“延长生命”的意味,也是电影的曼妙。对于木卫二来说,电影是他敝帚自珍的礼物,对于影迷来说,他的影评是另一种赠予。

这几年,中国电影突然间变得轰轰烈烈,犹如一件国家大事般盛况空前。这个黑暗中的艺术,突然间变得前所未有的社交化、扁平化,充满算计和无聊。而木卫二在这本书中让观看电影回归了一种近乎私密的审美可能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这个戴眼镜的男人,还将继续默默地奔走在去往电影院的路上,然后安静地把影评散落进茫茫比特海。电影是他的木星,他终日绕它旋转,无休无止,如同宿命。(《独立日:用电影延长三倍生命》书评/杨时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究称木卫二上有喷泉 可能存在生命
为什么木卫二可能存在着生命?
科学家称章鱼來自外星?木星的卫星,木卫二或有生命
影评人木卫二的影评集,贾樟柯作序
知书 | 一种将生命延长三倍的正确方式
私读丨影评人不写枪稿、不拿红包能活下去吗?有人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